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①
——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向融合

2024-05-30 06:06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时代

林 春 文 丰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肇庆 52607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1],这既是对文化建设提出的目标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遵循,积极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意蕴,为增强大湾区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了共识,引领着大湾区文化发展方向,推动大湾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粤港澳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遵循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直接渗透于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国家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粤港澳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使粤港澳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国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也体现了国家整体实力,同样反哺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港澳发展及文化建设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如“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2];“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3]“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和澳门长远利益出发,让最广大澳门居民焕发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建设澳门的事业中去,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脚踏实地谋发展、促和谐、求进步,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澳门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团结和谐,希望大家为促进广大澳门居民在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为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出力、多担当。”“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下力气密切闽澳旅游合作,共同策划两地旅游战略、拓展欧盟市场。”[4]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在港澳文化界产生了良好的方向共识:价值取向上,坚持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弘扬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基础价值观,是香港澳门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文化实践上,应培育文化自信这一重要精神源泉,利用港澳平台优势,构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致力弘扬爱国爱港爱澳主流价值观,为推动港澳未来发展提供动力。港澳作为链接内地和国际的重要桥梁,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港澳故事方面非常关键,未来更要在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对话中起特殊作用。

(二)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为港澳地区文化发展带来新动力和新指引

面对港澳新形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以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的指引,才能面对迷雾而不失方向。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社会面对的不仅是新的政治环境和新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会面对新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影响着粤港澳大湾区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对民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的讲话在香港政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表示,“特区政府将会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塑造香港成为文化之都,除了要目标清晰,确定香港在国际文化艺术产业版图上的新坐标,更要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追求新高度,在发掘本地产业潜能方面搜寻新深度。”[5]

二、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注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时代化、大众化、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多元一体化的文化存在深刻地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兼收并蓄的文化体系特征。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关注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想潮流,通过合理吸收和借鉴其思想精华来完善自身,丰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承认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存在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传统文化深厚,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思想精华,多元文化共存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祖国的南大门,是舶来文化的重要体现地,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教会教堂、好莱坞影视、流行音乐、迪士尼动漫、红酒洋酒、西餐等广被接受;高尔夫、网球、马球、足球、赛马、赛车等体育文化也走进人们的城市生活;还有港澳地区独特的圣母巡游、拉丁大巡游、港式茶餐厅、奶茶、葡挞、武侠小说、香港电影文化、港澳影视曲艺音乐文化、叮当车、酒吧等中西融合文化,琳琅满目。粤港澳大湾区涵盖港澳地区和九个地级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遗产,所在区域地理、文化渊源、人文精神、风俗习惯上同气连枝,有着深刻的传统人文文化价值链: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文化形式;有地方语言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文学艺术、节日庆典、宗教信仰、民俗风俗、民间工艺等。红色革命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讲所旧址、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红色文化遗址,此外还有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虎门炮台、万山海战遗址、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等,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成为大湾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其文化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二)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标识,让所有人产生文化认同。在我国漫长悠久的历史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使广大中华儿女始终满怀归属感和自豪感。从国家稳定的视角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至关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凝聚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利于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四个必须”“四点希望”等重要论述[6],十分精辟地分析了港澳工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着眼推动“一国两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对新时代港澳工作作出了重要布置,为开展港澳工作立规明矩、标定底线:必须坚守“一国”原则,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绝不允许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体现了对“一国两制”的自信、智慧、定力和包容,为新形势下如何形成价值共识指明了方向,也为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新时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包容性发展,在传承中体现创新性

广府文化是大湾区文化核心,大湾区文化又以广府文化为主干,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湾区的11个城市,大多是与广府文化相依存的地域,同声同气,这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中华传统文化、广府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形成了大湾区的核心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大湾区文化的根脉所在,在文化融合中起基础功能作用。大湾区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大湾区的历史与文化血脉,三地之间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长期合作,共同保护传承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从历史看,三地拥有丰富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传承着舞狮、舞龙、广彩、广绣、粤剧、国画、民乐等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岭南名人文化遗产,如康有为、梁启超、黄飞鸿、孙中山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皆是粤港澳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大湾区共同的根脉文化中唤起文化记忆情感。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和人文交流,体现了粤港澳人民的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积淀了三地人民开拓、包容和开放交流的文化基因。这些丰富的民间及历史文化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是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赓续着红色血脉,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特质。如,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香港海防博物馆等,这些革命文化、文物和红色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继承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革命”元素基因,体现了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粤港澳三地艰辛探索、铸就辉煌的奋斗历史,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粤港澳大湾区的革命文化,作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7]

三、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向融合

(一)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促进身份的认同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使命,爱国精神体现了个体的身份认同,对每个中华儿女有着强大的感召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要站在培育民族情感、凝练民族精神的高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8]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负有深化粤港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开展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使命,应通过加强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宣介、加强中央港澳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增进港澳同胞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理解,加深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民族精神的共同认知。应着力加强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9]要通过不断丰富港澳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实现青年一代心灵融通、情感共鸣。

(二)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要与国家新时代文化建设同向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在继承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合理扬弃。新时代文化建设,一是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精华的吸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充分展示自身特色和优势。二是要努力拓宽视野,主动适应全球化趋势,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在深入了解世界,更好地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趋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另一方面要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全面、真实、立体地了解中国。通过积极的文化交流与建设,倡导交流互鉴、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主体位于粤,漫溢于港澳,粤的区位优势也赋予其要担负起大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责任,港澳文化与国家新时代文化同向融合,这是一种必然。粤港澳大湾区各城乡民俗文化同根同源,以粤语为母语,凝聚了老百姓对粤式民俗文化的喜爱与信仰,在人文湾区的建设中,大湾区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实现传承与创新融合,要在新时代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不断挖掘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涵,积极吸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积极文化元素,与时俱进地融合新时代新需求新表达,使得大湾区文化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要发挥文化纽带作用,促进港澳台融合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维系港澳台同胞的精神纽带。香港、澳门由于独特的历史和国际地位,一直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感认同、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峡两岸的统一,一直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期盼,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合作,率先让港澳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努力扩大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是党的一贯政策和善意,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全体中国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增进同胞间的亲情和福祉,从而推动“一国两制”的有效落实。党和国家始终心系港澳台同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台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与港澳台交流合作的善意和诚意,为开展港澳台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引,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制度文化。进入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工作原则及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港澳台青年的教育引导,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支持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推动青年相互交流交往、交融交心,着力增进港澳台人民对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时代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