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瑾
摘 要: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女性地位提升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女子的服饰、发饰、妆容等方面开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内涵。而《簪花仕女图》作为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画作,展现了当时女子的装扮风貌。本文旨在通过对《簪花仕女图》的深入研究,分析唐宋女子装造的特点与内涵,并探讨其对当代时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唐宋女子;装造特点;内涵;时尚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3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唐宋女子装造的研究,不仅涉及服饰的制作技术和审美标准,还关乎社会文化、性别观念以及艺术表达等多个层面。唐宋女子装扮的研究可以揭示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与演变。在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女子装扮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体现。通过对唐宋女子装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时代背景下的审美趋势、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文人雅士的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进而深入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演进过程。
一、《簪花仕女图》概述
(一)艺术品背景
《簪花仕女图》中展示了六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形象,她们打扮得华丽而时尚,头顶高耸的云髻上点缀着各异的折枝花朵。她们粉饰蛾眉,服饰华美,穿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面部的晕色衣纱透过之处显露出半透明的触感,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典型的贵妇形象。贵妇们的面部和手,部涂抹着罩染的白粉,经历千年时间依然散发着肤如凝脂、妆容精致的细腻之感。特别是纱衣透体和丰腴的肌肉描绘,充分展现了画家卓越的线条勾勒和色彩赋予技巧。整幅画色彩明亮,仕女们神态安闲自得,或陪伴着玩耍的狗狗,或漫步于景色宜人的庭院,或欣赏花朵,或轻拈蝴蝶,无忧无虑地度过着悠闲的时光[1]。
(二)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
在繁荣昌盛的唐宋时期,绘画艺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时期,绘画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赏,成为当时我国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繁荣,得益于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大环境。随着国家的强盛,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绘画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同时,唐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使得绘画艺术得以吸收外来养分,丰富了本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数量的激增,还表现在艺术水平的提升。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如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画家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2]。
(三)画作艺术特点与作者绘画风格
《簪花仕女图》的艺术价值颇高,从其艺术特点可见一斑。作品以纸本设色绢本立轴纵贯整个绘画,整体构图精致、富有平衡感。细腻的绘画技法使得仕女的服饰、面容、动态等细节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绘画风格来看,《簪花仕女图》展现了唐代时期一种以优美、唯美为主导的绘画风格。细腻的线条勾勒出衣裳、饰物等细小部分,精准描绘出仕女婀娜多姿的姿态。同时,在色彩运用上,画家大胆地使用了丰富的暖色调,如红、黄等色彩来突出仕女身份的高贵与典雅。这种明亮鲜艳、富有热情的色彩构成了《簪花仕女图》特有的绘画风格。《明宫词》记载着明代官员对美女的赞美,其中“郎朗绣作如仙子,宫娥君臣皆歌舞”一诗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唐宋文化的推崇[3]。
二、唐宋女子服饰特点分析
(一)时代特征对女子服饰的影响
古代文献《尚衣录》记载了唐代女子服饰中常见的装饰元素,有花纹、图案、刺绣以及金银丝等。这些装饰元素往往被巧妙地运用在不同的服饰部位,如领口、袖口和裙腰等处,为服饰带来了艳丽的色彩和精致的质感。同时,唐宋女子服饰中还常见到翻领、褶皱和流苏等细节设计,进一步突显了装饰元素的多样性和典雅。
唐宋时期,女子服饰的款式设计经历了一定的变革与传承。根据《国语正义·衣服篇》的记载,在唐代,女子的日常服饰主要有曳裾、披衣、对襟以及唐装等多种款式。而到了宋代,女子的妆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女子服饰注重体现“素雅”的观念,追求简约、朴素而又内敛的风格。相对于唐代的浓妆艳抹、华丽富贵,宋代女性更加注重自然与品味的结合。服饰上的装饰品和细节被削减到最低限度,强调了内在美和静态的审美价值。除了唐代的款式外,还出现了新的设计如对襟长袍、直裰和折襟等。这些款式的变革既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风俗的制约。同时,唐宋时期的女子服饰在款式设计上还传承了古代的传统元素,如华丽的衣袖和拖地的裙襟,彰显出帝王气度的同时也体现了女子的婉约之美[4]。
《簪花仕女图》展示了唐代女性审美倾向以丰满为美,身形珠圆玉润,彰显出贵族气质的优雅与尊贵。图中簪花仕女的头饰、发髻、首饰及服饰搭配皆极为精致,处处流露出富贵气息。值得注意的是,仕女的面部妆容亦颇费心思,包括柳叶眉、阔眉及蛾翅眉等。女性画眉习俗起源于汉代,并在唐代达到盛行。杜甫在《虢国夫人》一诗中写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深刻描述了虢国夫人天生麗质,在进入宫廷时不施脂粉,但仍然注重画眉修饰,可见在古代女性妆容中画眉的重要地位。《簪花仕女图》六位仕女的蛾眉也十分有特色,蛾眉一般以青色来点染,所以又称之为翠眉。诗仙李白的《怨情》中也写到“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可见这样的画眉方式在唐朝既大胆前卫,又十分盛行,充分体现了大唐盛世之下人们开放的心态和对美的追求(见图1)。
(二)社会地位与身份对服饰的塑造
唐宋女子服饰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细节和装饰。在这个时期,女性的身份地位与其所穿着的服饰密切相关。根据《温州府志·风俗志》记载,唐代宫廷中的贵妃、嫔妃等身份高贵的女性,常佩戴丰富华丽的珠宝饰品,并穿着华贵的锦缎衣裳。宋代史书《太平庙碑记》中亦记载,宋代女子常穿着各种色彩丰富的绸缎制成的衣物,同时搭配花朵、云纹等精致的刺绣图案。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和华丽的装饰使得女性在服饰中展示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相较于唐代,宋代女性更加注重服装的选择与搭配,尤其是对于衣裳的式样和流行趋势更加追求。宋代女子常常穿着裙襦、褙子等款式的服饰,且衣袖、领口等部位常使用不同的剪裁和装饰方式,以展现出不同的时尚风格。同时,宋代社会风尚的变迁也带动女子服饰的变化,如南宋时期女子开始流行佩戴花冠,用草木、花卉来点缀头饰,进一步丰富了服饰的样式和表现形式[5]。
在《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身着抹胸裙,身材圆润的女子身着一袭长裙,并将裙腰提高至腋下的位置,将腰身遮掩起来,完美展示了当时以丰满体态为美的时尚潮流。长裙外罩半透明的薄纱,肩上还搭配披肩,这些材质应该是当时被视为最奢侈的丝绸制作而成,丝绸的花纹和款式各不相同,无疑彰显了上流社会贵妇们的奢华富贵的现实生活。正如唐诗所云“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
(三)《簪花仕女图》中的服饰元素分析
服饰方面,在唐代,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往来,外来的胡服胡帽、女着男装等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簪花仕女图》卷中仕女着透体博袖敞领宽肥外衣,内着腰身直束至半胸际的曳地长裙,呈现出以“丰肌为美”的审美特征。
《簪花仕女图》(见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一个仕女倚于画作右侧,佩戴一朵牡丹花,衣着以朱红长裙为主,罩上紫色外衣,其上还覆盖着深红色褙子。轻执拂尘于左手,一边愉悦地玩弄着小狗。而在她对面的贵族仕女身披一袭浅色纱衣,长裙饰以紫绿色团花,上搭绘制有流云风纹的子袖。她用右手轻轻拉起衣领,给人一种闷热难耐的感觉。紧接着是一个女侍从手持团扇。与其他贵族仕女相比,她的造型与装束未见十分突出,但呈现出安详宁静的氛围,与其他欢游的贵族仕女形成了鲜明对比。接下来的贵族仕女头上佩戴莲花,身披白色格纹纱衣,右手捧着一枝红花,专注地凝视着手中之物。第五位贵族仕女缓缓行至远处,头上佩戴海棠花,身披朱红披风,外面罩着紫色纱衫,双手牢牢地握住肩部的纱罩。她的饰物华丽非凡,神情超越周围众人,别具一格。最后的贵族仕女,头上插着芍药花,穿着浅紫纱衫,裙带上嵌着鸳鸯图案,白底褙子上点缀着彩色小运河。她高举右手,捕获了一只蝴蝶,体态优美丰满,展示出曼妙多姿的身姿。
三、《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形象描绘
(一)姿态与仪态的表现
《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形象呈现出优雅婉约、雍容华贵的特点。这幅画作中的女子们身姿端庄,行动轻盈,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礼仪规范和优美的动作表达。画中的女子们的手势、姿势以及动作流畅自然,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她们从容自信地展示她们的魅力,并展示出内在的稳重和温柔。
例如,其中有一名贵妇人,身着鲜艳的朱红色抹胸长裙,披着轻盈透明的衣裳,似乎感到天气炎热,她轻轻地整理着领口,神情悠然自得。为了防止人物姿态过于单一,画家将贵妇人的另一只手微微向前抬起,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活泼生动。另外,画中还有一主一仆二人,为了凸显主人的尊贵,画家把主人的衣服、头饰描绘得十分华丽,并且主人的神情也是怡然自得,可见这位头簪牡丹花的女人,定是皇宫里的贵人。
(二)面部特征的艺术处理
面部特征的艺术处理是《簪花仕女图》中女子形象描绘的重要一环。画中的女子们面容姣好,眼目含情,嘴角微笑,展现虽然身在深宫之内,但内心却是自由豁达的心情。这些面部特征的艺术处理不仅突显了女性的美丽,同时也传递着她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子们细致的皮肤纹理和有生命的眼神,使得她们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6]。
《簪花仕女图》展示了一众贵族妇女,她们的妆容以黛黑粉白为主,面部肌肤如雪,未施胭脂,呈现出清新妩媚的独特气质。这种妆容被称为“白妆”,与传统的“红妆”形成鲜明对比,指的是仅使用铅粉,不采用红色脂粉的化妆方式。画面中的贵族女性展现了淡妆的魅力,正如杜牧在诗中所描述:“哀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这一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唐代贵族美人肌肤如凝脂般洁白。在“白妆”中,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素粉妆”,即在面部轻涂薄妆粉,另一种则是厚敷白粉。画面中所展现的极致白皙妆容,更加凸显了女性悲怨情感的表达。
(三)对女子气质的表达
对女子气质的表达是《簪花仕女图》中女子形象描绘的精华所在。女子们的服饰搭配、发型造型以及整体氛围的创造,展示出她们高贵典雅的气质。她们身着华贵的服饰,佩戴着精美的首饰,头饰上的花朵装饰更加凸显了女子们的婀娜多姿,画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繪,将女子们的气质内化为形象。
除了服饰和发型,画作中的背景和道具也是展现女子气质的重要元素。画面中的庭院、花卉、宠物等,都为女子们营造了一种恬静优雅的生活氛围。她们或闲适地漫步在庭院中,或悠然地赏花品茶,展现出与世无争的高贵气质。画家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形象相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散发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进一步彰显了女子们的优雅品位。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对女子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服饰细节进行了精细入微的刻画。这种细腻的描绘方式,使得画作中的女子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她们的肌肤之香、衣物之华。画家通过对光线和色彩的巧妙运用,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温馨柔和的氛围,使得女子们的气质更加凸显。
四、结束语
在唐宋时期,社会经济保持稳定并蓬勃发展,女性妆容与服饰亦呈现出突破性的进步。相较于以往,唐宋时期的妆容、造型、发髻、配饰等方面均展现出社会繁荣的景象,同时体现了人们对美与自由的追求,为现代传统服饰的审美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啸虎,陈淅.“时尚妆”颜料——青黛与唐代审美生活[J].文史天地,2023(11):56-59.
[2]胡蓉.基于文化自信的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3,25(02):127-131.
[3]葛承雍.盛唐宅邸花园中的女性——新见椁壁屏风线刻画研究[J].美术研究,2023(02):6-10.
[4]李卉.女性文学范式:明清闺秀花卉赋的“突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1):62-74.
[5]苏丹.宋代仕女图像对“理想女性”的设定[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01):26-32+209.
[6]田许静,郭丽.唐宋妆造中花饰特征探析[J].服饰导刊,2022,11(0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