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虎,李 奎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310016)
中华蜜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对我国气候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因其饲养管理相对简单,而且善于采集零星蜜粉源,适合在山区推广应用。随着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全省中蜂产业快速发展,中蜂饲养量已从2015年的10多万群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万群,中蜂蜜产量显著增加,但中蜂蜜生成方式普遍传统,所产蜂蜜质量参差不齐,中蜂蜜质量不稳定,不仅影响农户经济效益,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提高中蜂蜜质量显得尤为必要,为提升全省中蜂蜜质量,针对蜂蜜生产前后的一些关键环节,集成了全省中蜂蜂蜜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以利于进一步发挥中蜂产业在促农增收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1.1选择周边蜜粉源丰富的场址 蜂场周边蜜粉源丰富与否是中蜂养殖有收益的先决条件,蜜粉源条件好,蜂才能养好,才有可能收获优质蜂蜜。
1.2蜂场及周边环境无污染物 污染物不仅会影响蜜蜂健康,还很可能影响蜂蜜质量。若蜂场附近有较多污水,蜜蜂采集后会使蜂蜜中的细菌总数增加,生产的蜂蜜更容易发酵变质。
2.1饲养强群 从蜂群管理角度,强群生产是优质蜂蜜生产的最重要措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强群的蜂蜜产量往往高于两个弱群蜂蜜产量的总和,饲养强群是实现蜂蜜高产的最有效方式;二是强群的抗病力强,清理能力更强,可以减少和避免药物的使用,提高蜂蜜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强群花蜜采集和蜂蜜酿造能力都更强,只有强群才可能实现蜜子分区,也可以使蜂蜜成熟度更加一致。
2.2培育生产强群
2.2.1选育良种 蜂王种性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注意观察,选择能维持大群的蜂群移虫培育蜂王,经多年累积叠加,蜂场蜂王维持强群能力会大幅增强。
2.2.2人工育王,及时换王 新王维持强群的能力更强。养蜂人应学习掌握人工育王技术,有计划地培育蜂王,每群蜂王每年更换至少1次。
2.2.3适时繁殖采集蜂 采集蜂一般是出房后21日龄以上的工蜂。根据花期时间,倒推蜂群繁殖的时间。一般提前45 d左右通过饲喂花粉和糖水(或蜂蜜)的方式刺激蜂王产卵,繁殖更多的适龄采集蜂,提高蜂蜜产量。
2.2.4蜜子分区 群势较强后,采用竖式或横式隔王栅将蜂群分成有子区和无子区,在无子区取蜜,有利于生产封盖蜜。
2.3养蜂卫生
2.3.1蜂场内环境整洁卫生 蜂场内环境卫生会影响蜂蜜质量,卫生条件差的蜂场,所产蜂蜜细菌总数很可能超标。
2.3.2蜂箱卫生 蜂箱垫高,离地一定高度;因为蜂箱直接接触地面,容易有爬虫进出,污染蜂箱环境,而且蜂箱容易过于潮湿;及时清理箱底蜡屑,保持箱内干净卫生;中蜂有咬脾的习性,箱内底部常有被咬下的蜡屑碎渣,同时蜂箱内湿度较高,容易滋生霉菌,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蜡屑,不仅容易藏匿巢虫,还易对蜂蜜产生污染。
3.1取蜜前的准备 取蜜时应留足饲料蜜,只取蜂群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蜂蜜。有条件的蜂场可准备单独的洁净房间,或是相对独立的洁净场地。在取蜜前应对取蜜环境和工具进行彻底清理消毒,用清水洗净摇蜜机、割蜜刀等机具后,用开水冲泡、清洗,太阳曝晒消毒灭菌,割蜜刀等金属制品,也可以用火焰灼烧后再清洗。取蜜人员建议穿戴专用工作服,戴洁净手套和口罩。
3.2取蜜过程
3.2.1尽量只取封盖蜜 通过蜜子分区的方式,待蜜脾基本封盖后再取蜜。如果没有蜜子分区,封盖率不高的情况下,为避免蜂蜜含水量偏高,可采用“二次摇蜜”的方法。准备两个摇蜜机,从蜂箱中取出蜜脾后,用其中一个摇蜜机轻甩摇出未封盖的蜂蜜,之后割开封盖蜜房,用第二个摇蜜机摇出。
3.2.2蜜脾箱外脱水 欧美国家认为采用工业化方法给蜂蜜脱水是造假的过程,但认为在蜂蜜未离开巢脾前进行脱水是合理的操作。由于中蜂蜜含水量偏高,将蜜脾在干燥房脱水的过程有一定的合理性,基本原理是在环境湿度较低、温度适当(35 ℃左右)的空间里,保持空气流通,蜂蜜中的水分会有效挥发。
3.3蜂蜜贮存 中蜂蜜取出后未经灭菌处理,蜂蜜中难免有少量微生物,而在很多情况下,中蜂蜜含水量偏高,如果贮存温度偏高,就很容易发酵。所以,对于中蜂蜜的贮存,建议采用冷柜或冷库贮藏,如果没有冷柜,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存放在地窖里,消费者购买时,最好也能建议消费者把蜂蜜贮存在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