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
谷歌2023年环境报告中有一项数据显示,去年一年用掉了56亿加仑水,大概能装满一个半西湖。不仅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都是耗水大户。这些水都被用去哪里了?
这要从数据中心散热说起。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2166亿度,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6%。这么一大笔电力支出,其中不少是用来散热了。数据中心全年无休,发热量巨大,为了让仪器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下工作,就需要空调、电扇齐上阵,而为了省电费,办法就是尽可能地自然散热。
2014年,腾讯在贵州开凿出47万平方米的“七星洞”,用来当数据中心。2017年,华为在贵安新区建造云上屯,用来做华为云数据中心。2018年,苹果的iCloud数据也摇身一变成了“云上贵州”。科技巨头集体跑去贵州,一方面是贵州地价便宜,水电资源丰富,电费便宜;另一方面,贵州四季如春的环境很适合“养”数据中心。国外大厂如Facebook,也早在2013年就在北极圈外的小镇吕勒奥建立了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本身也在进化。空调冷却系统近几年由于过分费电而被淘汰,只靠外界水降温的蒸发冷却系统流传开来。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耗电量,但让用水量猛增。不过相对电来说,水更便宜。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还有公司给数据中心用上了液冷散热。阿里在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设备虽然都泡在特制的冷却液里,但这些液体最终还是需要靠大量湖水来进行冷却。微软2018年就把“北方群岛”服务器扔到了大西洋海底,利用海水潮汐进行水冷散热。
但一些缺水地区是经不起这种折腾的。美国近年来旱灾不断,几个大厂又在疯狂新建数据中心,其中不少就建在缺水的亚利桑那州等地。这些城市沙漠多,风电、光电发达,电费便宜,再加上沙漠地区地价便宜,在这里建数据中心能省不少钱。当地政府为了让数据中心来安家,还会签协议优先保证水量供应。
如此一来,问题就产生了。谷歌在梅萨镇建立数据中心时,和当地政府签了一份协议,梅萨镇要优先保证谷歌每天能有足够的水进行散热。这对于水资源本就不富裕的梅薩镇来说,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系统甚至人们生活用水了。而在达尔斯城,谷歌3座数据中心的年耗水量,已经达到该市年总用水量的1/3。
此类问题越来越多,各大厂也不得不开始优化散热设备。谷歌承诺到2030年时,无论是东水西调,还是投资海水净化设施,希望补充公司用水量120%的水。微软承诺到2024年,将全球数据中心蒸发冷却系统的用水量减少95%,到2030年将实现“水中和(全球范围内补充的水量将超过其消耗的水量)”。
只不过这些承诺完成的进展堪忧。更要命的是,有学者发现AI大模型的爆火让水耗得更多了。谷歌用水量比去年足足多了20%,巧的是,谷歌这一年的算力也增长了20%。有研究者推断,AI“军备竞赛”会让数据中心耗水更多。
OpenAI光是训练GPT-3就用掉了70万升水。除了训练,后续的使用也特别费水,和GPT们随便聊个三五十句,就得消耗一瓶农夫山泉的水。
数据中心的散热法升级势在必行,而科技大厂们也亟须关注水资源问题。不然在AI抢走人类工作之前,一些地区的水可能先被AI抢走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