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他已经被推到了神的位置。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进行研究。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选择了静态宇宙的观点。
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一解。他们的研究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离地球而去。
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但爱因斯坦不肯承认失败,一直在寻找推翻动态宇宙论的办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嘲讽弗里德曼等人愚蠢。
一直到爱因斯坦70岁生日之时,他才幡然醒悟,对好友索洛文说:“一只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我就是那只笨鼠。我收回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因为我错了。”
(摘自《知识窗》 任万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