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仪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绘本作家妹尾河童走访北至北海道、南至鹿儿岛的多个城市村庄,尝遍日本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腌萝卜,借小小腌萝卜写出各地风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网走监狱这一篇。
监狱牢饭配的腌萝卜大概是25克。“讨厌腌萝卜或不想吃的人留着也无妨,但多出来的不能给别人。当然也不准向别人要。即使是一小块腌萝卜,也不许有借贷或赠予的情形,以防止受刑人之间形成权力关系。”连多吃一块腌萝卜的欲望都得不到满足,失去自由的滋味就是这样,而妹尾河童一口气吃了三人份。
此后,提起北海道,别人的第一反应多半是因电影《情书》而火的小樽和繁花烂漫的富良野,而我最向往的却是那座地处偏远的监狱,以及有腌萝卜的牢饭。
于是,一到达天都山腹地的网走监狱博物馆,我等不及“入狱”就直奔饭堂。自动购票机上有近20种选择,其中牢饭有两种——牢饭A:烤秋刀鱼、焖腌萝卜丝、沙拉、味噌汤、米麦饭,720日元(1人民币约合20日元);牢饭B:烤鄂霍次克鲭鱼、焖款冬、山药和紫菜、味噌汤、米麦饭,820日元。除了将番茶换成味噌汤之外,这两种牢饭就是现实中网走监狱午饭的原样复制。
米麦饭是牢饭的特色之一,它将小麦和大米混合在一起。明治时期小麦和大米的比例是6∶4,所以人们用“六四寄场”指代监狱。如今的比例是3∶7,营养师还会计算卡路里,以此制定菜单。
此外还有鱼子盖饭和“网走监狱和牛”肉糜饭。网走监狱和牛由监狱犯人饲养,2015年开始作为独立品牌在附近的商店出售,曾获评最高等级A5和牛。但我还是抵制住了A5和牛的诱惑,坚定地选择了含腌萝卜的牢饭A。
牢饭的味道嘛,说不上有多惊艳,腌萝卜也没给我留下多深刻的印象,但绝对不比外面快餐店的水准差,而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当年的牢饭曾有“臭饭”之称,并不是饭本身很臭,而是因为在房间角落里有便盆,饭菜香都被臭味掩盖了。如今的牢房内设有冲水马桶,不会影响用餐心情。
吃过牢饭就该“入狱”了。穿过正门,从此身陷囹圄。
在这个晴朗的冬日里,监狱的户外温度计显示为-5℃,不知道是山上风大还是监狱气氛所致,我感觉自己如坠冰窟,牢饭提供的热量远远不足以抵御侵入骨髓的寒气。大雪覆盖的山腰上散布着多栋平房,最显眼的是高高矗立的监视塔。在这荒郊野岭,就算能逃出去也无法存活吧。妹尾河童来访时,他乘坐的吉普车被暴风雪围困,引擎结冰,车内气温骤降到零下,这位走遍世界的著名作家险些就此冻毙。
历史可追溯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的网走刑务所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监狱建筑。1973年,网走刑务所整体重建,民间呼吁保存明治时期的监狱建筑,筹集款项超过9亿日元,得以将多栋建筑文物迁移到天都山复原。1983年,网走监狱博物馆正式开馆,它也是日本迄今唯一一座监狱博物馆,占地面积相当于3.5个东京巨蛋体育馆,官署、二见冈监狱分所、牢房及中央看守所、教诲堂等四座迁移复原的建筑被列为日本重要文物。而博物馆原型位于三眺山东侧,仍是一座使用中的监狱。
网走监狱最令人惊叹的建筑是牢房。这座从1912年到1984年间使用的牢房模仿比利时鲁汶监狱建造而成,五排牢房呈放射状延伸,放射线中央是一间八角形中央监视哨所。这是没有视觉死角的巧妙设计,五条走廊里出现任何动静,在哨所里的看守人员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里共设有226间牢房,其中包括约100间4.9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走廊铺有红色地砖,牢房铺有木地板,高挑的房梁为钢结构,还有走廊天窗采光。我一边观看一边瑟瑟发抖——尽管走廊里有一台暖炉,但牢房还是太阴冷了!
牢房的木门上有带铁条的监视孔,下方是送餐口。房門两边各有一排平行竖木条,让我联想到京都传统町屋的格子窗,而网走监狱式格子窗的断面呈平行四边形或“<”形,独特的造型使得里面的囚犯看不到走廊,狱警却能一眼看见里面。
如今,网走刑务所的服刑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犯人吃得饱、吃得健康,菜单会根据季节更换,牢房里还有电视。犯人在农场和工场劳动,学习农业技术和手艺。妹尾河童写道,受刑者有大量时间在辽阔的农田和山林里自由作业,无人监管,这种松散的制度在日本监狱中十分罕见。网走刑务所是日本农产品产量最大的监狱以及日本全国监狱粮食供给基地,牢饭来自自有农场,食材够新鲜。
(摘自上海文化出版社《北海道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