李玉莲
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型的高质量的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的特点。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催生了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其高水平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创新工作模式来提高工作质量的现化化生产力。
对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概念的理解得从工作实际条件出发,进一步革新财会工作理念,创新财会工作模式,如,数字化转型,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员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撑作用。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是指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需要我们关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未来产业”包括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正好顺应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国有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人员要关注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我们的核算和管理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升财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新质生产力的“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物质”的质,当今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形成。在财会领域的表现就是手工记账到电算化、再到信息化,直至智能化的现代高效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二是“本质”的质,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生产力从本质上已区别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手工记账的结束,无纸化办公模式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开启,创新使财会领域减少了诸多资源能源的消耗。三是“质量”的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生产力要素,都面对着高质量发展下的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人员(劳动者)、财管系统(劳动资料)和经营活动(劳动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只需人员“事后会算账”(根据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核算),现在要求“事中算得清”(在业务发生过程中进行提醒或预警),未来则是“事前会预知”(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决策的预测)。四是“品质”的质,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财会领域的表现就是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将使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大幅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同时,人员借助各种智能模型和工具,可以实现数据调用更及时更精准,分析更深入更透彻,辅助决策更科学更合理,大幅提升了财会工作的质量。一句话,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员要创新,管理要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转型的大势所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如何通过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变革,为企业构建新的价值创造动能。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型”而不是“数字化”,数字化仅是实现转型的驱动手段或者方式。作为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切入点,按照从宏观经济背景到微观企业背景逐渐聚焦的逻辑,分析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背景因素,有利于正确把握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目标与路径方向。
国有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重要支撑部门,部门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在2022年下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2〕23号)中也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部门应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当前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爆发期,技术发展条件前所未有,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升级,许多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问题得以解决,技术革命性突破也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发挥通用目的技术的强大赋能作用,近几年,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逐渐落地,也是由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实现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近年来才逐渐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文字和视频大模型技术产品的对比下,似乎已经成为落伍的应用,让人们看到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目标的可能性。
对管理而言,技术创新驱动是数字化转型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2021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职能拓展升级的趋势要求。
技术创新对管理的作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电算化处理和机器人自动化替代,转向基于“算法+算力+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技术的不断升级成为数字化转型不断前进的基石。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为技术、要素、融合、协作、开放五大生产力,其中技术生产力通过数字技术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引擎。但当前对于领域应用的技术,通常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RPA、大模型等罗列的形式说明各类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缺乏对技术的分层定位并说明其在数字化转型中所起作用的类型,且通常混淆了简单的自动化应用和数字化应用之间的区别。
对于财务管理重点之一就是数字平台应用的赋能作用,实现数据与使用者的交互,其作用主要是提升企业对数据资源的整合使用能力,从而充分挖掘數据的价值。主要通过对数据质量的管控、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数据表现形式的优化与创新,将未建立起联系的数据要素加工成具有信息含量的产品。数字平台强调引入更多的智能算法和服务,并且保证数字化应用的易用性和访问性能,使得数字化分析等应用具备自助化、服务化的特征。
技术创新驱动为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可以说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引擎,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使管理迈入全新的智慧时代。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战略目标、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都展开了一定的适应性调整,特别是数字化推动了用户价值主导下企业战略目标的转变。移动互联网及平台的发展使个人用户所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加之云计算及相关辅助数字技术的升级与完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多个维度快速聚集海量的用户数据,由此进一步实现和强化了用户价值主导的商业逻辑。在用户价值主导的逻辑下,企业价值创造的路径在于通过对大量用户实时数据的快速采集和高效挖掘,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主动赢得用户的信任和积极预期,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因此,数字化背景推动了企业战略目标的转型,企业开始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利用数字技术的条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单位应用管理,应遵循融合性原则,要“有机融合业务与活动”。这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业财融合有利于推动管理的转型,推动部门职能升级,使工作从单纯的核算型工作转变为价值创造型工作;业财融合还有利于消除业财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以此来增强部门的分析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业务服务能力、决策支持能力、风险管控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率,助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分散在各地的分子公司所形成的公司治理格局,容易造成业财信息系统对接的难度。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是通过云将分散在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实时归集与数据沉淀,然后通过数据治理(如清洗、加工、归类),并不断通过共享、连接外部数据生态形成增量数据,以“作业即记录,记录即数据”的方式,形成业财大数据中心,通过实施因果价值分析,满足千人千面的数据分析需求。也即,数字化转型改变了过去业财的流程驱动模式,它是以数据驱动的模式打通业务与的数据通道,并实现从业务到、再从回到业务的闭环交互与联动。这样既确保了数据具有匹配性与可追溯性,又有效解决了存量数据的调取与储存增量数据的口径和质量问题。
数字化转型推动业财融合后还将使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从经验决策向经验与数据决策并重转变。数字化转型所积累的数据源除了内部报表等静态、事后数据,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升级采集到了来自业务部门、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动态、预测、非结构化的数据,尤其是通过业财数据融合所构建的大数据中心,更是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源。最终决策者实现了将感性的經验、直觉和理性的数据、模型相互融合补充,从而可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技术创新为实现国有集团财务管理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条件,有助于实现在传统信息化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的应用场景,例如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而成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数字化背景下企业战略的转型要求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满足用户价值需求、整合金融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应用以及构建企业数据资产的能力,来支撑企业持续高效率发展,总言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在现在和未来一个长期坚持的任务。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实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