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洋 陈耀庭 杨 坤 井 媛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单一性学科的人才培养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新文科建设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核心内容是促进新文科建设的中国化、国际化。从当前建设现状来看,新文科建设打破传统文科独立的局面,兼具国际前沿视野,面向实现全球竞争。对大学英语来讲,新文科建设为其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应自身学科发展的新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关乎人才培育质量,更是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英语专业教学承担向外输送英语专业人才、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艰巨任务[1]。大学英语注重提升学生人文修养,以便在日后生活、学习中提升英语利用率,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生通过学习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牢固英语基础,开拓英语视野,了解国外最新学术动态。所以,大学英语要依据新文科建设要求,调整课程方案,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主,不断优化课程实施路径,打造大学英语一流课程。
大学英语教育可将国外语言、文化引进中国,又可通过翻译完成二者间交流。学生在学习外来文化时,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影响,英语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个体品格修养、审美情操、社会意识紧密衔接,因此,培养一批具有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的人才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其应注意其与文、史、哲学科的融合,构建与专门技术型学科的联系,施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文学、语言和翻译基础上掌握一定技术和技能,以适应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大学英语教学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的助推器。所以,大学英语应紧抓新文科建设背景,对标新时代外语教学要求,改革课程内容,对接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的学科特色和专业培养模式,让学生通过英语课堂扩宽视野,以便后期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英语课程改革中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培养方向需融入新文科建设理念。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缺乏新理念[2]。大学英语课程注重语言工具性,忽视跨学科新理念,注重考试结果性,忽略全面育人的重要性,注重知识传授,忽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思想传播。
当前大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00后”,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性非常高,他们中有很多人缺乏团队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忽略知识积累过程,不能及时完成课堂外教师要求,未明确了解教学设计,降低自身自主学习性。所以,引导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状态,将外在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是教学改革最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大学英语课堂中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氛围沉闷,教学缺乏活力。教师依赖传统教学模式,习惯课堂氛围安静状态,习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出现与学生的沟通断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缺乏有效统一,教师往往以达成考核通过率为主,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陈旧,阻碍新文科建设进程,降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质量[3]。所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科知识体系,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然而强化教师团队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大学注重师资力量培养与储备。
英语课程需在一定情景下开展。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英语课程注重教学情境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有限,主要通过出国旅行、从事英语工作或与外国友人交流等。所以,教师开展英语教学多在单一教学环境中进行,例如,在英语听力专项训练中,英语教师通过录音训练学生听力。此种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通过听力选出答案,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真实交际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乐趣。
若想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提升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就应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4]。英语教学想要转变学生的“低头族”现状,使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学习,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课程设计是关键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高校要融入新文科建设理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并使其与线下教学紧密相连,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例如,利用雨课堂和慕课的测试功能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还需实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提升育人质量。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核心是以提升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语言学习逐渐应用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学生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处于较高阶段,但不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方式稍有差距,所以,在真实外语应用要求和应用背景下,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改革方向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并以前沿应用知识为引导,做好英语基础教学工作,将书面表达、情景交际、高阶口语等内容加入其中,以国际科技前沿发展现状为依据,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在就业初期顺利对接社会。
1.从外部引进新型英语人才
大学在本校英语教师队伍基础上引进大量在科研创新上有一定成就,且带有丰富外部科研资源的新型外语教师。从国外引进新型教师也是有效渠道,具体而言,高校可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推荐合适人选,与文化交流组织签订协议,聘请符合条件的外教,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推荐人选,还可通过网络招聘形式吸引外教。另外,在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时,大学应优化教师待遇政策,为基础条件差的大学发放政策补贴,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2.开展大学内部学科人才选培工作
大学主要对在校内教师群体中具有重大潜力的人员加以培养,其具体培养方式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一是通过培育具备一定专业学术优势的教学人员,对已取得成果及潜质突出教师进行中外英语教学培训活动。二是大力度加强在职师资培训,以实施成本低廉的教育培训项目、绩效支付、进修奖励制度、竞争激励机制等提高教师培训水平。
新文科建设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优势,也要创新,探寻一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入英语课程的新路径[5]。教师需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英语课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智能化教学模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搭建线上多元化渠道。教师通过超星一平三端教学系统寻找优秀慕课源,并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微课堂内容将对线下语言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其包括语言重难点和文化背景知识点等,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选择自身需要的知识素养。教师可以在平台发起有关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问题进行交流,整理反馈信息,然后根据学生思想状态、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另外,“百词斩”等语言专项技能类APP可为学生提供英语四六级和考验等不同阶段的有声资源,“钉钉”等软件可提升师生沟通的时效性,BBCNews、ChinaDaily等软件涵盖全球重要新闻资源,学生可随时了解全球实时新闻。教师可依据不同教学任务灵活运用此类软件,实现各平台间的融通。
线下智慧课堂。创建PPT云课堂,教师利用手机投屏开展教学,可随时到讲台下与学生近距离互动,不再局限于在讲台范围内,缩短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时间,可通过投屏方式对线上自主学习任务进度进行反馈。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将学生优秀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中供师生赏析和探讨。教师可借助平台投票和测试功能掌握学生学习意愿和进度,通过反馈结果优化英语课程。智慧课堂集线上线下活动和实时互动为一体,可实现精准教学。
多元化评价方式。大学通过师生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间互评,充分发挥评价对大学英语的诊断、激励、导向和决策等功能,以评促学。教师通过慕课、学习通等平台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表现进行动态化评价。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个体和平行班的数据差异,以评促教。通过大量英语学习资源融入课堂,以及网络学习平台的投入使用,可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学习策略。
2.构建教学语料库
教师创建精品作业库,将教学成果纳入其中,并转化为教学资源,发挥教育价值。依托学习平台存储功能,学生将以个人名义或小组名义上传作业,教师通过对作业进行批改和整理,从中选择高质量作业,构建教学语料库[6]。该语料库包含学生提交的文本语料、英文思维导图、海报、学生录制的音频等语料。譬如,学生可利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网络检索、选择、加工等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
新文科建设是提升高校人才质量的助推器,将培养跨文化能力人才作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创新与改革需规避风险,勇于创新。所以,大学应重视将新文科建设理念融入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外引与内培渠道进行师资建设,融入信息技术,创建多元化动态英语考核评价体系。总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与创新成为一种趋势,对传统教学理念造成一定冲击,形成英语多元化教学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