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片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5-29 03:44梁昌富魏小天王蓓蓓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肝胆头孢胆囊炎

梁昌富 魏小天 王蓓蓓

慢性胆囊炎属于肝胆外科常见病之一, 此病发生和胆囊结石症之间互为因果, 关系紧密, 发病后可见明显恶心、腹痛、嗳气等症状, 初期患者若不加以警惕可能会误判其为消化不良症状, 需要及时治疗。而且慢性胆囊炎主要由亚急性、急性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或胆囊结石长期刺激下造成功能异常所致, 不仅病程久且易反复发作, 若放任其发展会造成严重病变(例如胆源性胰腺炎)威胁健康。目前临床针对此病可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视患者病况而定[1]。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胆囊炎疾病隶属于“胃脘痛”、“黄疸”等范畴, 药物治疗多会选择胆石片, 能够止痛行气、舒肝利胆。而西医学角度则认为此病由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所致, 会倾向于抗生素使用治疗,头孢唑林钠则是强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能快速消除局部炎症。以往临床为患者单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过程中, 患者恢复情况相对不稳定, 而在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 因此被广泛应用[2]。基于此, 本研究便围绕胆石片、头孢唑林钠的联合治疗效果展开讨论, 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治疗的90 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 按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入院)、实验组(2021 年7 月~2022 年12 月入院), 每组45 例。常规组:男20 例、女25 例;年龄范围25~81 岁, 平均年龄(48.20±10.47)岁;病程范围1~11 年,平均病程(4.35±0.32)年。实验组:男21 例、女24 例;年龄范围24~80 岁, 平均年龄(47.08±9.50)岁;病程范围1~12 年, 平均病程(4.47±0.4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明确注意事项, 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统计资料已递交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病症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 体查见右上腹胀痛、右腰背侧肩胛放射性疼痛、餐后呕吐等;②经B 超检查见回声增强、胆囊壁增厚;③患者符合《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相关诊断;④对本次研究用药无过敏症状;⑤入组前15 d 患者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⑥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胆道疾病;②合并心脏、肝脏等靶器官功能障碍;③患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⑤女性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⑥有精神病史或现患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症。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去氢胆酸片(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1109, 规格:0.25 g/片)治疗, 口服用药, 3 次/d, 0.25~0.50 g/次。具体用药剂量应按照患者病情调节剂量, 叮嘱患者日常饮食需避免食辛辣、刺激食物, 禁烟禁酒, 少食多餐, 低盐低脂为原则, 多食新鲜蔬果获取维生素。

常规组: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1315, 规格:1.0 g)治疗, 在100 ml 的0.9%氯化钠溶液中添加2.0 g 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 2 次/d, 共计治疗2 周。

实验组:使用胆石片、头孢唑林钠治疗, 头孢唑林钠给药方法、用量和常规组一致。胆石片(四川旭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10073, 规格:0.5 g/片)口服用药, 3 次/d, 3 g/次, 共计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MC Gill 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治疗前后肝胆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①临床症状评分判定标准:以中医证候角度判断患者恶心呕吐、厌油腻、胆区疼痛、纳呆腹胀症状程度, 将其分为4 级, 记为0 分:无、1 分:轻度、3 分:中度、5 分:重度, 若症状改善良好则数值对比趋低。②疼痛评分判定标准:使用MC Gill 量表判断患者疼痛程度, 现用VAS、PRI、PPI 项目, 若疼痛反应轻则数值对比趋低。③炎性反应指标判定标准:记录IL-6、TNF-α、hs-CRP, 空腹采集肘静脉血4 ml,送检验科离心处理(速率3000 r/min)10 min, 取出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④肝胆功能指标判定标准:记录ALT(5.0~49.0 U/L)、AST(8~40 U/L)、TBIL(5.13~22.24 μmol/L), 若患者肝功能好转则数值对比趋低。⑤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已消失, 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已恢复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好转,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改善;无效:主要临床症状、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均无改善或有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若治疗效果好则数值对比趋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恶心呕吐、厌油腻、胆区疼痛、纳呆腹胀的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 常规组恶心呕吐(2.40±0.15)分、厌油腻(1.45±0.13)分、胆区疼痛(2.77±0.18)分、纳呆腹胀(1.94±0.07)分;实验组恶心呕吐(1.20±0.07)分、厌油腻(0.52±0.10)分、胆区疼痛(1.13±0.11)分、纳呆腹胀(0.63±0.04)分。实验组恶心呕吐、厌油腻、胆区疼痛、纳呆腹胀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厌油腻 胆区疼痛 纳呆腹胀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5 4.41±0.70 2.40±0.15 3.90±1.10 1.45±0.13 4.60±1.22 2.77±0.18 4.70±1.17 1.94±0.07实验组 45 4.43±0.72 1.20±0.07a 3.87±1.14 0.52±0.10a 4.59±1.26 1.13±0.11a 4.68±1.20 0.63±0.04a t 0.1336 48.6309 0.1270 38.0376 0.0382 52.1519 0.0801 108.9986 P 0.8940 0.0000 0.8992 0.0000 0.9696 0.0000 0.9364 0.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 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PRI 评分、PPI 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 常规组VAS 评分(3.30±0.40)分、PRI 评分(1.14±0.10)分、PPI 评分(2.66±0.14)分;实验组VAS评分(1.12±0.30)分、PRI 评分(0.43±0.07)分、PPI 评分(1.15±0.08)分。实验组VAS 评分、PRI 评分、PP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 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 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PRI 评分 PP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5 5.25±1.08 3.30±0.40 2.71±0.40 1.14±0.10 5.85±0.26 2.66±0.14实验组 45 5.22±1.10 1.12±0.30a 2.73±0.38 0.43±0.07a 5.83±0.30 1.15±0.08a t 0.1305 29.2478 0.2432 39.0186 0.3380 62.8198 P 0.8964 0.0000 0.8084 0.0000 0.7362 0.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IL-6、TNF-α、hs-CRP 无差异(P>0.05)。治疗后, 常规组IL-6(65.45±4.85)ng/L、TNF-α(42.25±1.60)ng/L、hs-CRP(24.18±3.39)mg/L;实验组IL-6(36.77±3.06)ng/L、TNF-α(31.07±0.40)ng/L、hs-CRP(12.00±1.60)mg/L。治疗后实验组炎性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s)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IL-6(ng/L) TNF-α(ng/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5 91.20±10.25 65.45±4.85 56.79±1.31 42.25±1.60 45.14±5.28 24.18±3.39实验组 45 90.68±9.79 36.77±3.06a 55.83±1.29 31.07±0.40a 45.20±5.31 12.00±1.60a t 0.2461 33.5490 3.5027 45.4740 0.0537 21.7963 P 0.8062 0.0000 0.0007 0.0000 0.9573 0.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肝胆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ALT、AST、TBIL 无差异(P>0.05)。治疗后, 常规组ALT(60.26±8.02)U/L、AST(65.25±7.36)U/L、TBIL(32.43±6.07)μmol/L;实验组ALT(31.97±4.85)U/L、AST(46.78±5.96)U/L、TBIL(22.01±4.38)μmol/L。治疗后实验组肝胆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胆功能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胆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5 81.71±10.36 60.26±8.02 81.34±9.02 65.25±7.36 56.77±7.95 32.43±6.07实验组 45 82.04±11.07 31.97±4.85a 81.15±9.37 46.78±5.96a 55.86±8.00 22.01±4.38a t 0.1460 20.2482 0.0980 13.0827 0.5413 9.338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5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组:显效18 例、有效21 例、无效6 例, 总有效率86.67%。实验组:显效27 例、有效17 例、无效1 例, 总有效率97.78%。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8726, P=0.0491<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可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两类, 是一种胆囊部位发生持续、反复性炎性反应的疾病, 中老年人是此病的多发人群, 主要因细菌感染、胆汁过量分泌、胰液反流等所致, 肥胖人群、高脂饮食、过量饮酒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病初期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症状, 但需要尽早治疗才能防止炎性反应长期刺激下形成的胆囊壁增厚变化, 预防其与周围健康组织粘连造成化脓性胆管炎发生, 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3-6]。目前临床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倾向于保守治疗, 通过用药来控制、缓解疾病, 以往西医单一用药下患者的长期疗效反馈不理想, 尝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同步改善患者症状。西医治疗中常用头孢唑林钠, 此药属于广谱抗菌药, 是经研发的第一代头孢菌素, 进入人体后能针对性杀灭细菌, 快速破坏细胞壁并抑制其合成, 促使内容物增大后破裂溶解, 面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杀菌效果好。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不利于保证患者的长期用药预后, 特此以胆石片为主完成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祖国医学称慢性胆囊炎多因食之油腻、肥甘厚味食物过多引起的脾胃损伤, 而致内生湿浊、运化阻滞, 妨碍了肝胆气机循环而造成血瘀并生热[7-10]。因此通过胆石片治疗, 内含黄连、牛胆水、高良姜、火硝、鸡内金(炒)等, 组方作用符合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要求。其中牛胆水拥有脱氧胆酸等, 是很好的消石利胆药材;火硝、鸡内金用以消腹胀黑疸、化积食;枳壳、香附用以通气祛郁、改善滞气、止痛、利消化;延胡索、木香用以改善患者气息阻滞、利气活血、止痛散淤;高良姜用以改善消化功能, 温和养胃、止痛祛寒;白术、黄连则可以改善患者肠道功能, 清热补脾、降燥化湿,行气活血;山楂用以健脾利胃、促进食物消化;吴茱萸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诸药相辅相佐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排出反流于胆道的胆汁, 准确抗炎排石、兼顾脾胃温养、肝胆同调, 以做到清热利湿、舒肝利胆,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肝胆郁结。药效学反应下可见此药溶石效果甚佳(例如胆固醇、胆色素结石等), 与头孢唑林钠联合使用后有利于迅速减轻胆囊处炎症反应,促进肝胆、肠胃等处的正常循环代谢, 避免胆汁滞留,强健体魄、固本培元, 减轻肝胆区的肿胀负担[11,12]。

结果可见, 治疗后, 实验组恶心呕吐、厌油腻、胆区疼痛、纳呆腹胀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VAS 评分、PRI 评分、PPI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炎性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胆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胆石片、头孢唑林钠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肝胆头孢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吃能致命 这是真的吗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