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机理、基本内涵与建构方略

2024-05-29 20:17卞明月
学理论·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内涵中国共产党

卞明月

摘 要:坚定的历史自信是勇毅前行、开辟未来的精神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宝贵历史经验和坚定人民立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不仅以百年尺度衡量历史,更以百年尺度谋划未来。历史自信的生成与坚定是思想塑造与现实改造的辩证统一,新征程上在树立正确党史观、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中坚定历史自信,是砥砺全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内涵;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2-006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提炼和概括,是百年党史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厘清历史自信的生成机理、基本内涵与建构方略,只有将对历史自信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才能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机理

(一)历史自信的概念解析

历史自信,从个体角度看,是主体对自身发展轨迹、创造价值的充分肯定;从整体角度看,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处社会发展过程的肯定和对创造这一客观历史主体的尊崇。政黨、民族、国家以整体的存在方式把社会成员凝聚在一起,在自身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了属于自己政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对这种历史的肯定和赞扬便构成了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就是对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能力和水平的充分肯定,是对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历史成就、传承的奋斗精神、总结的历史经验、开辟的历史前景的高度认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历史自信的支撑,历史自信在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建党之初,党的自信来自对历史规律和道路选择的把握;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自信来自对革命力量和民心国情的把握;改革时期,党的自信来自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把握;新时代,党的自信来自对国内形势和国际变局的把握。总的来说,党的历史自信源自对社会现实需要的把握又能回应时代诉求,是真正科学、客观的自信。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三重逻辑

历史自信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众多规律的一种,主要反映执政主客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在整个执政过程中为维护执政地位必须遵循的内在条件,因此,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主要反映在执政理念、目标、方式等方面[1]。党的历史自信是建立在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是共产党进行理论创造和实际行动的根本原则,是赢得人民尊崇和拥护的原因所在。解放全人类的执政目标描绘出党为人民开辟的光明前景,深刻体现党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四个全面”是党在总结治国理政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提出的战略布局,彰显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以科学、民主、依法为根本遵循,集中彰显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展现出共产党执政的巨大优越性,是对党的领导充满自信的根本所在。我们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延安时期“窑洞对”给出了回答,让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松懈。经过百年探索与实践,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的历史经验之一,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标志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历史自信生成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历经挫折,在实践中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理论,为历史自信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解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逐步深化的。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初步探索,并在多部著作中做出科学阐述。1992年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回答加深了全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2]。21世纪以来,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做出新的诠释,从更高层次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历史自信既基于对党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准确认识,也凝成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把握。

历史自信生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划分的“三形态”和“五形态”理论勾画人类历史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理论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不断深化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党的一大纲领明确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和路径,尤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年代,毛泽东思想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导实践的根本遵循。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运用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更加具体、明确的建设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强调共产主义的漫长历程,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整体性认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形成的理论成果,其中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遵循,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3]。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基本内涵

(一)历史自信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是理论与实践成就的统一,其结合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是对百年党史最有力的肯定,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好的回击。

一方面,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创造,彰显党百年奋斗的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是对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做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新时期的现实需要,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做出深层次思考,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层面,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贡献;在实践层面,承担着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是指导全体人民建功历史伟业的行动指南。

另一方面,党不断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彰显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这一宏伟目标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主要任务体现了党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深刻把握。百年来,党在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完成了历史性任务,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四次伟大飞跃,这是党发扬高度历史主动精神创造的伟大奇迹,是党的领导力量的极大彰显。

(二)历史自信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自信

一是對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品质充满自信。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以理论的观点观察一切,从实践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矛盾。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从未动摇的理想目标,是历经百年风霜雪雨仍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5]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探寻中国方案、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思想。

二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充满自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旨归和使命担当,是共产党人坚定政治品质的充分彰显。初心使命是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的一根红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根本遵循,将党的初心使命与整个民族的共同利益相统一,集中展现我们党始终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负责的政治使命。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只有永葆初心、勇担使命才能不懈奋斗、勇往直前,才能经得住人民的考验,赢得人民的信任,获得人民的支持。

三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百年奋斗征程在不畏强敌、敢于牺牲中取得执政地位,赢得人民拥护。共产党人革命的斗争意志不仅面向敌人,更是面向自己,关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思考,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四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国尽责、为民奉献,锤炼出鲜明的党性党纪和政治伦理道德。中国共产党生于人民、立于人民、兴于人民,这就决定了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性。

(三)历史自信是对党的宝贵历史经验的自信

首先,“十个坚持”是总结历史的思想结晶。党的历史经验根植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以理论概括的形式呈现百年丰功伟绩。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党成功运用理论成果和历史经验的直接体现。百年历史经验源于共产党人的接续探索,饱含着党的艰辛历程,记载着党的光辉岁月。“十个坚持”是对党百年创造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功绩的科学凝练和高度概括,是总结历史的思想结晶。

其次,“十个坚持”是指导现实的理论依据。总结历史性经验,把握规律性认识,指导现实性实践是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十个坚持”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十个坚持”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为提升治理效能、增加人民福祉、完成现阶段基本任务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十个坚持”是引领未来的行动指南。“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6]。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十个坚持”作为百年党史的重要财富,直接彰显百年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是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开辟未来的根本遵循。

(四)历史自信是对党的人民立场的自信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我们党丝毫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行动都以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为根据。这一科学论述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要为万千劳苦大众争取利益的历史使命,蕴含着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

第二,人民利益是开展工作的最高准则。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及其社会活动为出发点,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8]。始终把人民拥护与否、赞成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标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最终目标,在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中制定方针政策,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各项工作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谋篇布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中增加历史自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阶段性目标不断调整并逐步实现,但初心和使命的基本内涵一直坚守,从未改变。初心如磐的历程足以让我们肯定和赞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光荣历史,从而进一步增加历史自信,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建构方略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首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研究和总结党史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早在1921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9]。邓小平同志在谈及评价人物和历史时强调要坚持全面的科学的观点,决不能带有片面性和感情用事,唯有如此,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认识和记述历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10]。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往直前的奋进历程中得到证实和检验。坚持把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才能把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做好党史总结和研究。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学习历史,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党的历史要深入分析问题,保留好的东西,才是实事求是。习近平同志认为“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11]。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客观地对待历史。坚定历史自信就要加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想引导和事实辨析,以正确的态度叙述历史,维护历史。

再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唯物史观关注现实的人及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之视为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关于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列宁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一步阐释:人民群众依靠自身创造了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1031。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任何时期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环节

首先,自觉增强党史学习意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要自觉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上下功夫,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胜利的必然性,看清我们走过的路,认识带我们奋斗的党。要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决议,学懂弄通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坚守初心使命地执着奋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其次,充分运用党史学习教育机制。第一,要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关系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工作,必须抓好“关键少数”,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第二,要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第三,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党史学习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思政课又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推动党史更大范围地融入教材、进入课堂、植入头脑。第四,要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各地红色资源优势,挖掘红色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第五,要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能否为群众办实事是对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最直接的检验,要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三)担当历史使命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要让理想信念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指引方向的明灯。“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3]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实践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能够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促使全体人民形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繩。能够认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自觉、创造历史伟业。

其次,知行合一,实现人生价值。第一,要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历史已经证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是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新征程上,我们要迎接新挑战、突破新难关,就要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树立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自觉同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第二,在岗位上履职尽责。一百年来,无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岗位当作战位,履职尽责、无私奉献书写了绚丽的人生篇章。学史力行就是要在先辈们无私、无畏的精神中确定人生方向,在“国之大者”中明确使命担当,在实际工作中履职尽责,做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无愧于人民和自己的成绩。第三,提升个人修养。百年光辉征程,我们党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发展壮大,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必须在党史中学习共产党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精神风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今日中国论坛,2009(Z3):6-1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陈金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5).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

[5]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4.

[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9]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1).

[1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98.

猜你喜欢
内涵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