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雪
苏州话给人的印象常是像糕团一般香甜软糯的,称呼曾祖父母一辈皆是“老太太”,不分男女;称小孩子都是“小囡囡”,也不分男孩女孩。用复字叠音来作为人的称呼,总是显得亲切可爱,而真正可爱的,还是要数荻溪老街上鲜活的烟火人家。
荻溪老街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约七十年前,老街是这座江南小镇上最主要的一条街道。我的曾祖父曾在这条街上开了一家“民众茶馆”,隔壁曾是一家馄饨店,斜对门曾是中国人民银行。而现在,大道多是越修越宽阔,如此对比,本就不通车的老街便显得更加狭窄,最窄的路段两面墙之间的距离还不足一米。而这条不宽敞的老街,正是我祖辈、父辈在外求学和工作时日思夜想的故乡。这小镇所在的苏州之北,是他们曾无数次举头望月的方向。如今,老街上的居民大多是八十岁上下的老年人,我的父亲已年逾五十岁,被他们亲切地唤作“小王”,我听着着实觉得可爱有趣。像我这样再年轻一辈的,即使三十岁有余,在爷爷奶奶们看来,也还是小孩子。两年前,自我女儿出生后,爷爷奶奶们都自动升级成了老太太,就像是事先约定好了一般,老太太都唤她小囡囡。
故事便从这里讲起吧!
我家对门的老太太叫彩娥奶奶,彩娥奶奶年轻时在供销社上班,她的手是名副其实的巧手,会做好多点心。或许是为了消磨孤独的时光,或许是为了贴补家用,她重操旧业,在家门口摆摊,做起了萝卜丝饼、糖饺、烤果,还会应着时节做些青团或粽子。每当这时,小囡囡便可“近水楼台”,先得美味。彩娥奶奶做的烤果,可谓太平老街上的独一份。这是一种有地域特色的小零食,外形似花朵,大小如盘,用糯米制成,以黑芝麻作点缀,加白糖以增味,需要经过揉面、蒸煮、造型、晾晒、煎炸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工序十分烦琐。油锅一热,米白的“花朵”一个个浸进金黄的“湖泊”,将全身染成阳光般的色泽。待成型炸熟,捞出即可。那一刻,如玉的烤果泛着油亮的光芒,蓬松的糯米仿佛会说话一般,发出吱吱的声音。彩娥奶奶把制作好的烤果平铺在竹条编织成的大筐里。一瞬间,香甜四溢。倘若小囡囡正巧在门口玩耍,等烤果稍稍冷却,彩娥奶奶定将最漂亮的那一个烤果递到小囡囡手里;若是小囡囡正在午睡,彩娥奶奶就将那烤果留着,帮小囡囡藏好,想必那一时刻,小囡囡的梦也是甜的吧!
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开小卖部的老夫妻,八十岁的样子。爷爷的身体看着挺康健硬朗,这位奶奶姓尹,和我的奶奶是中学同学。尹奶奶已经驼背好些年了,听说前些年中风,所以腿脚不太利落。她时常推一辆带轮子的小推车,颤颤巍巍地从家门口走到桥底下,再折返回家门口,每天往来多次。由于患病,尹奶奶走路时,只能弯着腰背、扶着推车,步伐零乱,却有着她自己走路的节奏。但如果回头正巧看见小囡囡来了,或是听到了小囡囡银铃一样的笑声,定是会打乱这走路的节奏。尹奶奶想尽力加快速度,我看见她急切地想靠近小囡囡的身影,不免替她担心,便说着:“不着急,奶奶,不着急,慢慢走。”尹奶奶点点头,拿出衣兜里的手帕擦擦嘴角。小囡囡今年两岁,正是撒腿就跑的年纪,尹奶奶追不上,却始终笑着看向小囡囡奔跑的方向,然后再一步一步挪向她。小囡囡跑累了,会坐在石凳上歇一会儿,这可是尹奶奶能看看她的好时候。我在她们俩之间,那一刻,我分明看见尹奶奶的眼里全是小囡囡。若是我的奶奶还在世,若是能看一眼可爱的小囡囡,想必也是这般的眼神吧!无声的画面,总能胜过无尽的语言。
利民桥下有一位梅花阿姨,比我的父亲小几岁,算是这老街上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梅花阿姨早年是体育老师,后因时运不济,只得外出打工。但梅花阿姨依旧开朗乐观,每天都是笑意盈盈的,她也很喜欢小囡囡。去年春天,小囡囡快满一岁时,开始尝试更多的食物。其中,她最爱的,就是梅花阿姨蒸的包子。梅花阿姨蒸的包子和早餐店里的不一样,麦香的皮儿包裹着鲜香的肉,香软咸鲜。小囡囡坐在宝宝椅里,两只胖嘟嘟的手抱着一个大包子,小脚丫晃个不停,那场景真是可爱,更可爱的是小囡囡身边的老太太们。那时候,小囡囡还不会说话,但只要开心起来,便会手舞足蹈地拍手。老太太们围看着小囡囡吃包子,小囡囡吃一口,就笑着鼓掌,表示这包子真好吃。然后小囡囡看着老太太们,指指老太太的手,示意老太太们也得鼓掌称好。如此两回之后,老太太们便懂了小囡囡的“语言”,只要她咬下一口包子,老太太们就立刻忍俊不禁地鼓掌。十次、二十次、几十次……拍手声不绝,欢笑声不断。这是小囡囡和老太太们之间的游戏,这场游戏的规则由小囡囡制定,由老太太们履行。我用眼睛记录着这一幕,我看见这一幕中的每个人都眼带笑意。微风穿过狭窄的老街小巷,落叶卷起边角,轻擦过鞋边,吹向老太太们的身后。我的眼前恍惚出现了七八十年前的场景:每个老太太都曾是被围在中心的那个小囡囡。年轻人不常来往于老街,所以老街也是难得热闹。而这一刻的热闹,不是路人的叫喊,不是邻里的高谈,而是心灵交汇间最具善意的、纯粹的欢快,是尤其可爱,尤其珍贵的。
荻溪老街的可爱与珍贵,在于一草一木的生机,在于河水始终清澈,更在于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太太。是他们的双手装点了老街的白墙屋瓦,是他们的勤劳唤醒了每一日河水之上金黃的朝阳,是他们真实的每一刻的烟火气息赋予了老街的草木以欣欣的生机。八十多岁的龚老师退休前曾是小学语文老师,现在每天清晨提着公文包,戴着老花镜,到荻溪文史馆整理老街的史料;耄耋之年的阿福爷爷,是荻溪老街烟火故事的最佳讲述者;而我,正在一刻不停地写下这些文字,但即使这样,也道不尽老街的可爱之处。未来有一天,你我都将成为人间烟火里的老太太,到那时候,就由更多可爱的小囡囡提笔道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