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及风格赏析

2024-05-28 10:01:47周倩
艺术大观 2024年6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民族音乐

周倩

摘 要:民族音乐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民族音乐作品与现代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有着一定差异,因而在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时,需明确作品演唱的特征、风格和技巧,从而表现出民族音乐作品的灵魂。本文探析了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要点、演唱技巧与演唱风格,以供借鉴。

关键词:演唱技巧;演唱要点;演唱风格;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6-00-03

中华民族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拥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形式,这类音乐文化反映出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征。由于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有着明显差异,不仅要感悟作品的意境,还需掌握音乐表达形式,因而演唱者要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采取适宜的演唱技巧表现作品,以此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民族音乐演唱者需认真分析作品演唱要点,掌握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能,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一、民族音乐作品演唱要点

(一)合理转换气口

民族音乐作品演唱时,需要注意合理转换气口。慢的气口要按照合理、和谐的技术调整呼吸口的应用,以较慢的演唱音调、演唱节奏演唱歌曲。由于呼吸变化属于作品演唱的次要创造方式,因而为表现出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艺术效果、特色效果,演唱者要注重呼吸变化的合理性,以此提升演唱的整体效果[1]。

(二)灵活转换气息

民族音乐中的蒙古族音乐、藏族音乐拥有呼吸转换和稳定自己呼吸的特征,在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时,要求演唱者熟练控制声带,根据歌曲节奏变化不断调节自身声音状态,使表演更具艺术性,演奏过程更加完整。对此,在民族音乐演唱时,要保证演唱语言、演唱声音的高度和谐,灵活转换演唱气息,通过颤抖音、呼气、吸气的声音呼应民族音乐的语言,赋予民族音乐作品独特的民族风味和特点。

二、民族音乐作品演唱声型

声型指的是声音组合形态,通常是人声与发声特色间相组合的形态。由于民族音乐作品源自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民族同胞所创作,因而作品的曲目风格、音色有着明显差异。比如,蒙古族的音乐作品需要以悠扬绵长且舒展辽阔的声型演唱民族音乐作品,陕北民族则要以苍劲有力、浑厚的声型演唱作品。这些演唱声型、演唱风格都会受到民族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文化影响。因此,若想呈现出理想的民族音乐作品演唱效果,需要演唱者先掌握好演唱声型,才能采取相应的演唱技巧,并领悟到作品演唱风格。目前,民族音乐作品演唱声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真声声型。作为较为常见的演唱声型,真声声型指的是在发声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以本音进行作品演唱的声型技巧。由于真声声型能表现出演唱者的独特声色,所以是提高演唱者声音辨别度的关键。当演唱者使用真声声型表演民族音乐作品时,要在保留自身发声特点的前提下,利用有效的发声技巧、声乐修饰方法让真声更具艺术化,保证整体的演唱效果。以壮族为例,这类民族音乐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用真声来彰显出歌曲蕴含的情感及独特风格。

第二,假声声型。由于部分民族音乐作品对演唱者的声音有着一定要求,因而在作品演唱时,使用假声是十分有必要的。假声演唱时,发声部位主要处于声带位置的边缘,因而演唱者要根据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调整演唱气息,保证自身声带的振动。即便演唱者掌握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技巧、演唱风格,也需要展开特殊的发声练习,才能更加稳定地应用假声演唱歌曲曲目。

第三,混合声型。在演唱不同民族音乐作品时发现,混合声型,即真假声转化的演唱声型较为常见。特别是在青海地区的民族、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等高原民族中使用混合声型表演曲目十分普遍。使用该种声型的原因是高原地区的民族地理位置相对特殊,本地区的演唱者音域较广,声音清亮,能在作品演唱中转变成假声或真声,最大化展现出民族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技巧

(一)共鸣演唱技巧

民族音乐作品演唱中,需要演唱者学习共鸣演唱技巧,提高自身的演唱共鸣能力。通过加强对共鸣演唱技巧的训练,能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演唱技巧,实现音乐作品表演的流畅、自然,也能使越来越多的听众欣赏民族音乐作品,领悟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内涵。从演唱原理方面而言,民族音乐作品演唱时采取的共鸣演唱技巧,是由演唱者通过声音共振来实现口腔、头腔与胸腔多方共鸣的目标,保证演唱者音色转化的顺利。对此,在演唱优秀民族音乐曲目的过程中,演唱者应使用共鸣技巧,体现出音乐作品演唱的沉稳音色及自然音律。除此之外,不同民族所具备的民族音乐作品曲目有着明显差异的演唱音色需求、演唱风格要求等,在使用共鸣技巧进行作品演唱时,演唱者要根据作品特色形成需要的演唱腔体,保证演唱音色的自然过渡。

(二)语言演唱技巧

在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曲目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演唱者不仅要采取适宜的共鸣技巧,还要重视选择相应的语言演唱技巧,如混声技巧与拖腔技巧、正确处理装饰音的技巧、传统板式的语言技巧等,以针对性、有效性强的民族音乐语言演唱技巧,表现出独具文化特色与魅力的音乐曲目。

首先,在采取混声技巧与拖腔技巧时,演唱者能将曲目以更加自然、通透且圆润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在练习混声语言技巧的过程中,演唱者还需融入真假声的演唱声型,营造出相应的民族音乐演唱氛围。同时,也可融入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及民族唱法,通过不同的演唱节奏与演唱情绪反映出民族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让作品更具文化内涵。以《江姐》民族音乐作品为例,演唱者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应以混聲的演唱声型为支持,不断调整自身的声区,彰显出混声语言技巧的优势,保证音乐作品表现的统一性、柔美性。另外,拖腔的语言演唱技巧能让作品演唱更具感染力与影响力。通常情况下,拖腔演唱技巧都应用在音乐作品唱段的句尾,使演唱者更好地抒发情感,也让观众投入作品描绘的场景中,体会民族音乐作品展现的民族精神。

其次,装饰音处理。装饰音是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时,演唱者需掌握的主要语言演唱技巧之一,对演唱者的基本功、演唱能力、音色处理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在处理装饰音时,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者不仅要理解作品整体的节奏旋律,还需掌握作品风格,通过适宜的装饰音来表现歌曲曲目。比如,在演唱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合理使用颤音、滑音,既能深刻表现与塑造歌曲人物形象,也能让作品演唱更具情感内涵。同时,装饰音也包括起音、连音、滑音等,其中起音这一装饰音的效果与演唱者的发声质量密切相连,需要演唱者以平稳、松弛的状态处理好这类装饰音,确定自身胸腔发声位置,呈现出干净、理想的起音效果。而连音装饰音的有效运用,能为曲目的演唱提供优美的旋律,因而演唱者要采取连贯气息的形式,保护好气息位置与发音位置,使歌曲演奏不受到曲目旋律与个人咬字等因素的影响,以达到连贯又优美的表演效果。另外,演唱者应学会掌握声音上升与下滑的位置,能以恰当的演唱技巧表现出理想的演唱效果。除此之外,装饰音也包括特色花腔,需要演唱者能灵活运用声部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传递出作品的思想情感[2]。

最后,传统板式。该种语言演唱技巧最早产生自传统歌剧,在民族音乐作品演唱环节采取传统板式的语言技巧,能在增强作品整体旋律感染力的同时,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发扬,使音乐作品表现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与立体。对此,在实际演唱歌曲曲目时,要结合歌曲风格应用传统板式技巧,使作品情感与人物形象塑造相契合,进而赋予作品艺术色彩。

(三)其他演唱技巧

民族音乐作品的其他演唱技巧包括调整呼吸、注意吐字发音和作品风格等基础演唱技巧。由于这类技巧属于基本技巧,因此较为重视演唱者的基本功,需其投入演唱基本功的训练中,以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及音乐曲目的演唱能力。

作为民族音乐的传唱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加强呼吸状态调整的基本功训练工作,以稳定的呼吸状态促进演唱过程的流畅衔接,使歌曲表现更加柔和与通透。同时,由于各地区的音乐曲目彰显出独特的艺术文化气息,因而在演唱时,需要演唱者加强吐字练习及发音练习,让观众在聆听作品的过程中感到亲切,使观众产生主动了解民族音乐作品的想法,进而放松与舒缓心情。在此环节,尤其要重视发音练习,严格遵守标准的发音规则展开练习,调整与改进演唱者的发音技巧,展现出不同的音色和价值魅力。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作品演唱风格不同,为适应音乐多元演唱风格,需要演唱者以灵活、多元的方式呈现出作品的独特情感,根据各地区的音乐作品风格、风土人情与文化习俗,赋予作品幽默轻松、热情淳朴、奔放豪迈的特色风格,取得理想的音乐演唱效果。在此环节,演唱者还需全面调查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情感内涵,对音乐作品形成较为独特的认知、理解,使音乐作品的表现更加完整[3]。

四、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一)明确演唱风格特征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作品演唱风格较为统一。民族音乐作品演唱风格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意境、和谐、线条三方面。

第一,意境特征。民族音乐作品较为追求特殊的音乐意境,以虚实意境、感悟意境及传神意境等不同意境为主,其中虚实意境强调动静结合的演唱风格,符合歌曲情感、特征的曲目演唱方式等,让观众在音乐意境中感受到音乐和生活的衔接。而感悟与传神一类的音乐作品演唱意境,则需要体现出演唱者的高超演唱技术,以演唱技巧让观众沉浸于场景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帮助观众深刻领悟到作品的情感内涵与思想内涵,实现音乐作品、艺术表现意境相融合的目标。

第二,和谐特征。从特征角度分析民族音乐作品曲目,其具备伦理性强、非逻辑性的艺术特征,不仅要求演唱者了解作品旋律、创作节奏及演唱时的各种起承转合,也需要演唱者能以和谐、轻松的演唱场景,引领观众全身心聆听音乐曲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演唱者所展现出的发声技巧还是演唱技巧,抑或是音乐作品自身的风格,都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状态,使曲目演唱彰显出独具特点的音乐特色,促进演唱者及音乐作品曲目的和谐发展。

第三,线条特征。线条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作品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舞蹈艺术等不同艺术线条的融合。民族音乐作品在演唱中,可通过融入不同艺术线条,展现音韵不同的作品,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良好的音乐艺术场景。因此,演唱者要认真分析与研究民族音乐作品的腔调,再通过渗透适当的艺术线条,体现出不同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除此之外,演奏者应处理好单音及音律问题,并融入适宜的装饰旋律,丰富作品音色,增强音乐作品的感染力。

(二)领悟作品演唱情感

若想明确民族音乐作品演唱风格,需要演奏者领悟作品演唱情感。事实上,民族音乐作品演唱属于情感艺术,是通过音乐艺术表现内心情感的形式,也是音乐艺术中最大众、最具备亲和力的艺术品种,向人们传递着演唱者、作曲者、作词者的内心情感。只有演唱者与词曲家的情感表现、心灵体验相吻合,才能真正表现出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并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因此,了解民族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十分有必要。

(三)把握不同演唱风格

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和个人风格等。首先,民族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不管是曲调,还是歌词,皆反映出当前时代的风貌和生活气息。特别是民歌作品,是时代与人民心声的主要写照。因此,民族音乐作品体现出时代性的演唱风格,需要演唱者结合时代特色进行演唱,赋予作品时代魅力。其次,受生活方式、风格习惯、思想情感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风格、文化传统有着明显差异。若想彰显出民族音乐作品的民族音调,需采取适当的艺术技巧和演唱技巧表现社会生活形象,完美展现出民族语言特征。作为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者,需掌握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和语言特色,以此表现出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再次,地方风格是民族音乐作品的主要风格。无论什么民族音乐,皆有着地域性的特征。比如,南方地区的民族音乐作品多是委婉细腻的风格,北方地区的作品更多是奔放粗犷的风格。在演唱时,要学会把握地方风格特征。最后,演奏者个人的演唱风格影响着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效果。因此,演唱者要反复构思演唱技巧,精密设计歌曲语言、章节和段落,处理好歌曲演唱的起承转合,从而呈现出更加完美的民族音乐演唱作品[4]。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民族音乐演唱者、社会群众共同努力。因此,民族音乐演唱者要加强自身的装饰音训练、吐字发音训练和呼吸训练,掌握不同的演唱技巧,能结合民族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地区特征,确定演唱风格,营造轻松、和谐的演唱氛围,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使其能主动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促进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玥.浅谈民族音乐演唱技巧[J].北方音乐,2020,

40(07):14-15.

[2]白鈺.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及风格[J].戏剧之家,2023(31):82-84.

[3]杨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实践与情感表现[J].当代音乐,2016(24):60-61.

[4]周枫.民族音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把握[J].民族音乐,2016(06):90-92.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4:18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长江丛刊(2018年11期)2018-11-15 03:25:03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16:40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56:57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