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典故

2024-05-29 02:03金菁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谢道韫谢安诗书

金菁

所谓典故,一指过去的典章制度和历史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像成语、寓言、历史故事、名人格言、诗词歌赋、科学史话、遗闻逸事等都可当作典故来使用。

化用典故,就是从原句中截取部分词语或意象加以重新组合;或用自己的语言去想象诗词、成语的意境,从而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左读经典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孟庆果

谢道韫一出生,就已经赢了。

1600多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

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

王谢两家简直就是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的代名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他们;“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说的也是他们。

谢道韫虽是个女孩子,胆识和气魄却一点儿也不输男人,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谢道韫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叔叔谢安当起了她的监护人。优秀的基因和良好的家教让她出落得格外优雅秀美,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谢安与孩子们亦师亦友,除了在学堂里一起研习经史外,他还随时随地出题检验他们的学问,以便学以致用。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那雪就像往空中撒了一把盐。谢安还没来得及作出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瞧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怎么看怎么像被风吹起的柳絮,在空中飘啊飘的,被后来者称为“咏絮之才”。

还有一次,谢安陪孩子们读《诗经》。他问大家:“你们认为《诗经》里哪一句诗最好?”谢玄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道韫则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道:“雅人深致”。

后来,宋代的蒲寿宬也写诗赞颂道:“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晚年的谢道韫虽然寡居,却并不保守,终日以诗书为伴,优雅从容。她在堂上拉一素帘,与年轻人谈诗论道,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出身和家庭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做人先修身,书读得多,遇事才能淡定从容,端庄隐忍,处乱不惊。

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谢道韫的作品,现在传下来的主要有两首诗。

其一是《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其二是《拟嵇中散咏松诗》:“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而宠辱不惊的淡定,那种“穆如清风”的人生境界。

岁月,终会带走一个人的一切,但带不走的,是他骨子里的高贵和对后世的影响。这位魏晋时期著名的才女,用自已的一生诠释了“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的含义。

(选自《散文百家》2019年第2期,有删改)

◆赏读

選文用生动的语言道出了谢道韫的一生。她出身名门,家世显赫,自幼在叔叔谢安的教导下成长,优秀的基因、良好的家教、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她诗书并举,气度不凡。面对生活的困境,她淡定从容,处变不惊。

诗书带给谢道韫的不仅是“咏絮才女”的称号,更有由内而外的儒雅、冷静和从容。

◆借鉴

1.在引用的基础上对其意境、思想等进行解说。

如“雅人深致”写出了谢安对谢道韫才华的肯定和赞赏;“穆如清风”写出了她任波澜起伏而宠辱不惊的淡定;“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则体现了她的胆识和气魄。

2.在选取词语、意象或故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想象、描述画面。

选文在叙述谢道韫是“咏絮之才”时,化用了《世说新语》中《咏雪》的故事,展开想象,描述了当时的画面,展现出了其不急不慢、才思如泉涌的形象,令读者印象深刻。

右写作文

中丞之志,焉当鸿鹄

◎杜雨轩

一千多年过去了,沧海已变桑田,但您的故事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高适,高中丞,您曾经说过,高家枪就应该上阵杀敌,而不是用来给权贵看的杂耍。然而,为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您只得舞起您引以为傲的高家枪,那段日子,想必您过得非常苦闷吧。

直到您遇到了李白。

李白豪放洒脱的性格感染了您,可实际上,他比您更失意。他是商贾出身,在那个时代,商贾的地位是最低的,所以他并不受人重视。相似的人生际遇让你们成为了好友,一起观天看云,“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

您也曾想过前往长安,建功立业,却事事不如意,最终远走边塞。在那里,您提笔写下“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千古名句。望着无垠的大漠,您叹出“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悲惊孤寂。

“中丞,您当时真的是从容面对这一切吗?您甘心吗?”我问道。

“不甘心又怎样,不甘心就要更努力!”

“那您难道不担心努力的结果是无人赏识,得不到回报吗?”

您想了想,笑着答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没过几年,安史之乱爆发。彼时,国运衰败,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您担任节度使,攻打安禄山。

孤月空轮,晨光熹微,山上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喊声惊天动地……您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平定了动乱。天空的泪水倾盆而下,您与将士们在雨中狂欢。远处烽烟已灭,万簌俱静,血流千里,不知谁在吟唱:“式微,式微,胡不归?”此后,您因劳累过度,再加上年岁已高,最终于洛阳病逝。

高适的诗风虽没有李白般豪放不羁,没有杜甫那般沉郁顿挫,更没有王维那般清新淡雅,但他上过战场,是对战争感触最深的诗人。当其他诗人写边塞诗还只浮于表面时,他就已经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了。

他与李白年少相识,两人都有鸿鹄之志,都想要大展宏图。当李白受人赏识时,高适还一无所有,很多人都嘲笑他,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振翅高飞的机会,然后一飞冲天!

都说人要有鸿鹄之志,那么中丞之志,焉当鸿鹄!

◆点评

化用典故是将其他作品中的句、段,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本篇习作,在讲述高适和李白的故事时,小作者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想象、描述二人交往的画面以及高适奋勇杀敌、平定叛乱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满腔豪情、志存高远的诗人高适。此外,文中大量使用高适的诗文作为对答的情境,增强了习作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谢道韫谢安诗书
才艺之窗
真宰相谢安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才女谢道韫
腹有诗书气自华
身教
谢安下棋定军心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