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金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2024-05-25 05:18葛婉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产业链制造业数字

葛婉玲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1 引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金华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制造业的发展是金华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金华聚焦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从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改造、外引内培并举、智能制造转型等方面发力,全力推进“2+4+X”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2022 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 776.2 亿元,“2+4”产业集群产值超5 200 亿元。累计培育产值超百亿企业7 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69 家、上市公司43 家。2023 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9.6%、高于全省1.2 个百分点。

当前,金华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价值链停留在中低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有待突破,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创新链衔接不畅;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不足,产业结构“新弱旧强”,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能级不够,五金、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且数字化转型力度有待加强;三是大规模企业数量偏少,招大引强特别是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招引及链主企业的培育存在短板。数字时代的蓬勃发展,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工具与应用场景,如何利用数字优势驱动金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华经济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

2.1 创新共享机制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制造业领域应用,促进了生产与管理的创新,并依托数字平台进行知识整合,实现从点到线的创新变革。“点”指的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大企业凭借先发的非对称优势,利用其在技术、标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创新研究,积累创新成果。借助数字平台聚合科研要素与资源,有效推动创新成果进行渗透传导,最大化技术创新的辐射作用。中小企业基于数字平台,共享大企业创新成果,有效降低重复开发的成本,破除中小企业创新难的困境。“线”指的是制造业产业链,依托产业互联网络构建一体化生态体系,推动分工机制从生产分工向创新分工演变,构建“链主+专精特新”生态系统。一方面,创新要素依托数字平台进行流通,并有效利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资源,帮助平台内的大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与难题攻克,合作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上下游企业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实时沟通,在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避免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减少产品返工、退回等现象,最大程度提升上下游企业产品的契合度,实现制造业价值链精细化升级。

2.2 横纵协同机制

数字技术催生除劳动力、资本等以外的生产要素,以数据要素为关键,衍生出新的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通过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的横纵协同机制,重构制造业发展模式,助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3段。就前段发展模式而言,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

一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与预测,从需求端出发决定供给端的生产,实现按需生产,提升运作效率。

二是利用海量数据,对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实现定制化生产,改变传统、粗放的制造模式,提升运作精度。通过生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控,助力中段实现“依数制造”。借助数字生产车间、智能监控面板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过程化生产数据,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实现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从而提升产业链的标准化。通过消费系统的数据反馈,进一步反哺生产系统,助力后段实现“数据驱动”。除销售数据外,可进一步收集分析资金运转情况、物流情况等,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3 多元对接机制

数字技术提供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以数字平台为支撑,出现“生产商”“消费商”“交易商”“服务商”等新型力量,持续壮大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规模,驱动制造模式多元化,形成新型制造业产业链。首先,“消费商”可以参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产品生产全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企业可以精准绘制消费者画像、捕捉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研发设计、定制化的采购存储、标准化的生产与智能化的服务,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其次,通过数字平台的建设,加强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产业链中的流通与共享。根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分工形成的新型竞合关系,提升各主体协作效率。最后,根据整体运作情况,进行深度治理。制造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仓储运输、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信息依托数字平台可以一体化获取,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供需情况进行管理,动态调整产业链分工,提升资源配置与管理效率,实现制造业产业链治理。

3 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绘制制造业数字区域地图

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融合属性,驱动制造企业协同发展。要以金华经济发展的全局视角,结合金华各县市制造业发展特点,着力建设“442”产业集群,围绕智能光伏、磁性材料、数字影视、软件信息服务业四大基础制造业,信创产业、新型储能、新型显示和智能装备四大新兴制造业,以及两大未来产业,统筹全市制造业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制造企业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吸引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的流入与聚集,激发大中小制造业的发展活力。要继续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以行业发展需求为根基,以企业发展活力为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做优增值服务体系、健全企业评价库,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精准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依托基础设施的工具支撑,驱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通过数字场景的营造和机会创造,形成数字赋能大、中、小企业的平台融通与生态融通。一方面,继续推动招大引强工程,强力招引链主企业和平台企业,发挥其大企业的牵引作用,打造产业链链长制。要做强做大总部经济,鼓励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成立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化能力,有效融通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其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参与大企业组建的产业联盟的动力,积极加入大企业建设的平台中,形成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围绕细分领域,成为“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鼓励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锚定链上企业定位、优化链上企业分工,有效平衡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匹配、引领配套企业有序生产,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协作效率。

三是动态绘制产业链区域地图。充分考虑下设县、区制造业发展基础、要素禀赋、城市能级等因素,分析各区域优势,进行合理化分工和精准施策。对现有制造业进行全景式扫描,找准关键点和着力点,对支持项目进行专项审查和不定期督查,避免企业良莠不齐、骗取政策支持的情况,提升资源利用率。

3.2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适切性

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放大效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和创新企业,并进一步驱动了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的发展。依托区域高校和“一廊六城”的地方优势,要聚焦人才培养的适切性、畅通产学研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当中的作用,着力解决制造业因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的低端困境,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产教融合,加大校企联合培养力度。通过订单班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的无缝衔接。将企业人才需求前置。一方面是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人才培养的路线图。通过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专家调研团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用人需求,根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学校标准等三方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另一方面是协同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解构岗位要求,将企业新标准、新技术融入教学资源建设,保障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先进性。面向职业岗位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减少学业课程与职业岗位“两张皮”现象,最大程度匹配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此外,通过打造真实岗位、真实产品、真实任务的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工程项目、实践项目作为推动学生获得实践技能的驱动,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的精准度。

二是打造人才梯队,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打造研发人才与技术人才并重的合理梯队。①建设科创平台。充分利用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等“六城”,建强做实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提供平台。②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引进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的保障措施。通过建设高端人才社区,解决人才的生活配套问题。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打破身份、学历、论文、资历等“硬指标”藩篱,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③打通人才流动渠道。优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的人才流动通道,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效率,加强人才的适切性。

3.3 协同要素资源,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共享属性,要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根基,通过制造业数据标准的建立,有效协同以数据为基础的各要素资源,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合作广度与深度,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是建构数字集聚空间。依托国家级、市级等各级开发园区,聚集制造业资金链、物流链、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类主体,形成可灵活组合拆分的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构建过程中,需政府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同时,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形成制造业多链融合、政策指引、主体互惠、资源共享、要素流通的新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数字空间系统效能。

二是落实链上企业合作机制。依托数字平台历史数据库,建立制造业统一大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决策等流程,提升数据使用质量与效能,夯实企业合作基础。链上企业和数字平台协同推动数据生产、处理、使用、再生产,形成链上企业合作共生关系。基于数字平台,强化制造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服务企业间的联动,实现制造业企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体化,驱动制造业产业链各节点有序、联动发展,形成良性竞合关系。

三是企业数字化。将数字化改造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以纺织行业为例,通常产品设计需要选款、设计、打样、讨论修改、再打样等冗长的步骤,再叠加上打样不同颜色,整个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数字化3D 设计可以加快产品开发、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再通过3D 打印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前期设计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小纺织企业一边面临的是快速变化的时尚潮流,消费者的服装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另一边是电商多批次预售预订让订单的碎片化程度加剧。订单呈现出品类多、单一品类数量少的趋势。考虑到生产排期、产线布置等成本,对纺织服装行业柔性制造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管理可以用于生产协同和工厂排单管理,提高沟通效率,提高管理能力,且全流程电子化规范化可视化,使企业具备小单快反、混流生产的能力。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优秀企业树标杆等方式,激发企业数字化的意愿和动力。

4 结语

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不断升级、行业持续创新、企业竞争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金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应抢抓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制造业提质增效,以创新引领制造业发展,以数据驱动制造业变革,着力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与量。

猜你喜欢
产业链制造业数字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答数字
产业链春之奏鸣
数字看G20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