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训练要点

2024-05-28 06:40:34王彦慧
艺术大观 2024年6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

王彦慧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是评价演唱者技巧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内涵、训练路径、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旨在为声乐学习者提供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保持咬字清晰的同时实现声音的流畅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训练策略。

关键词:声乐演唱;咬字清晰;声音流畅性;训练要点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6-00-03

声乐艺术作为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声乐演唱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无疑是评价声乐演唱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咬字清晰,可以使听众准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深入体会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意境;声音流暢性,则关系到演唱者声音的连贯性和音乐的整体美感。然而,现实中很多声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在演唱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两方面的训练,导致歌曲演绎缺乏深度和感染力。

近年来,随着声乐艺术教育的普及,人们开始重视声乐演唱中咬字与声音流畅性的培养。据《中国音乐教育》2022年的调查显示,70%的声乐教师认为咬字不清晰是学生演唱中的常见问题,而超过60%的听众更倾向于声音流畅的演唱。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在声乐演唱中,提升咬字清晰度和声音流畅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然而,如何有效提升咬字的清晰度和声音的流畅性,成为声乐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1]。一方面,咬字清晰的训练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训练,它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准确的音准把握以及对歌词内容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声音流畅性的培养则更多依赖于演唱者的呼吸控制、声音转换的技巧以及音乐感的培养。这些训练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声乐教育和实践中采取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法。

基于此背景,本文将深入探讨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内涵、训练路径、存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声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期待能够为提升声乐演唱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在咬字清晰度和声音流畅性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一、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在声乐演唱的艺术实践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构成了演唱技巧的核心要素。咬字清晰,即在演唱过程中字词的发音必须准确无误、清晰可辨,确保歌词内容的准确传达。这要求演唱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发音习惯,能够准确掌握不同音节的发音位置和口型变化。声音流畅性,则是指演唱者的声音在连续演唱中保持平稳、连贯,不出现明显的断音或突兀感。这要求演唱者具备稳定的气息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声带振动状态,以及合理运用共鸣腔体的技巧[2]。

(二)特点分析

咬字清晰的特点在于发音准确、口型变化自然以及字音过渡平滑。在演唱过程中,每一个字词的发音都需要经过精确的口腔调整,确保元音、辅音的清晰分离和准确结合。同时,口型的变化要自然流畅,不出现突兀或僵硬的情况,以保证字音之间的平滑过渡。声音流畅性的特点则体现在气息控制的稳定性、声带振动的连续性和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上。演唱者需要通过科学的气息训练,掌握稳定的气息支持技巧,使声音在连续演唱中保持平稳。同时,声带需要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确保声音的连续性和音质的美感。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则能够丰富声音的色彩和层次感,提升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三)关系阐述

在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一方面,咬字清晰是声音流畅性的基础。只有确保字词的发音准确无误,才能使声音在连续演唱中保持平稳和连贯。另一方面,声音流畅性又能够促进咬字清晰度的提升。当演唱者的声音处于流畅状态时,口腔和喉部的肌肉会相对放松,有利于字词的清晰发音。因此,在声乐训练中,应该将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训练,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同时,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是评价演唱者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必须同时具备咬字清晰和声音流畅的能力,才能准确传达歌词内容、表达情感并感染观众。因此,在声乐学习和训练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训练和培养,为提升演唱者的综合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训练路径

(一)基础发音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基础发音训练是确保咬字清晰的关键环节。通过元音、辅音的单独练习,演唱者能够熟悉并掌握不同音素的发音位置和口腔形态,从而确保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清晰地发出每一个字词。音节的组合练习则进一步提升了演唱者对于连续发音的掌控能力,使得字与字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流畅。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借鉴《卡鲁索的发声方法》等声乐教材中的发音练习,或者结合具体的歌曲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演唱《黄河颂》时,对于歌曲中快速而密集的歌词部分,演唱者需要通过大量的音节组合练习来确保咬字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二)气息控制与运用

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石,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够为声音的流畅性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训练中,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是两种常用的呼吸方法,它们能够帮助演唱者深入吸气、稳定呼气,从而确保声音在演唱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变化来灵活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在《我和我的祖国》中,歌曲中的长音和抒情段落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气息支持,通过腹式呼吸或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运用,演唱者可以更加自如地掌控声音的强弱和长短,使得整首歌曲的演唱更加流畅、动人。

(三)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

共鸣腔体的运用对于声乐演唱中的音色塑造和声音穿透力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口腔、鼻腔、胸腔等不同的共鸣腔体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因此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要求来灵活选择共鸣腔体。在训练中,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和音色对比练习来帮助演唱者熟悉并掌握不同共鸣腔体的运用技巧[3]。以《茉莉花》为例,这首歌曲以其清新脱俗的旋律和空灵悠扬的音色而著称,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运用头腔共鸣来营造出空灵的氛围。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和音色对比练习,演唱者可以逐渐掌握头腔共鸣的运用技巧,使得整首歌曲的演唱更加贴近原作的风格和要求。

三、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训练中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追求声音的音量和力度

在声乐训练中,音量和力度确实是衡量演唱者技巧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过分追求这两者往往会导致演唱者忽略了咬字清晰和声音流畅性的重要性。当演唱者过度用力发声时,他们的喉部肌肉会紧张,口腔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字音的准确发出。此外,过大的音量和力度还会使声音变得生硬、不自然,缺乏流畅性和美感。这种误区在初学者中尤为常见,他们往往认为只有大声唱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却忽略了声乐演唱中更为重要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过分追求声音的音量和力度会影响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在声乐演唱中,清晰的咬字和流畅的声音是传达歌词内容和表达情感的基础。如果演唱者因为过度用力而无法准确发出字音,或者使声音变得生硬不自然,那么他们就无法有效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此外,过分用力发声还会对演唱者的声带造成损伤。声带是声乐演唱中最为脆弱的器官之一,长期过度用力会导致声带疲劳、充血甚至息肉等问题,严重影响演唱者的声音质量和演唱寿命。

(二)忽视身体其他部分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

有些演唱者却过于关注口腔和喉部的动作,忽视了身体其他部分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口腔形状正确、喉部放松就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却忽略了呼吸、共鸣等身体其他部分的配合。这种误区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会导致演唱者的声音缺乏深度和层次感。如果演唱者忽视了这些身体其他部分的配合,那么他们的声音就会显得单薄、无力,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声乐演唱是一个需要全身协调配合的艺术形式,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体技巧的下降。如果演唱者长期忽视身体其他部分的配合,那么他们的技巧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

(三)忽略歌曲选择与个人声音条件的匹配度

在声乐训练中,歌曲的选择对于演唱者的技巧提升和艺术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演唱者却忽略了歌曲选择与个人声音条件的匹配度,盲目追求难度或流行度。他们往往选择一些超出自己技巧范围或不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的歌曲进行练习和表演,结果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对自己的声乐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忽略歌曲选择与个人声音条件匹配度会影响演唱者的自信心。当演唱者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表演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潜力。这种挫败感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声乐演唱失去兴趣。忽略歌曲选择还会影响演唱者的技巧提升。声乐演唱是一个需要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的过程,但如果演唱者一直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练习,那么他们的技巧水平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做好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训练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基础发音与口腔形态训练

要解决咬字清晰的问题,必须从基础发音训练入手。演唱者应通过元音、辅音的单独练习以及音节的组合练习,来培养准确的发音习惯和清晰的咬字能力。在训练中,可以借鉴语言学和语音学的知识,了解不同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从而确保每一个字音都能准确发出。此外,口腔形态的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演唱者应该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熟悉并掌握不同字音所需的口腔形态,以便在演唱过程中能够迅速调整口腔形状,确保字音的清晰发出。为了加强基础发音与口腔形态训练的效果,演唱者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例如,利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发音练习,然后仔细听辨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或者与指导教师或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并改进口腔形态。通过这些具体的训练措施,演唱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发音准确性和咬字清晰度[4]。

(二)合理运用共鸣腔体与音色塑造

除了基础发音和气息控制之外,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也是确保声音流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声乐演唱中,共鸣腔体能够扩大声音的音量和美化声音的音色;同时不同的共鸣腔体还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和情感表达。因此,演唱者应该通过专门的共鸣练习来熟悉并掌握不同共鸣腔体的运用技巧,并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要求来灵活选择共鸣腔体以丰富音色和提高声音的穿透力。例如,在演唱抒情歌曲时,可以更多地运用头腔共鸣来营造出空灵、柔美的音色;而在演唱激昂的歌曲时,则可以更多地运用胸腔共鸣来增强声音的厚重感和力量感。为了合理运用共鸣腔体与音色塑造,演唱者还需要注重音色的统一和协调。在训练中,可以通过模仿优秀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和音色特点来提升自己的音色塑造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听、多唱、多感受来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和音色鉴赏力。通过这些具体的训练措施和实践经验积累,演唱者可以逐渐掌握共鸣腔体的运用技巧和音色塑造方法,并在演唱过程中实现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完美结合。

(三)注重歌曲选择与技巧匹配

演唱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和技巧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练习和表演;避免盲目追求难度或流行度而忽略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在选择歌曲时还需要考虑其风格、情感和技巧要求等因素,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并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歌曲选择与技巧匹配的目标,演唱者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建立自己的曲目库并分类整理不同风格、难度和技巧要求的歌曲,以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二是多听、多学、多唱不同类型的歌曲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和技巧范围;三是积极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以检验自己的实力并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和实践经验积累,演唱者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类型和技巧风格,并在演唱过程中实现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完美结合。

五、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与声音流畅性的重要性,阐述了二者的内涵、特点及相互关系。文中分析了提升咬字清晰度和声音流畅性的训练路径,包括基础发音训练、气息控制与运用、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等。同时指出了一些常见的训练误区,如过分追求音量力度、忽视身体其他部位作用、忽略歌曲与个人条件的匹配度等。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基础发音与口腔形态训练、合理运用共鸣腔体与音色塑造、注重歌曲选择与技巧匹配等建议,旨在为声乐学习者提供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演唱质量,准确传达歌词内容,充分展现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金光灿.流行声乐演唱中的气息控制与音质稳定探讨[J].明日风尚,2023(22):4-6.

[2]李燕.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探析[N].科学导报,2023-09-26(B04).

[3]王红梅.声乐演唱学习中呼吸与高音控制的技巧[J].艺术品鉴,2023(27):179-182.

[4]劉洋洋.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调控技巧探析[J].艺术家,2023(06):80-82.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
谈歌唱的形象思维
心理状态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55:28
浅谈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合作与艺术指导性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37:41
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32:11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4:20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36:03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23:44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00:02:19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