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国共合作”流产的台前幕后

2024-05-29 02:00
文萃报·周二版 2024年14期
关键词:曹聚仁国共合作章士钊

随着抗美援朝的节节胜利,蒋介石想借中共深陷朝鲜战争机会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据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中共向蒋介石频抛橄榄枝

1955年3月,周恩来在人大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这标志着中共对台政策开始进行重大的调整。

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临行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是美国造成的。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谈判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中国人民愿意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

中国政府的诚意和正确方针博得了国际舆论的好评,同时也促使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表示,愿意同中共举行双边会谈。后经英国穿针引线,从1955年8月1日开始,中美大使级谈判在华沙举行,到1970年1月20日,中美两国前后进行了135次会谈。会谈对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促成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有利形势下,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对台湾当局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和平攻势。面对大陆伸出的和平之手,蒋介石采取强烈的抵制态度。

“奉化之墓庐依然,

溪口之花草无恙”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台湾那里的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

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提出后,立即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好评。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国民党元老章士钊先生主动请缨,想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出力。毛泽东、周恩来同意了章士钊的请求,中共中央还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倡导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信的结尾寫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深深表达了中共领导人欢迎蒋介石在祖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的诚意。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章士钊到香港会见了许孝炎(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许孝炎亲手把信交给了蒋介石,并详细汇报了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据说,蒋介石听完汇报后,拿着信反反复复看了几遍。

宋宜山到大陆磋商

“第三次国共合作”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呼吁,蒋介石虽再三宣称“中共的和谈呼吁不过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但私下里,他不能不对现实有所考虑——蒋介石看不到反攻大陆的希望,而中美在华沙的谈判又令他大为不安,于是决定探探中共的底细。

1957年初,蒋介石决定派他的学生宋宜山去北京走一趟。宋宜山与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章士钊等同为湖南人,对话比较方便。

这年4月,宋宜山秘密抵达北京。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周恩来亲自宴请了他。随后,统战部长李维汉作为中共代表,与宋宜山就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

根据此次大陆之行的印象,宋宜山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交由许孝炎转呈蒋介石。在报告中,宋宜山大胆陈词:中共意图尚属诚恳,应当响应。报告送上去后,蒋介石越看越生气。大骂:“他把共产党说得那么好,半个月就被赤化了。”

此时,另一个愿意在两岸搭桥的“和事佬”曹聚仁(著名作家、记者和文史学家)出现了。1956年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单独约见曹聚仁。

就在此时,东欧相继爆发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产生分歧,共产主义阵营出现动荡。不甘寂寞的蒋介石又大肆叫嚣“反攻复国”的时机到了,曹聚仁的主张自然也就被冷落了。

“第三次国共合作”最终流产

鉴于国民党“反攻大陆”无望,为了避免与中共直接冲突,美国逼迫蒋介石撤出金、马。这自然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第三次国共国合作的会谈几经努力,几度流产,这种暗中的讨价还价当然不是当时两岸关系的主流。当时的国际大气候是“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压倒东风”的势力抗衡。国共两党既然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自然不能摆脱阵营斗争的影响。就这样,“第三次国共合作”最终流产。

(摘自《红广角》 王乐飞/文)

猜你喜欢
曹聚仁国共合作章士钊
曹聚仁家风“我为祖国效命”
交友如听钟
交 友 如 听 钟
交友如听钟
章士钊妙藏态度
章士钊与陈独秀
章士钊妙说杨昌济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