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生处,河南 郑州 450052〕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研究生党建工作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载体,其党建育人质量直接制约着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2]。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源、信息、医疗、材料等技术的创新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研究生作为学历教育较高层次的群体,目前已成为各个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对科技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助力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队伍是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应结合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及自身发展需求,丰富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内涵,着力探索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科研创新后备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党建工作和科研创新从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3]。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为党和国家培育优秀人才,高质量的党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引领力,积极引导研究生发挥创造性,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高质量研究生党建工作要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与科研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融合。脱离党建开展科研创新,会使研究脱离党的目标与要求,离国家的发展需求越来越远。没有科研做支撑,谈党建便显得“虚无缥缈”,更难以体现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科学研究尤为重要,并直接制约着科研成果的成效与质量[4]。对于研究生群体,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其严谨诚信的学术态度能够为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脚踏实地地做出促进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成果。但在当下,科研领域的发展受到学术失信行为的严重阻碍,部分研究生也因诚信缺失,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沦陷在学术不端的沼泽中,严重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正确协调研究生党建和科研学术风气建设,是实现科研诚信与研究生党员先进性“双赢”的正确道路。研究生是未来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党员又占据研究生群体的大部分。因此,加强研究生党员的综合学风教育,需要将党性教育、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过程。在党建工作中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利用党员队伍凝聚力强、纪律性高的特点,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建设良好诚信学术风气中的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其他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科研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全方位发展提供技术保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打牢基础。因此科研创新更需从人民的需求出发。研究生作为科研的生力军,更应秉持这一原则,将科研成果落到实处。科研思路应来源于人民,科研成果应服务于人民,进入新时代,科研工作者应在党的引领下,做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有实效的好科研。科技部更是倡导“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5],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是科研的出发点。
“唯论文”论的不良风气已经影响到了科研工作的发展[6],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使得科研成果仅仅是纸上谈兵,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科研要在党建的引领下,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落实重实效。
研究生的培养阶段正是树立正确科研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党建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的成效。将党建工作融入研究生的培养环节,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坚持党的领导,用科研工作助推我国科技事业良性发展。
党建工作要想做好做实,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建最终实效应落脚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上。研究生党建的目标要靠科研创新来实现,其党建实效最终也通过科研成果来体现。
对于研究生党建,从来不应是“假大空”的口号建设,研究生党员队伍应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以科研创新为动力,这也是研究生党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实际业务做支撑的党建,终究是一纸空谈,研究生党建工作要落到实处,研究生党员应聚焦社会发展痛点,不断钻研细化。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并不是割裂的,两者本应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应坚持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良好的党建工作能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政治素养与科研素养,同时,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学术风气与学术水平又能从实际上检验党建工作的具体成效。
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得不对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传统的党建多为“面对面”模式[7],例如“三会一课”、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等工作均在线下开展,但此种党建模式局限性较大,党支部成员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在一定的空间集中学习,传统研究生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因此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应能适应形势发展及时转换工作阵地、调整工作模式。
部分高校已运用互联网开展多种线上党建活动[8],互联网党建阵地不受空间限制,线上即可进行党建活动,例如,应用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线上会议软件开展党组织生活会,在多媒体线上直播平台开展党建活动专题讲座,这些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然而在互联网党建的实际运用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研究生党务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受年龄影响较大,有些工作人员仅会使用基本的网络社交软件,缺乏灵活处理网络技术问题和利用多种网络平台的能力,所以很难从多方面多维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党组织建设[9]。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是一个爆炸式信息集合地,能够在巨大的信息池中,结合研究生的实际需求过滤出有助于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科研创新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党务工作者的日常党建工作仅仅是复制粘贴党建推文,并没有结合研究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信息搜索与查找,这就导致研究生党员对待日常的党建工作单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互联网平台并没有给学习和科研创新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本应两位一体、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然而目前研究生党建工作却呈现出与研究生学术培养相对割裂的状态,党建工作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对独立。究其根源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0]研究生培养要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需要党务人员和研究生导师紧密联系、通力合作。而现状是,研究生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大部分在所带学生的专业领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在工作中也没有积极主动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导师的沟通也很有限。导致辅导员无法结合研究生专业灵活地开展党建工作,只能单纯开展党务理论建设。研究生学习任务与科研工作普遍比较繁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将党建工作同科研创新培养相结合,学生势必会产生排斥心理,认为党务理论建设枯燥乏味。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第一责任人,在承担专业培养任务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导师的参与程度很低,大部分导师仍然只专注于专业培养与科研指导,注重研究生科研成果,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制约了党建与科研“思研互融”的发展[11]。
研究生队伍中大部分为共产党员,以往常规的党组织架构都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横向进行的,这就使得党支部中各个专业的学生党员都存在。在实际的党建活动中,没有办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党建活动,只能进行适合大部分学生党员的普适性的党建。忽视专业特色而进行的普适性党建活动必然存在一些弊端,这样的党建活动只能独立于专业开展。单纯地开展党务知识和思想理论建设,很容易使党建活动浮于表面,对研究生的科研学习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党建和科研学习工作的脱离,导致研究生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党建的质量和效果都难以得到保证。
以年级为单位横向设置党支部也很难带动研究生导师协同进行党组织建设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均跟随导师进行专业学习。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的党组织活动由于涉及的导师和课题组范围太广,各导师的教学安排、课题组会议的时间都不同,所以很难将支部研究生集中起来进行党建学习和组织生活会,每次的党建活动只能在夹缝时间里草草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2]研究生党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步增加线上互联网+党建平台的应用。新时代结合研究生的专业特点,互联网党建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较为紧凑,且大部分学习时间均在科研一线,如果只进行集体式传统的“面对面”线下党建活动,研究生党员的学习时间和效果都无法得到保证。而线上互联网党建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在做好传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推进“支部建到网上、组织建到群里”,促进党建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智慧党建。同时可利用VR模拟“智慧党建”教育基地,实现可视化场景复原、开放性空间学习。用好“网上党支部”,丰富拓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网络落实组织制度、强化组织功能,打造全面覆盖、永远在线的党员教育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党建在科研中的贡献率。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进行党建活动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多种线上会议软件的应用可以将以往线下的党建学习转移到线上进行,利用在线会议平台可以邀请顶尖的党员专家代表定期在线上进行学术讲座,优秀党员代表的经历经验可以带动当代研究生群体,树立榜样带头作用。研究生党员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发布自己在党建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更加高质高效地提升党建质量。
能够在不同形势下灵活转换党建工作平台,这是给党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堡垒,建设多种模式党建平台并加以合理利用,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多种情况的发生,发挥党组织的精神引领作用。这需要党建工作的承担者集思广益,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一方面,需要党务工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新时代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路。另一方面,需要党建工作者掌握多种新平台使用技术,合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
研究生的党建学习应与科研学习相结合,丰富党建活动的形式及内容,推进研究生党建与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党建活动中融入科研学术风气建设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党建促科研,用科研深化党建。
党建工作人员、研究生导师与党支部成员应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不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在党建活动中,党建工作人员应主动把眼界放宽放长远,不能将党建工作只局限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可以主动涉猎自己所带研究生党员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邀请专业内优秀的专家学者党员给研究生党员分享如何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以及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科学研究有何助力,以此坚定研究生党员的信念。在党建活动中,应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以此提升研究生的思想高度,增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崇高理想。研究生导师团队应积极响应“科技强国”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带领研究生党员到实际生活中、到基层地区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融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社会难题的科学研究中,为科技中国建设添砖加瓦。研究生党支部成员,也要走出自己的课题组圈子,利用党建平台,积极主动同领域内的同学们进行科研工作分享。通过党建工作人员、研究生导师与党支部成员的共同配合,利用党建工作进一步带动科研学术风气的建设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培养两者应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两者的协同发展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完善作为研究生培养阶段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导师的考评制度建设。
研究生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他们需要承担起国家科技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落实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考评机制建设,应综合考量导师的自身表现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导师的自身表现,考核应将学术诚信、师德师风等素质考核纳入考评标准中。特别对存在违反学术道德、违背学术伦理、科研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导师,应采取“一票否决”,停止其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资格。同时,应将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一项考量标准,以此推进“党建育人工作室”“导师讲党课”等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除了纳入论文质量、奖励处分等教学内容,可将导师所带研究生参与党建活动、参与科研讨论、开展学术分享的次数等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标准,督促和激励研究生导师加强对研究生参与党建活动的重视。
合理的党支部建设能够助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传统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大多是以同年级的行政班级为单位划分的,由辅导员来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这样划分的优势在于党建工作人员能够较方便地对研究生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但研究生阶段所涉及的专业种类多且涵盖范围广,简单地以同年级的行政班级为单位横向设置党支部,很难将科研工作融入党建工作。以学科或课题组为单位进行不同年级的纵向党支部建设,能够有效解决此困难。
以学科或课题组为单位进行不同年级的纵向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能够以本专业科研和创新实践为基础搭建党建工作平台,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培养模式,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研究生党支部因专业涉及范围太广而无法将科研融入党建工作的难题。而且,职工党员多以学科或课题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党支部建设,其中也涵盖了各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按学科或课题组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就可以实现导师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的专业涵盖范围相同,从而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结。两者协同开展党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与支持作用,有效实现科研工作与党建活动的有效结合。
作为研究生党支部的核心力量,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承担着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任,其前期选拔和后期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具体成效。
合格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应能发挥思想政治和科研创新两方面的“领头羊”作用,因此在人员选拔过程中,除了对其政治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考察外,还应综合考察其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发表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优秀人才应优先考虑。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党支部骨干,不仅是支部发展的旗帜和标杆,能够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而且能够为支部成员提供学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党支部骨干成员的后期培训工作,应将集中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原有骨干成员采取定期培训形式,参与培训讲解的人员可以包括党务工作者、导师代表和优秀学生代表等。集中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能够根据时事背景和科研创新实践,将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融合,切实提升党支部骨干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骨干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研究生党建和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下,党建和教育工作者应携手并肩,共同将研究生党建工作同研究生培养工作相融合,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