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廉洁文化:从自在走向自觉

2024-05-29 15:48
长白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华马克思主义时代

闵 雪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体现了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一系列举措和重要指示不仅为廉洁文化建设确立了指导思想,更为其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廉洁文化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念,其形成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历史的深度积淀,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批判,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中,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这一过程中,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历史逻辑、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从文化自在到文化自觉,通过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廉洁文化的内在自洽和演变过程。从守正创新中汲取理论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融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一、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的自在文化

文化代表着人类生存的自由维度及价值规范体系,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性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特征。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廉洁文化可能受传统、习俗、习惯、礼仪等影响而成为自在的文化;也可能以科学、理性知识等为主要形态成为自觉的文化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1]从延绵五千多年的历史来看,廉洁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以道德风尚、家风习俗、为官品质、国之四维等影响下积淀成为一种自在文化,以常识化、自在化、模式化的精神成果和知识范畴通过家庭和社会示范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融进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顽固却又是自在自发地驱使人追求廉洁的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深厚积淀,其内在逻辑和精神内涵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个体、群体、民族和文明的塑造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廉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在性体现于个体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人对社会法则的依赖关系,并不断认识、理解和感悟各种法则的存在及其力量,这些法则随着历史演进而得到强化和完善,从而逐渐形成了个体的自我约束原则和道德自律规范。廉洁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自在文化。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廉”早在古文典籍中就有出现,《仪礼·乡饮酒礼》中有“设席于堂廉,东上”[2]145,意指棱边。后因“廉”平直方正、棱角分明,但却不至于割伤人的特点,引申用来形容人品行端正,有棱角而不伤害人,故《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有“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3]228。刚正不阿、不贪不占之人常被称为“廉夫”“廉士”。“廉”也是治国的纲纪准则,作为国之四维之一,是维系国家存续的道德基石。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4]4。而“洁”本就是河流名,净也,后即有干净、洁净、纯洁之意。故《管子·水地》中有“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4]207,是一种清正而不伤人的品节和一种自清自洁而纯洁不垢污的品质。“廉”和“洁”都引申为不恶不贪、立身清白的道德范畴。两者合用,“廉洁”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楚辞·招魂》,意指清廉的德行。《楚辞·卜居》有“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5]177,即不受为廉,不污为洁。由此可见,廉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是对个人的道德规范,也是对为官从政者的行为约束,更是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准则。廉洁自在观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历史、文化和道德的结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处处流淌着德行正直、清正廉洁高尚品质的璀璨光辉。

(二)新时代廉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在性体现于群体精神的内在建构和价值认同

当把视角从个体行为转向社会群体活动或社会运动时,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提供内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从廉洁文化自身的规定来说,不局限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具体的廉洁文化存在形式,而且是内化到社会群体活动和社会运动各个领域之中的、历史地凝结成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从社会历史方位来看,廉洁文化也是人类活动领域和社会存在领域的内在机理,从精神层面深层次影响每个个体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存在方式。由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的自在性不是对人类群体的束缚,而是对个体的行为规范的超越,内化于社会群体的精神世界之中,源于内心对廉洁道德理念的社会认同,从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中华文明中孕育的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的精神境界,涌现出来的廉洁典范、流传下来的廉洁故事、保存下来的廉洁图文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社会活动从中汲取营养,激励人们崇尚廉洁高尚品质,这种内在机理反作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例如,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清正廉洁、厉行节俭的言行和品质,一直为后世历代循吏、良臣所推崇效仿;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临财不苟、修身齐家,被世所称颂;北宋时期的苏东坡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受到百姓的称道和传颂;明王朝的海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惩治贪腐,深受百姓爱戴。从历史人物廉洁典故中深刻体会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强调的内心清廉和道德自律,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是对人们道德内核和生活态度的深刻诠释。这种自在文化不单是一种个体约束,而是源于群体上对廉洁理念的价值认同和内在追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不仅是个体的对外表现,更是对社会群体源自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自发而深刻的文化积淀。

(三)新时代廉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在性体现于民族心理和文明形态

文化可以超越时代的、地域的、阶级的局限,统摄民族心理和文明形态。廉洁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的时态视野中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面的文化:民族心理意义上的文化与文明形态意义上的文化。一方面,廉洁文化对中华民族心理具有深刻影响,形成民族心理文化。这是由中华民族关于廉洁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所塑造和影响,对民族心理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指引作用。而廉洁文化在民族心理上形成的文化是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对于共同价值观念、历史记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常常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例如,廉洁文化所强调的修身养性、勤俭节约、自律与自省的完美统一,不仅要求个人在私德上保持清白,更要求在公德上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尽责,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进而形成了勤劳、和谐、忠诚的民族心态,与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共同体意识相契合。廉洁文化自在性地支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行为,其主导地位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社会行为,进而形成了特定的民族心理上的文化。另一方面,廉洁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力,形成了文明形态上的文化。文明范畴更多地指人的活动结果的外在的、有形的、可感的表现形式,而文化指人的造物中深层的、无形的、机理性的东西。文明比文化范畴的外延更宽,人们所直接面对的总是一些文明形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形态能够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够发展与延续,主要是由其内在的活生生的文化精神所支撑。廉洁文化在更广泛的文明形态上仍有具体的外在表现,自在性地覆盖了哲学、艺术、制度、技术等方面的特征,形成清正廉洁的文明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廉洁文化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别、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6]17之所以理顺并挖掘廉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在性,并从个体意识、群体精神、民族心理和文明形态等多维视角阐述这种自在性的根源和影响,目的是更深入地理解廉洁文化的内在逻辑、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进而更深刻地领悟其博大内涵和深远影响。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7]191对廉洁文化进行哲学反思,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认同。综上所述,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的自在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地位和意义不容忽视。

二、新时代廉洁文化是被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优秀因子的自觉文化

自觉文化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的自觉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中华民族孕育出的廉洁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发生了重要转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廉洁文化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进行了理性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思辨性对廉洁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以坚定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实践导向激活了廉洁文化的优秀因子,使廉洁文化成为自觉。在理性化和法治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廉洁文化摆脱掉了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影响和社会宗法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总体而言,新时代廉洁文化是被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优秀因子的自觉文化,历经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在文化到自觉文化的发展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与中国的廉洁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廉洁的自觉文化通过教育、理论、系统化的道德规范、有意树立的社会典范等而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引导和左右着人们的行为。

(一)马克思主义激活了廉洁文化的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8]99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文化根基激活了廉洁文化的人民性特征。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刻颠覆了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将廉洁文化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转变成为人民谋福利的积极自觉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体现在人类社会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廉洁成为人民群众普遍追求的核心价值,承载着社会进步与公平正义的信念。廉洁在成为政党执政的重要理念、成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准则时,已扎根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持续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正能量,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文化。首先,马克思认为,应该毫不留情地消除资本主义所孳生的腐朽,“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9]98。彻底铲除那些孳生腐败的根源,以确保国家和社会的清明和纯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劳动者受资本主义剥削的情况,以及这种剥削如何影响劳动者的人性、尊严和自由。马克思明确指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0]683,公平正义、清正廉洁的社会制度将取代腐朽落后的制度,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廉洁文化的人民性特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的方向和进步应该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强调人民群众的权利、利益和参与。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411这种群众史观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捍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对剥削和压迫,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官员徇私舞弊和贪污腐败,主张为人民谋福祉,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理念下,廉洁文化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封建社会中的特权和权势服务。那些垄断权力、滥用职权的权贵们被人民的公仆所取代,“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9]141。由此,马克思主义赋予廉洁文化人民性的自觉价值取向。

(二)马克思主义激活了廉洁文化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视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哲学研究的根基和归宿。“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2]203,204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中彰显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总是着眼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时代的问题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方法。廉洁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发展历程,是廉洁与腐败不懈斗争的过程,在持续不断地解决腐败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演变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廉洁文化不断冲破观念上的障碍,直面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顽强的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坚决反对腐败恶行。在中国的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重视整顿党风政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和打击腐败现象,确保了革命斗争的高度纯洁性。劳动光荣、勤俭节约、反对奢侈、团结互助等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在干部群众中迸发,并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呈现出愈发突出的趋势,促使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大力加强廉洁文化的建设,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邓小平同志强调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来防范和打击腐败,主张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完善监督体系,加强法治建设,以规范权力行使,并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度,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员干部应该坚定政治信仰、注重学习和提高政治素养,同时注重维护廉洁正直的品行,提出党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改革开放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廉洁从政、清正廉洁的作风要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打虎”“拍蝇”“猎狐”等系列反腐举措,全面从严治党,致力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风建设、党内监督、教育引导和教育宣传,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转好,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里,在不断解决腐败的实际问题中,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为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重要保障,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激活了廉洁文化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根植于实践、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应用于实践,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性,其深刻影响了廉洁文化的转变,使其不再停留于抽象层面,而是真正融入了现实的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赋予廉洁文化生动的形象,塑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能够适应当下社会、国家、党的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的廉洁文化。马克思主义以深刻的社会实践视角审视现实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11]9。1845 年,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简洁而凝练地表述了认识与实践这对关系的精神实质与理论旨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140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实践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启发了廉洁文化不再停留于理论框架,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贴近人民、服务社会、契合国情的实践指南,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和道德引领。马克思强调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提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3]12,“国家的需要”充分表明服务社会实践的理论旨归。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廉洁文化建设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参与包括公民自我约束、自觉监督以及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支持与配合,成为中国社会现实中的自觉的积极行动和精神追求。

由上观之,廉洁文化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源自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一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所凸显的人民性、问题性和实践性,彰显出廉洁文化的突出优势。

三、新时代廉洁文化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从自在走向自觉

廉洁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赋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廉洁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广和丰富。其核心在于实现“两个结合”的动态转变,从自在走向自觉。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在的部分注重内心修养、道德品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更侧重于社会规律、政治理念。这两者在新时代相互融合,使得廉洁文化既注重内在的道德自觉,又紧密结合社会制度与规范的建构。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廉洁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含自在文化向自觉文化的演化和进步。这种动态的文化取向在弘扬和传承、坚持和发展、自觉与自信、交流与互鉴中逐步转化,以推动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廉洁进程。因此,新时代廉洁文化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多重对话与整合,进而推动了廉洁文化由自在走向自觉的深刻转变。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新时代廉洁文化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盛则国盛。新时代廉洁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意味着国家政治生态的清廉和稳固。当我们审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进程时,可以发现政治生态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巩固了党中央的权威,使全党更加团结一致,对“两个确立”的拥护更为坚定,对“两个维护”的自觉性更加强化。这并不仅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更是对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新时代廉洁文化奠定了道德行为和从政规范的基石,使全党、全国乃至各族人民自信得到显著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所倡导的新时代廉洁文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构建清廉政治生态、确保社会凝聚和稳定的关键所在,既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着具有积极示范作用的文化自觉。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新时代廉洁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当代价值,既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又是传统和创新的统一。其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4]281廉洁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在性的精髓,更是一种经久不衰的道德典范。其根植于历史积淀,融汇着传统道德理念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了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同时,廉洁文化也在不断与时代相融合,在传承中不停地寻求创新,将古代的廉政思想和现代的文明形式相结合,以更适应当今的时代发展需求。这种创新性发展,既有利于其自身的更新换代,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精神支撑。廉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对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对其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和丰富延伸。在“双创”理论的指引下,廉洁文化从历史的自在逐步转向现实的自觉,并不断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新时代廉洁文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魂脉

如果只限于在政治上探讨、研究马克思主义,那就忽略和轻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14]15,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文化视野中充分发挥科学理论与历史传统的共同价值,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意识的觉醒,廉洁文化在这一指引下不再是被动地遵循传统,而是主动理解并践行廉洁准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人民立场、问题意识和实践品格等,使个人和社会不再被动地接受现存的状况,而是开始主动思考、认知和行动,改变和塑造周围的环境。廉洁文化在这种觉醒和主动性的指引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廉洁的内涵,并积极主动地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转变意味着个体和组织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和领会廉洁的内在意义,更加自觉地去理解为什么需要廉洁,廉洁的价值是什么,廉洁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是怎样的。这种主动性和思辨性促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并贡献于廉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廉洁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演化,更加贴近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寻求更有效的廉洁实践模式,并在新的背景下不断演进和发展。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贯通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廉洁文化朝着更加深入、更具活力的方向迈进,从自在走向了自觉。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指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5]在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历程中,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将文化形态从广义方面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又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物质层面,推动了反腐败法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政治生活更加清明廉洁,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为廉洁治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在精神层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深入推动了清正廉洁的价值导向,激发了社会对廉洁美德的认同和支持。在语言层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通过舆论引导,加强了廉洁教育,树立了一批廉洁文化的典范和先进典型,推动了公众对廉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组织层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积极作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内监督,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腐败现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从文化形态分类的多个层面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廉洁意识和道德自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了对廉洁的认同和践行,营造了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

(五)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新时代廉洁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更好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6]4新时代廉洁文化在国际上推动了反腐败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议程的制定和推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念。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组织和机制,分享反腐经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反腐合作与廉洁文化交流,树立了中国在国际反腐败合作中的积极形象。这种负责、透明和诚信的国际形象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的增加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例。中国的廉洁文化建设经验成为一种有益的国际资源,帮助其他国家制定和实施反腐败政策。中国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将本国的廉洁文化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世界各国,促进了国际廉洁文化的互通互鉴,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建立更加公正、透明和廉洁的国际秩序。

猜你喜欢
中华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