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②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④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木匣,木柜。②枕籍:叠放。③觌:相见。④就:走近,靠近。
【参考译文】我房间的里面,有的书放在书架上,有的书在面前放置,有的书(作为)枕头垫在床上,抬头,低头环顾四周,没有哪里没有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如果)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即使)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偶尔我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我就笑道:“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客人开始不能进入屋子,已经进入了以后又不能出去,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它确实像个书巢啊!”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或陈于前
陈:__________________
(2)未尝不与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巢主人的朋友是如何评价他的书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公而忘私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诛:诛杀。⑤贷:饶恕。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览数州军事。
【参考译文】起初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的(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光弼害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女。”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乃跪请曰 乃:_____________
(2)但乞贷妻子 妻子: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选文中可以看出,郭子仪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③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④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⑤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⑥取马,而偿其直⑦。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职官名称。②驭:驾驭马匹。③啮:咬。④遽:马上,赶快。⑤安:怎么,哪里。⑥贾(gǔ)人:商人。
⑦直:同“值”,价值,这里指钱。
【参考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烈马,性情暴烈,不能够被人驾驭,踢伤咬伤很多人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不能驯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令人去追商人拿回马,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贤仁之风。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见是马 是:______________
(2)何以不見 何以: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短文对你有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③烛邹④主鸟而亡之。公怒,诏⑤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⑥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种射鸟的方法。此处指捕鸟。③使:派。④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⑤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⑥数:一一列出。
【参考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要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我)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受教了!”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景公好弋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诸侯闻之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公欲杀烛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