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 稿/裴定宇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专栏主理人:郑喜鹏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市工商联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专家库成员zhengxipeng@sino-carbon.cn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严峻的减排压力。根据UNEP 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2019年中国、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和日本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列前六的国家(地区),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62%。其中,我国201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为140亿tCO,当量,超过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总和。此外,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速达到了3.1%,比其他五个排放国家要高,这表明我国减排任务更加紧迫。为了满足《巴黎协定》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大力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资源中,煤炭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石油约占2.4%,而天然气仅占1.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到2019年,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达到了2%和5%,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尽管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煤炭的消费比例仍然占到57.7%,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多个百分点。此外,我国煤电机组的平均寿命约为12年,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煤电平均运行50年的情况,所以在大规模淘汰煤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若短期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强制关闭,将会造成资源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2015至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1.06万亿美元增长至14.36万亿美元。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占比在2019年达到了53.90%。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也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8 066.94美元增加到10 261.68美元。
然而,与美国和欧盟相比,我国的经济规模差距依然较大。201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超过美国超过7万亿美元,欧盟仍超过1万亿美元。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远超欧美,产业结构仍较为依赖第二产业。此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美国的1/6,欧盟的1/3,发展不平衡且不够充分,人民生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远远少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如欧盟大部分国家已于2000年前实现碳达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于2010前达到碳排放峰值。欧美国家大多将2050年设定为碳中和日标年,也就意味着这些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之间普遍有40至50年的过渡期。
相比之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具有高碳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惯性大、路径依赖强,要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转型、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快得多、大得多,需要在碳排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平均年减排率将达到8%至10%,只有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其内涵包括却不限于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改革开放的高质量、城乡建设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和人民生活的高质量。
2015年,我国的GDP增速6.9%,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自此之后,我国GDP增速呈逐渐下降趋势,“十二五”以前的超高速增长状态不复存在,同时,近10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或以低劳动力成本吸纳国外制造业企业设厂带动就业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由过去的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唯一途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了我国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指导方向和思路。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可以成为相互促进的手段,推动国家和地方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和安全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十年里实现了高速发展,这得益于传统化石能源的稳定供应。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3%。这一比例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油气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能源安全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逆全球化趋势下,能源国际贸易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能源供给的高度依赖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风险。
未来生产力和竞争力取决于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支持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应用,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推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从依赖渠道端的化石能源向依赖源头端的可再生能源转变,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对外界能源的依赖,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能源安全,增强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伟大目标既依赖于技术创新,又会反过来推动技术创新。在研发和广泛应用低碳技术方面,它是实现碳峰中和目标的关键。低碳技术一方面是经济竞争力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低碳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实现能源供应格局的彻底改变,以及为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实现长期的深度脱碳而需要突破性技术的支持;同时,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等新发展浪潮也将加速低碳发展的进程。
预计在未来“十四五”期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我国的投资将逐步转向低碳和零碳领域。据预测,从2020年到2050年的10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将支持能源体系的转型;而工业、建筑、交通等能源终端需求部门改造的投资需求也超过了30万亿元。这些大规模的资本将推动涉及减碳、零碳、负碳领域的各种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
另外,我国计划大力发展包括5G、特高压输电线路、高铁、电动汽车充电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和工业物联网等在内的“新基建”。这些领域的发展将有助于低碳发展的数字化基础。预测数据表明,2020至2050年,仅5G和物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11万亿元。
如上所述,许多国家提出了2050年或更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例如《欧洲绿色协议》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推动经济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尽管美国在2016年“退群”,但拜登上任后已经重新回到《巴黎协定》,并提出“在2050年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碳中和”的目标。
可以明显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也是中欧合作中最好的合作切入点。各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在主要目标和方向上不存在根本分歧,具备国际合作的基础。我国主动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有助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也能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同时,这也将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提供主动地位,并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