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重意蕴

2024-05-26 17:20:23葛丽君张迎雪林小靖
关键词:中国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葛丽君, 张迎雪, 林小靖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方面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3-24该论断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原则、路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诠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两个坚持”

“两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前两方面,强调了“两个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根本地位。这两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脉所在和唯一正道,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性、自主性等鲜明特质。

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脉所在

政党在领导和推动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可或缺的核心领导力量,是其真正开创者、勇敢探索者、坚定引领者,推动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迈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命运与兴衰成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枝繁叶茂的根脉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始终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伴同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确保了现代化事业平稳向前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近代以来中国尝试走现代化道路的各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的危难之际。从那时起,中国有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现代化的先进组织,有了为实现现代化不惧艰险、不懈奋斗的坚强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奋斗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而顺利前行。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实现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不断取得的重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广泛的条件和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关键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历经千难万险、战胜挫折磨难取得的重大成果。经过百年奋斗和艰苦锤炼,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早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指路明灯”和“定海神针”重要作用的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通过体制建构和不断的制度变革来实现作为一个后来者的现代化赶超”[2]。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无前例可循、极具开拓性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航船的掌舵者,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惊涛骇浪、艰难险阻,保持正确的航向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并付诸实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步前进。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正道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势必是也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正道,突出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实际上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显著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得到了充分验证,特别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不仅可以规避西方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弊端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的不足,而且能够战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各种难以预测的困难和阻碍。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原则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现代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引领、推动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源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中国特色”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的“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15。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应有之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二、设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与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同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根本要求一一对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和统筹推进的前进方式,展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喜人前景。

1.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强调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不断发展着、运动着的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在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向往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系统全面发展,其必然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火热实践中落地生花。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新时代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路线图: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和法治根基;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打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基;积极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和谐的基石;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供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该布局强调现代化建设要重视各方面现代化和社会整体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一是强调对于各领域都要给予重视,各方面现代化的实现才能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社会整体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固本强基赋能;二是强调重视“木桶效应”,也就是抓住影响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来补齐现代化发展的短板;三是强调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整体,发展要聚焦于“五个文明”的协同共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工程”[5],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在确保社会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重视如何构建好“五位一体”现代化布局。该布局的形成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性、综合性、整体性、协调性、和谐性等特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更为具体的规划蓝图。

2. 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目标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伟大实践彰显的是“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五个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这五个文明形成的内在张力和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6]。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一体的国家,文明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的现代化,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的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锚定了实践准线。

以“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为战略目标和着力点推动现代化,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面性、协调性、人民性等鲜明特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要务,为现代化伟业的实现提供丰实的物质保障;人民民主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充实人民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文化产品,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采取多方举措切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优越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社会,描绘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坚持统筹推进的发展方式,把“五个文明”建设统一到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路线图落到实处。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发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规划作用,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发展动力,为建成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路径。此外,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可以使“五个文明”建设各个方面都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全面跃升。

三、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的最后两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平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引领性等特质,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和丰富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指向不局限于本国自身的发展路径,而是致力于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价值共识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自身、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造福世界、谋求人类进步的人间正道,是一个推动互利共生的新型全球化的过程,为世界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为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指引了正确价值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人类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疾病传播、难民危机等,这些挑战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行动来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发展,鼓励国际社会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博弈”,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构建更加公正、平等的全球治理机制,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相互依存和合作,提倡全球合作和共赢精神,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在实现本国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内国际双向互动,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辐射作用,努力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将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求大同、形成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希冀全人类携手开创美好的未来,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如何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是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安全等和谐共存共生的新发展模式”[7]。这一理念表明中国不仅关注本国的全面发展,而且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遵循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努力做到与世界各国携手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与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红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奉行的通过竞争博弈来构建全球秩序的理念明显不同,它传承中国历史悠久的和合文化,主张平衡和谐,注重平等协商和互惠互利,反对以强权对待其他国家,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等新理念和树立以分享、合作、共赢、包容等为精神内核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将现代发展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这种模式的推行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共存,从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不仅助力中国发展,也惠及世界繁荣和全人类福祉,为世界提供发展新机遇,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创造新的共同体文明。

2.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现代化事业的原创性贡献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9]。举世瞩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世界现代化格局中一种新的类型,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西方现代化固有模式,为后发国家大步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和理论支点,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模式贡献了原创性的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有显著区别,且超越西方固有模式的新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现代化运动起始于西方,在探索人类现代化事业方面,西方国家先行一步,西方的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很长时期内,“现代化”几乎等同于“西方化”,西方道路成为许多国家参照的模板,甚至被视为走向现代化的“普世之路”。但“西方化不等于现代化,现代化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现代化”[1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1]中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在坚持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自己的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依托社会主义制度来推进现代化,批判性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路径的有益因素,同时摒弃西方围绕资本、以武力掠夺的充满罪恶与血腥的现代化模式,为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崇尚资本、贫富鸿沟、精神空虚、掠夺自然等顽瘴痼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为其他国家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藩篱、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窠臼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指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是后发国家自主探索的现代化,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避免“零和博弈”的现代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将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世界观和历史观拉下神坛,打破了将西方现代化模式奉为圭臬的迷思,是对西方现代化路径的扬弃和对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的消解。

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是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范例。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找到了更加适宜而合理的通往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代表着非西方文明的重新崛起,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打破了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与让渡独立性之间的悖论”[12],给既期盼与世界接轨实现现代化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项,激发了后发国家立足自身国情探索本土化现代化道路的意愿。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在于,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注重政治民主、文化传承、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倡导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强调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和肯定,展现出一种新的现代化路径和思维方式,为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实践之路昭告世界,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有多种,照搬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并不可取,各个国家完全可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为后发国家自主发展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鲜活样本和新的参照系。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3],而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原创性贡献的“创新版”,丰富了人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推动人类现代文明走向百花盛开、繁荣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