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2024-05-26 16:53宋艳飞冯园园王睿哲王宏洁王慧娴
新型工业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链长协同融资

宋艳飞 冯园园 王睿哲 王宏洁 王慧娴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2]。产融合作是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特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紧密连接了产业与金融,产融合作逐渐走深向实,科技金融、数据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不断涌现[3]。中小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产融合作是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将对新型工业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要准确把握定位、科学谋划路径,充分发挥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双向赋能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构建完善金融服务生态,助力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4],数智融合正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器。中小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5]。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痛点。产融合作成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应用,融通了“企业侧+金融机构侧+政府侧+技术侧”生态资源,构建了产融合作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螺旋式迭代发展新格局。一方面,通过金融资源的引入,加速轻量化、场景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服务保障等环节的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深化了不同系统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金融和产业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应用,为中小企业数据增信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6]。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8049.6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

(二)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相互作用、双向赋能

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两项重要工作,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一方面,产融合作为更大范围产业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注入金融活水,解决了中小企业转型融资难、融资贵等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开拓了产融合作创新应用场景,提高了产融合作的匹配精准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首先,产融合作是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数字化基础薄、场景需求差异化大、试错能力弱,普遍面临“没钱、没人、没技术”的问题[7],因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特点更为明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往往缺抵押、缺担保,较难取信于金融机构,其数字化转型项目又很难获得相应的金融资源支持。产融合作可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研制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门产品服务、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等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扭转其不想转、不敢转的困难局面。

其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产融合作模式创新的重要场景。从金融机构侧看,中小企业信用识别难度更大,评估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需要付出同等代价。因此,相对而言,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成本更高,所以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难以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主体,为深化产融合作提供生态场景,助力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提供多样化产融合作服务。例如,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推动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的“四流”闭环和融通,形成“链上链下”全透明、难篡改的信息数据,进而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提供授信支撑。在海量企业运营数据支持下,金融机构可以依托链长企业,开展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贷、票据贴现等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满足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二、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政府推进模式:汇聚资源精准推进对接匹配

当前,无论是产融合作还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都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现象,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是促进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地方探索实践、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1.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业务风险大、数字化转型成效存在较大不确定性[8],金融机构在产融合作中缺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积极性[9]。因此,需要强化政府引导,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深化产融合作,让科技、产业与金融精准对接。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了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推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制造业的融资环境,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2023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搭建产融合作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部门充当信息中介,并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吸引融资方和投资方联接互动,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靠、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良性发展赋能。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平台以政府部门、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三大服务对象,具备辅助企业找到匹配的优质金融服务、通过模型辅助金融机构对企业初评、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送企业融资信息等三大核心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11月,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上线50余个功能服务模块,累计入库企业23万家,入驻金融和投资机构超2200家,助企融资突破6800亿元,已经成为连接产融两端、推进产融合作的核心载体,大幅提升了产融合作质效。地方层面,深圳市构建立体化融资平台,线下打造深圳高新区创业投资服务广场,引进各类投资基金、产权交易所、会计律师事务所和担保、信用、专利服务等中介机构,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立体化、全过程融资服务;线上建设南方创投网,举办专题路演,服务高科技产业项目融资,帮助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优质企业对接投资机构,与传统融资渠道相比大幅提升了对接成功率。

3.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本先天的逐利性,会造成部分领域存在投融资“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应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通过政府注资增信和适当让利,撬动社会资金,弥补投融资“市场失灵”,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2020年5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牵头推动下,中央财政与上海国盛、中国烟草等社会出资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母基金),注册资本为357.5亿元,通过投资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截至2023年12月,已设立子基金33支,投资企业超过130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过940亿元,有效解决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股权融资问题,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新动能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链长企业推进模式: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链式”转型

链长企业大多是在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龙头,具有规模大、实力强、影响面广等重要特点。在我国,不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是随着苹果、富士康等链长企业对其供应商生产管理的高要求而开展的。因此,链长企业,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资源汇集能力,探索基于数据要素价值的中小企业产融合作新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业务带动效应,打造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打造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闭环

链长企业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打破金融服务业务边界,推进资产端、平台端、资金端全流程业务协同,加盖信用背书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打造生态闭环,实现了产融协同模式持续创新,拓展了产融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中国移动打造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与“商户贷”“电子保证平台”“ICT融资”等多款金融服务产品,完整覆盖了注册认证、融资申请、业务审核、融资发放、贷后管理、回款结清的“端到端”全流程线上服务,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从在线注册、业务办理到查询的一站式平台支撑。截至2023年12月,平台已汇聚上链企业超1300家,围绕90余项产业关键共性需求协同攻关,2020年以来累计为超1000家产业伙伴提供1300亿元供应链金融服务,初步形成了央企协同引领、大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现代产业链。

2.以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链长企业具备产业优势、资信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和数据优势等众多天然优势,可以业务合作为纽带,通过技术赋能、供应链赋能、平台赋能、生态赋能、绿色赋能等途径,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开放技术、资金、人才、服务等资源,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例如,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平阴玫瑰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品牌溢价能力薄弱等痛点问题,建设华玫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料溯源、智能采购加工协同、振动筛工艺标准化、烘干智能化、订单协同、内网改造、仓储物流数字化管理、产品服务延伸化、企业全景驾驶舱等9大智能制造场景服务,服务企业30余家,改造后的玫瑰花采收结算效率提高90%,协同加工效率提升30%。

(三)服务商推进模式:以场景应用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在越来越多的业务和场景融合创新,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业务领域覆盖金融与数字化转型的“跨界”服务商,通过不断塑造新场景、构建新业务,不断深化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

1.推广标识解析,深化产业链协同以降低融资成本

标识解析体系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枢纽,负责对物品身份进行分发、注册、管理、解析和路由,支持对工业互联网中设备、人、物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10]。服务商利用标识解析技术,赋予产品可靠的“身份信息”,将产品从原材料到营销等不同阶段的数据连接起来,可实现整个供应链数据互联互通,破解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产业数字金融信用从“人际信任”走向“数字信任”,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研发的工业码云平台,通过将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纳入平台,可实时跟踪企业订单情况和生产状态,通过可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查验并解析的标识数据为征信公司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切实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帮助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普惠”“低成本”“持续赋能”的数字化转型创新之路。

2.深化信用评价,强化数据以驱动金融资源配置

通过产融征信模式的创新,中小微企业可直接提供数据,并结合银行金融数据,为服务商构建起独特的产业经营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数据管理中台可直接转换成面向企业的风控模型,促进了产业数据在征信领域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功率。例如,深圳市明心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产业多维数据、先进算法和经营评估预测模型,搭建可提供经营评估管理和产业普惠金融服务的管理中台,通过“产业+金融+场景”构建中小微企业“主体信用”“物体信用”“数据信用”一体化的数字信用体系。该体系基于实时、动态、多维数据的评价,协助金融机构获取信息并进行风险决策,已为超2000户纺织生产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授信产品,提供的采购资金支持超50亿元,不良率为0。

3.强化风险控制,构建评价模型以授信中小企业

企业评价模型是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而对企业开展立体化评级的技术手段。借助评价模型,企业的关键指标可以被打分排序。评价分数高且通过风险测评的中小企业会成为优质客户,最终获得银行授信。在评价过程中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透明度显著提升,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随之降低,从而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数库(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基于产融大数据的银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就是基于企业评价模型,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经营增速等120多项关键指标,形成对中小企业的分层评级,通过对风险事件及上下游关系结构的分析,确定授信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提前预判行业发展趋势和产业风险状况,从而为授信业务相关环节提供信息支撑和风险预警。

三、启示与建议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下,通过聚合金融机构、链长企业、服务商、中小企业等各方生态资源,开展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施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和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成果。然而,在推进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过程中,我国仍然存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金融产品不足、数据管理不规范、产业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体系化顶层设计、链条化数字能力、适应性产品供给和融合式发展框架。

(一)强化体系化的顶层设计,汇集各方主体资源优势

支持各地政府、行业组织在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经验,编制发布产融合作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顶层规划和实施指南。鼓励第三方机构积极开展产融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金融资源供给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需求之间的匹配撮合能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持续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

(二)强化链条化数字能力,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活力

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应用,鼓励服务商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需求提供更加实用易用、成本低廉的数字化产品、工具和服务,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完善数据治理标准规范,着力纾解行业数据分散、交叉重复、颗粒度不均匀等问题,为多元、庞杂、类别不同的数据进行条理化和归集奠定基础。鼓励链长企业强化数据资源整合与标准建设,构建汇聚融合、共享开放、有序流动的数据资源体系,实现产业链数据资源“量”“质”齐升。推进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数据确权、确责和交易中的应用,推动数据资产的有序流通、可信交易、合法变现。加强数据接入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应用安全技术研究,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为数据价值的有效释放提供保障。

(三)强化适应性产品供给,推广数字信用创新应用

加快数据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数据流通和资产化运营,加速利用数据信用替代主体信用,将“大数据”变现为“大信用”,最大限度释放生产运营数据的核心价值。统合数据信用、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及司法信用等多维度信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创新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指标体系与信用评估模型,为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精准画像,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借助数字化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企业通过发债、担保、金融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信贷资金之间的精准匹配。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建立健全动态风险管控体系,厘清创新金融业务的合规风险、网络和数据风险、模型算法风险、金融科技伦理风险等,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实现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同步健康发展。

(四)强化融合式发展框架,培育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加快国内产业自主建链强链进程,加速链式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畅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体系的协调性、坚韧性和开放性。鼓励链长企业强化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科技金融企业等产业主体的深度合作,培育供应链金融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生态主导型企业加深产业间和企业间联系。强化人才培养,鼓励链长企业联合高校“产教融合”,加速既懂产融合作、又懂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新型工业化的新趋势新要求,分析了产融合作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并结合政府部门、链长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三类主体的不同特点,梳理了由政府部门推进的汇聚资源精准推进对接匹配、由链长企业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链式转型”,以及以服务商为主力的、以场景应用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三条典型实践路径。最后,立足我国当前产融合作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强化体系化顶层设计、链条化数字能力、适应性产品供给和融合式发展框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启示建议。

猜你喜欢
链长协同融资
党建赋能“链长制”落实落地
中泰纺织集团:做最强“链长”,引领新疆纺织迈向新高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融资
融资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休哈特控制图的改进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