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逻辑意蕴与推进路径

2024-05-29 15:50:42李玉菁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中国式现代化

谢 波,李玉菁

(1.西南政法大学 国家安全学院 重庆 401120;2.西南政法大学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 重庆 401120)

一、引 言

国家安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并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同时也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1]。将两者相结合则可提出“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这一原创性概念。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朝代兴衰还是国家成败,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创新往往对国家建设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呈现了国家安全现代化的新意蕴,并通过国家安全思想、体系、能力现代化来具体展现。为此,本文在阐释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新意蕴的前提下,从国家安全思想、体系和能力三个维度探讨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推进路径。

二、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逻辑意蕴

国家安全现代化是国家安全领域在发展和变革中,根据自身国情和特点,以现代化为目标,推进国家安全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满足国家安全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的实践与探索,形成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最新体现,其核心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2]。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之新意蕴可通过“中国样式”和“突出强调”得到阐发。

(一)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之“中国样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化”状态,集中呈现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推动实现国家安全现代化,其发展变革与时代革新密不可分。

第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安全现代化。建党百年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随时代变迁不断优化。建党初期,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为代表,强调以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为基础,保卫新生革命政权免受内外敌对势力侵蚀和破坏。从建党至改革开放前期,我们党强调传统安全,把捍卫“主权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使命,注重发展军事力量,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既要重视发展也要重视安全问题等理念。党中央将国内环境和国际形势相融合,将传统安全过渡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发展安全”为核心思想,把其作为国家安全发展之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亮相”,它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要义包括“五大要素”“五对关系”,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指明方向。可以说,党领导的国家安全现代化是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所建构的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深刻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也必然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安全现代化。我国国情有着特殊的背景和实际情况,这对国家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家状况、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模式,其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之中国特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现代化道路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现代化经验,其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需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之结果,强调国家应该坚持自主创新、保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

第三,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安全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在新时代追求的总目标,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使命。我们党致力于推动国家从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在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不仅要提高经济实力,也要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科技方面,注重自主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在军事方面,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和军队,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维护国家主权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实现国家安全现代化,来建设一个强大、稳定、安全的国家,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之“突出强调”

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是中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挑战背景下,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采取特定的措施和策略,全面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时代安全环境的要求,从而实现国家安全的现代化。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呈现出三个“突出强调”。

第一,突出强调综合性安全观。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强调国家安全的多维性和综合性,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有机结合起来。它认识到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能只关注某个特定领域的安全挑战。在处理安全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并采取多管齐下、综合实施的策略。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还要全面考虑各类潜在安全威胁,并避免只解决表面问题而忽略根本因素的情况发生。例如,运用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来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现代化,从而提高国家安全工作防范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感知、预警和应对能力。又如,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体目标,通过完善国家安全制度机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以保证国家安全工作之合法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综合性安全观是中国对当前安全形势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回应,是一种全面综合的安全理念,其强调以人民安全为核心,统筹协调各领域安全问题,通过综合施策与和平发展方式解决安全挑战。

第二,突出强调国内和国际安全紧密联系。从全球视野看,国内与国际安全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诸多安全威胁不再局限于国家边界[4],也不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风险挑战,而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特征。一是国内和国际安全相互渗透。一方面,一个国家内部存在动荡、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势必产生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造成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国际安全形势之变化亦会对国内安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国际恐怖主义、网络攻击、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都会对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造成影响。二是国内和国际安全相互交织。进入新时代,国内安全问题大都具有国际因素,而国际安全问题也常常波及国内。例如,跨国犯罪、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影响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对国内安全的挑战,也是对全球性安全的威胁。三是国内和国际安全共同治理问题。国家安全现代化要求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治理相互衔接、相互支撑。这就不仅需要一国在国内建立相关安全制度和法治体系,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就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国内安全提供支持和保障,两者通过情报共享、联合行动等方式共同推动国家安全治理。

第三,突出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两者相互融合和协调以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认为发展和安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安全的保障下,国家才能实现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意味着应将安全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没有安全的保障,发展会面临各种威胁和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发展的倒退。因此需将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及社会稳定等。另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将安全问题纳入发展战略之中。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把安全问题纳入发展之整体来考虑[5]。这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受内外安全威胁干扰,保持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推进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思想”路径

国家安全事关国运兴衰,面对“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6]的客观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大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指引,运用系统、理论思维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首先有赖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科学和社会变革皆有独特贡献,其内涵和应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以适应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具体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同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整体和矛盾角度看待国家安全问题,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7],各安全领域的矛盾和冲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通过辩证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能综合各种因素和利益,把握国家安全之全貌和内在矛盾,避免片面和简单的认知。其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它能识别和分析国家安全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关注安全问题中的矛盾对立和斗争,通过矛盾的辩证转化推动实现国家安全。譬如,国内稳定与外部威胁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等皆如此。其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即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领域安全。它认识到国家安全问题中的各要素和利益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需运用系统思维协调各方面安全需求。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二字[8],以“五对关系”为切入点,统筹协调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其四,精准落实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正如学者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意蕴并非静态认知范畴,而是“基于中国具体实践的认识论和理论建构问题”[9],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实践检验的重要性,要求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国家安全实践,通过实践的反馈和探索,不断修正完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开创新局面。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

当前,我们正处于历史交汇的新时期,既要展望未来引领时代发展,也要回顾过去汲取历史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和思想理念,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丰厚的文化养分。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倡导的价值观。《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首位,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不能追求个人和一方的私利,其主张维护整体的利益、追求社会和平与公正。孟子提出“仁政”,强调以仁爱和善行来实现社会和谐。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国家安全工作遵循伦理道德和公平正义提供了文化养分。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蕴含智慧与战略。《孙子兵法》载“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谋略,强调智慧和战略之于战争的关键作用。《左传》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强调国家居安思危,方能防患于未然。这些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对防范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挑战具有启示意义。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倡导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论语》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待他人要公平、善良,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国家之根本在于人民福祉,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昭告军事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化: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一种全面系统的安全理念、工作思路和机制路径,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开辟了新的方向。该道路以综合安全为目标、以人民安全为核心、以和平发展为基础、以自主发展为前提,清晰彰显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面向。

第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总体安全。总体安全即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领域安全问题,其清楚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协调的措施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例如,时代话语中“灰犀牛”“黑天鹅”概念要求对明显存在、可能存在、极少存在的风险或事件提前作出规划,既要关注国土安全、数据安全、文化渗透等可预见因素,亦需关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以此应对和减轻负面影响,为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奠定基础。正是在追求总体安全的进程中,才能全面把握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形成科学的国家安全战略。

第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以人民安全为中心。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和优良传统,既符合历史的规律,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作为国家安全的力量支柱,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事实表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国家发展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人民离安全就会越来越远,国家也会越来越脆弱。国家安全工作之目标是以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把人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才能精准把握国家安全工作,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以和平发展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10]。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到1980年倡导“和平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90年“和平崛起”阶段的展开,再到2000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战略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求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积极推动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方向发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来实现国家间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第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以自主安全为前提。我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一直秉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也不允许他国干涉我国内政”原则,这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在军事上,国家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在武器装备、军事技术等方面建立属于自己的国防体系;在经济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护核心产业和关键技术,以确保国家经济的独立性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在能源上,确保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可靠,降低能源对外依赖度,通过开发利用国内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和能源安全。实际上,自主安全需要一国以自主的方式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这强调国家在面对安全挑战时主要依赖自身力量和资源,发展独立的安全能力,而不过分依赖外部力量或组织。

四、推进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能力”路径

完善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与国家的生存、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跨国性挑战,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的新形势、新需求,国家安全治理在传统的国家安全治理模式条件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在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需从“治理理念—治理战略—治理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分析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发展与转变,与此相应,在能力上,应从管理、预警、协作等相关机制着手,不断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一)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1.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治理理念之维

国家安全治理理念是将传统安全观念与现代化要求相结合,形成适应当今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需要的安全理念,从而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国家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超越了传统安全治理理念,打破以军事优先、零和博弈为核心的传统观念,从而形成发展与安全并重、国内与国际相协调的现代安全治理理念。

第一,治理理念将人民安全置于首位。人民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明底色,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区别于国外形形色色安全观的最大亮点[11]。它将人民的安全需求和利益摆在国家安全之首,采取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方式和措施来实现人民安全,其中蕴含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国家安全工作路线。国家安全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旨在保障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将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治理之基础,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基本利益为出发点,确保人民生活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只有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才能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将人民安全置于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首要位置。

第二,治理理念更为关注多元化治理。所谓多元化治理,是从多领域、多层面综合考量安全问题,通过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多元化治理运用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级治理与分权原则相适应、公私合作与社会参与相协同、信息化与数字化治理相协调等制度机制来强化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现代化治理理念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其融合不同领域专业知识和意见,通过多方参与和广泛咨询等形式,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观点,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有助于不同层级政府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和执行相适应的政策,为治理提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同时让不同参与方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最大限度利用各方资源和经验,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的本质,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治理理念强调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格局。当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安全问题早已超越国界,各安全领域风险交织叠加,任何一个国家漏洞都可能成为外部风险涌入的通道,从而形成安全风险聚集地。同时,如果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其可能逐渐演变为全球性安全问题。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之一,也是实现全球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仍需日益加深,国际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加强各方沟通和协调,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争端和安全问题。一方面,各国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共享情报和资源,以此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安全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能推动全球化治理机制的完善,使各国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基础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迈向更加安全、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2.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治理战略之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中“东升西降”形成鲜明对比,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新篇章,为推动“中国之治”奠定了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交汇期,国家治理方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威胁,也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其一,现代化治理战略主动预见安全领域面临的风险压力。面对百年变局,我国正处于内外风险叠加的时代,对内要维护社会稳定,对外要避免国家主权、安全遭受破坏,因此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处理和应对新时代国家安全领域的风险压力。例如,要对政治局势、领土争端、政权更迭及时研判、主动预见,不能等此类政治问题演变为政治安全风险,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安全时,才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对于现代化治理战略来说,要对国家安全形势进行跟踪研判,力求在变局中把握规律、主动预见,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12],甚至经过交汇聚集演变成风险综合体,最终影响国家安全。

其二,现代化治理战略科学谋划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安全风险挑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国土安全同军事安全密切联系。由于领土的划分及归属问题,可能涉及军事安全;恐怖主义可能涉及内部安全问题,也可能涉及外部安全问题。但是,在现代化治理战略进程中,要实现对国家安全各领域、各要素间的统筹兼顾,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未来,从全局出发,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和思考风险因素,明确目标、确定方向以及制定规划,为科学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提供思路。

其三,现代化治理战略引领创造新理念、新方法破解安全难题。步入21世纪,全球安全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13],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变的安全问题,不再是恐怖分子只在某个国家实施犯罪,而是呈现跨地域、跨国界性,给全球带来安全威胁或恐怖袭击;又或者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需要精准把握数据时代带来的利与弊,不让“科技”钻了“防火墙”的漏洞。总的来说,随着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我们必须摒弃传统观念中只关注某一领域的思维定式,树立国家安全治理“一盘棋”的思想观念,不断引领创造新理念、新方法破解安全难题。

3.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治理政策之维

国家安全政策制度的现代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科技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使得国家能够更加全面、灵活、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安全挑战。

一是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落实治理政策。现代化的国家安全治理摒弃了传统国家安全治理政策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法治体系确保政策和决策的合法性、透明性和可预测性。根据国家安全的定义、范围和保障机制,以及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权责分明的机构设置、程序规定和权力运行的限制等要素,国家于201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确保国家安全治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为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防止恐怖事件扩散和传播,201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加强国家情报工作组织和管理,以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态度保障情报工作之合法性和有效性,2017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为预防和打击网络威胁,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利益以及保障相关权益,2017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应对当前反间谍斗争的严峻形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复杂化、领域广泛化、目标多元化、手法隐蔽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进行重新修订并于2023年7月施行[14]。这些法律无疑都是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与完善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是建立监督体系规范治理政策。公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监督,才能确保国家安全部门在透明、合法、合规前提下开展工作。例如,人民检察院监督国家安全机关在侦查国家安全领域犯罪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定程序,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有助于监督国家安全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是否存在腐败、渎职等行为。总的来说,监督体系一方面可以防止权力滥用,确保公权力机关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可确保国家安全工作能够精准、高效实施,充分发挥国家安全机关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防范化解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国家安全工作是长期且复杂的任务,只有确保内部在处理相关问题上实事求是、奉公守法,才能使国家安全“防线”不被突破。

三是建立情报收集和分析机制实施治理政策。情报是国家安全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有关威胁挑战的情报支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判断依据。随着时代变迁,互联网和大数据不断融入国家安全治理,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在现代化治理政策实施中,也应建立严密的情报机构和网络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开源情报数据进行收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安全监测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和系统的联网和远程监控,从发现安全风险和威胁线索,到挖掘和分析开源情报数据,再到对安全工作进行预警预测。情报收集和分析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为现代化治理政策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决策者提高风险研判的能力,为国家安全工作在监测、预警、防范和应对能力等方面奠定基础。

(二)不断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

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除了要关注那些突如其来、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还要警惕那些明显却容易被忽视的“灰犀牛”事件。对于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而言,仅仅事后应对风险是不够的,还应具备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可从管理、预警、协作等相关机制着手,不断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1.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顶层设计与统一领导的管理机制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金融危机到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到网络安全威胁,各类风险对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顶层设计与统一领导的管理机制是一种关键解决方案,其通过统一领导和协调机制,国家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冗余和浪费,以此提供整体性规划和指导,确保风险得到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

从风险到危机往往是以动态化形式呈现的[15],表现为一个风险因素逐渐累积的过程,如果不从源头上化解,极有可能演变为破坏力强、影响大的重大风险。从“管理体系—战略框架”对防范重大风险进行顶层设计,可为健全防范重大风险提供治理导向。一方面,要建立统一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推动防范重大风险顶层设计,使决策者具备战略眼光、决策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领导机构应对各类安全风险。清晰的组织架构可以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层级关系,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以便高效运行、有效履行职责。另一方面,要制定整体性的战略和政策框架,根据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和威胁形势,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为后续的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在这一过程中,风险压力来源于国内外,且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对于制定相应战略和政策框架来说,需要领导者综合考量,权衡利与弊,以此来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从而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战略支撑。

2.完善重大风险识别与研判的预警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1]。当前,重大风险的及时识别和准确研判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面临的另一紧迫任务。完善重大风险识别与研判的预警机制是一种基于科学方法和综合评估的治理框架,旨在及早发现与识别潜在重大风险,为国家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分析,以提高社会对风险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从“早期识别—精准研判—及时预警”三个环节的相互关联,可为完善重大风险识别与研判构筑起风险治理链条。

一是早期识别环节。现代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应建立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对相关领域及风险的系统收集,具体可利用政府机构、情报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媒体、人民群众等多方平台,以及国内外、线上线下、直接间接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其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重大风险问题,旨在对重大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及早挖掘和收集潜在重大风险,把握信息主动权。二是精准研判环节,系“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的核心内容”[16]。这是在早期识别、收集真实可靠信息、数据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海量、虚拟化的大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相关部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快速处理和分析庞大的信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判断,从中发现具有关联性和隐匿风险的信息,而后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和解读,最后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防控难度等要素进行划分,以此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为风险预警提升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及时预警环节,风险来临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对预警机制来说,需要对精准研判后的内容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此时利用现代化技术在海量的大数据信息库中对关键词、敏感词等相关词汇以及重点关注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识别,旨在及早发现其中暗藏的“重点词汇”,从而增强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3.优化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协作机制

随着安全风险的联动性、跨国性以及多样性日益突出,单一机构或个体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现代化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优化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协作机制是一个基于跨部门、跨领域合作的治理路径,其通过消除信息孤岛、减少决策滞后,以此提高国家在面对重大风险上的整体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相关平台机制建设。第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协作平台。当前,我国在重大风险界限划分及应对措施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往往是单一部门或领域无法独自解决的,跨部门跨领域协作平台汇集不同专业领域专家和利益相关者,从多角度多领域考虑问题,提供更全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通过共享信息与协商决策,可消除信息壁垒、消除部门间的摩擦和误解,为及时高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优质协作平台。第二,加强信息共享和情报合作。在不同部门、机构间建立快速、安全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信息共享和情报合作,可全面、准确获取情报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好理解和评估安全威胁,避免和减少潜在安全事件和威胁。第三,强化资源整合。面对复杂问题时,资源整合可以让不同背景、专业领域人员间相互沟通与交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看待问题,打破传统思维理念,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多元化的思路。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跨国性、全球性安全风险时,总体国家安全观摒弃了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等传统思维理念,建立合作共赢、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包容安全理念,以促进各国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全球性安全风险需要各国共同应对,一方面,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倡导国际规则和秩序,就全球性问题开展对话和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开展双边对话、高层交流等方式,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气候变暖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分享发展机遇,增进同其他国家的感情和友谊,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五、结 语

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思维窠臼,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集中呈现,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是理解、把握国家安全态势和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科学理论。前文从“中国样式”和“突出强调”两个维度,阐释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逻辑意蕴,彰显了基于具体国情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并从国家安全思想、体系和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推进路径。总的来看,推进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过程,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通过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强调国内国外相统筹,通过改革、发展和稳定提高国家整体安全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将安全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及国家整体实力。在此过程中,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综合考虑各领域安全,以及加强国内改革和国际合作,无疑是构成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也只有坚持这些理念原则和措施,才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安全观中国式现代化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3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