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插画艺术乃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它能够抒发人类深邃的内在情感,展现我们的生活百态和阅历。因此,插画的独特性质使其无法被任何文字所替代,这便成为展现各种艺术情感的视觉语言。在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下,插图的作用不再仅限于装饰画面和解读文字,其所展现的创新活力极大地拓展了应用领域并进行着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插画也凭借自身所特有的审美价值,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提供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情感表达与传递方面,会给人带来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
關键词:插画;情感;审美功能;认识功能
中图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6-00-03
《纽约时报》曾誉诺曼·洛克威尔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这位杰出艺术家持续创作,涵盖商业推广和国家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全景式地描绘了二十世纪美国的变革历程。他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共贡献了332幅精彩绝伦的封面设计,每件作品背后都投入满满心血,深深打动人心。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灵感全部源于真实生活,通过独特视角诠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传递无尽暖意。诺曼·洛克威尔的画恰如那个时代的剪影,每当我们欣赏时,或许都会被画中的人物所牵动,或引发出深深思考,或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那时的生活,这正是他的插图所蕴含的力量和魅力所在[1]。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西方或受西方现代艺术熏陶影响的东方地区,情感都是插图绘画的有效媒介[2]。
一、相关概述
(一)插画的概念
插画,在英文中被称为illustration,意为“照亮”之义,也就是说插画有辅助说明的作用,使文字的表达变得更加明确清晰[3]。这种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其直白明了的图示和生动形象的展示,相比于文字描述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似,插画也是一种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形式,被誉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如今,插画在广泛领域中的应用,使得艺术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插画已从传统的图像装饰和文字解释功能中脱离出来,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其应用和传播领域不断扩展。凭借着强烈的表现力、广泛的信息承载和独特的视觉传递方式,插画正逐步成长为现代视觉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4]。
(二)插画的分类
1.从媒介角度划分
随着传播媒介的创新,插画不再拘泥于书籍形式,已广泛地活跃在诸如电脑、移动电视、手机和网络等数字平台中,成为更便捷、更有影响力的表达方式[3]。根据媒介不同,插画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通过印刷品如纸张和书籍为载体,包括书刊中的插图、广告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与消费指南、产品使用说明等方面。
其次,借助影视媒体,插画包含了广告影片、数字媒体界面包装、游戏动漫等宣传效果图等内容。
另外,插画还可以作为环境美术媒介进行应用,如社区公共环境中非商业性质的装饰绘画,家庭装修或者酒吧等公共部位的彩绘墙面等。
2.从风格角度划分
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插画设计呈现出多元化思路与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同时艺术风格也日益丰富[5]。笔者在整理与阅读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插画风格的角度来划分,拟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首先,写实插画。写实插画可谓插画设计中的支柱。无论是其画面构图、表现手法,还是适用领域,都具有很高的专业认可度。尤其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写实插画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插画设计代表。诸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儿童绘本、幼儿园创意墙绘、书本插图、电视公益广告、静态动画以及游戏场景设计等,都是指向写实插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传统国画同样也是写实插画的一大典型。注重内质、寓情于物,擅长营造情境,从而使写实插画能够精确地再现现实世界。
其次,抽象插画。相对于写实插画,它更加注重大胆表达作者心意,着重描绘内在情感。这种风格的插画在反映社会现状和传达作者情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像”之外,它还抛弃了对形似的追求,认为过于模仿可能会缺乏生机。这就强调了每幅插画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最后,扁平插画。这是在写实插画和抽象插画之间找到平衡后诞生的一种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并一路发展到今天,融合了形神兼备的设计特性,它的独特风格被广泛引入各类设计作品。由于载体众多,备受欢迎,所以自其出现以来,便一直活跃在插画设计的舞台上,且现在仍充满了勃勃生机。在纷繁复杂的插画设计理念中,它巧妙处理了矛盾冲突,保持了其独特魅力和鲜明个性。
(三)插画与情感的关联
唐纳德·A·诺曼在产品情感化设计原理中表示,情感化设计是现代设计的核心部分,主要研究的是设计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6]。
情感化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7]。本能层面的设计侧重于视觉效果优于其他因素,包含眼睛看见的形状、文字以及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等。运用插画创作来达到情感化的目的,可以利用插画中的颜料、纹理特性以及所描述的情景,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被打动从而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而行为层面的设计则强调产品的实用性以及用户体验,这些因素涉及包装的外观以及材料的应用等方面。产品的易用性、美观程度以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心情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决定。反思层面对应的是人们在体验完产品之后的感情反馈,如使用的感觉,或者对品牌的感情积累。这一阶段的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客户的感受和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情感共鸣使消费者更加认可这个品牌,进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8]。
综上所述,插画艺术赋予了艺术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插画家借助对作品的深度理解,进而展现出他们独具特色的艺术吸引力,将主观认知、个性气质乃至个人感情等精神要素亲密地嵌入作品当中,令观众心生共鸣。所以,在插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若能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凝练精准的思考深度、展现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将这些融合在作品中,那么无疑将会为作品增添更为强烈且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二、插画中的情感表现方式
(一)构图对画面情感的影响
在插画艺术中,情感是构图形式的基础。这源于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独特情感体验,它不仅是插画艺术中的精神核心,也是构成完整插画元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缺失了情感的插画如同白纸,无法引起观者的共鸣与兴趣。然而,艺术创作中的色彩之所以能够被观众理解和接受,正是因为它们都基于构图之上。构图作为承载色彩的媒介,同时也反映了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构想[9]。
要想使插画故事的整体结构富有节奏感且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决定如何配置画面元素,日本著名插画家Ryo Takemasa常常以明亮清晰的表现技巧,通过调节场景中的光线明暗、色彩深度以及物体高低等要素,塑造出一种自然且平衡的视觉感受。这种构图方式正是从创作者的情感出发,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推进而调整,逐步加强或减弱直到画作完成。构图情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各种感情的交叉融合、覆盖转换间形成,进而影响到构图形式的主次关系。无论是采用水平线、垂直线或是斜线的构图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情感变化,而情感的表达正是当前插画创作中的关键议题。
(二)色彩对画面情感的影响
色彩在插画艺术中极具影响力,是塑造画面主题、调配情感和营造氛围的核心要素。不同的颜色能引发观众迥异的情绪反应,激发他们的共鸣。色彩的吸引力强大,使画面的内涵愈发深邃。虽然色彩只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本身并无情感,但经由人们的解读,往往演化为各种情感体验。例如,热烈的红色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宁静的绿色能予人平息心境之效,明媚的蓝色更是令人心情舒畅[10]。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颜色被赋予了越来越深入的象征意义,在各个领域中都逐渐产生了固定的使用习惯和特定的内涵,如白色被广泛用于丧葬仪式而红色则代表喜庆的结婚场合。艺术家或设计师需要尊重并遵循观众对于这些特定象征的认知,巧妙地运用颜色来传递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情绪。只有将这种语言与创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方能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让他们既能够理解现实世界,同时也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尤其要强调个人情感的传达,通过色彩这个有力的沟通工具,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实现色彩语言的情感化表达。
(三)风格对画面情感的影响
如今,插画创作呈现出多元之美,为了打造独特作品,创作者努力让自己的风格更加鲜明易识别。风格的确立受主观及客观双重因素影响。主观层面,取决于创作者对风格的执着追求与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深刻理解;客观来看,包括个人教育背景、精神世界、生活阅历、审美观、艺术修养等多种要素都可能导致独特的个性风格形成。插画中的不同风格能引起观者各异的情感反应,举例来说,Q版可爱风格就充满了独特的亲近感,还有近年崛起的国风插画,巧妙地融合了中式构图及意象,赋予画面独特的中国韵味。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插画风格中的时空构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作者的主观想象,进而使作品实现虚实相生的效果,丰富视界,带给读者独特的感受。
三、插画艺术的情感功效
(一)插画情感的审美功能
插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意在让我们沉浸于观赏和理解中。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广大的阅读者推动的,因为专业人士的鉴赏仅占小部分。我们所理解的“赏析”其实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交流互动。同样,对于插画艺术的赏析亦如是[11]。
插画艺术的审美,既包括作品方面的技术处理,如颜色搭配、线性结构等,也涵盖了情感表达的技术手段,如色彩的选择、图形外观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颜色的运用是表现情感的直接手法。比如,红色常意味着热情,而蓝色则意味着平静。合理的色彩组合能够很好地传达情感。其次,线条和形状在创作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线型和图案构筑出不同的气氛与情感,如曲线给人柔和之感,而直线显得果断坚定。再次,版面设计和透视不仅影响着作品的外在观感,更决定了观看者的心理感受。最后,小细节和面部表情的刻画,能使作品更为真实动人。插画家可通过各种面部表情和细节突显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欣赏插画艺术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情感共鸣并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接纳批评建议,以及阅读书籍等途径,提高自己的插画技巧,慢慢成为出色的插画师。
(二)插画情感的认识功能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写道:“我们不再把艺术过程视为自给自足的,或来自神灵的神秘启示,或与人们所做的事无关和不可能有关。”这个观点表明,艺术其实可作为认知自我的工具。总的来说,艺术具有认知性。在获取外部知识时,我们最初依赖于感官。不过,要知道我们的感官并不只是传递意象,它们还揭示出万事万物是何构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在欣赏艺术时,不能轻视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内在精神,然而,不一定所有被评为优质的艺术品都在于它的独特风格或艺术家技巧。关键之处,在于作品所承载的情感意义,许多简单却深刻的作品都站在了艺术殿堂的高处。创作时,形式的选择旨在更清晰地展示图像,以便传达目的及信息;最重要的是,内容与感情的丰富性应受到重视。身为艺术家,理当更积极地发掘作品中的情绪元素,以免出现只有形式和表面华丽的插画作品。
四、结束语
现代插画作品融合绘画艺术与信息技术的表现手法,既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还具有深远的认知功能。其独特的传播媒介与风格特征,使得插画更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也为插画艺术在新时代的适用性以及多样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对品位与乐趣的追求愈发显著。大家的目光逐步由基本需求转向生活品质和艺术鉴赏。插画以独特审美吸引力,在艺术品与装饰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深入日常生活并且展现其艺术价值。对于如何让现当代插画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深化创新、多元发展来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期待有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涌现,推动现代插画艺术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洋,张康夫.论情感符号在诺曼·洛克威尔插画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163-165.
[2]陈天茜.插画创作中情感与艺术语言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7(01):151.
[3]魏小璇.论情感在插画中的表现与影响[D].西北大学,2011.
[4]郭晓敏.现代插画设计中情感治愈功能的探析[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20):113-115.
[5]陈婉媚.扁平插画中的情感化设计探析[J].参花(下),2023(02):77-79.
[6][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7]孟娟.从农夫山泉品牌设计嬗变谈食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趋势[J].食品与机械,2019,35(07):152-156.
[8]姜冰洁,孙琦.基于情感化設计的插画包装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21):88-90.
[9]张春晓,邵建坤.插画艺术与艺术情感内涵的互动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140-141.
[10]余刚强,段雅婷.插画艺术的情感性表现研究[J].名家名作,2022(14):81-83.
[11]强丽娟.治愈系插画审美及心理治疗功能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2.
作者简介:王阳子(1997-),女,广东广州人,博士,从事动画插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