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星
(襄阳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襄阳 441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要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的首选。但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编制不科学、控制与分析能力不足、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成为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以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2022 年3 月5 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因此,国有企业要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得到战略决策所期望的结果,从而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利用预算来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帮助企业有效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情况,从而实现经营目标。所以,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成为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首选。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第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通过填报统一的全面预算申报表,国家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国有资产的情况。第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的不断增加,国有企业必须寻找新方法来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在对抗风险中取得优势。第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对国有企业开展有效监督。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报表,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相关信息,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或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第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清晰而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有了目标,企业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同时,战略目标的确定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凝聚团队力量,从而形成合力,对实现经营目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企业拥有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是企业的不懈追求。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经营目标。第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国有企业的资金支出行为。由于将所有的资金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需要制定规范的审批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资金收支,资金的支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有效避免了资金的随意支取,规范了企业的资金支出行为。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继续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对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也缺乏了解,更多地关注业务部门如何为企业带来效益,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其他员工也只关注自己的本职工作,例如,技术人员只关注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巡检人员只关注检验任务,采购人员只关注按需采购,而不关注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哪些因素是影响预算的关键点,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仍然倾向于采取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这些编制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能完成预算编制任务。但通过这类方法编制的预算,问题一般比较突出,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一方面,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没有对预算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如某项费用的定额标准如何认定、指标的责任划分等。这样的预算,有时缺乏必要的弹性,有时也会因为预算预留的空间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很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没有严格按照年初的预算来控制经营活动,导致全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偏离较大,预算的控制功能无法体现。大部分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预算编制人员,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由财务人员负责完成,而财务人员往往对公司的具体业务并不是非常了解,导致在进行预算分析时,仅停留在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无法透过表面挖掘到企业深层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也与实际业务活动脱节,无法起到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需首先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领导机构,财务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国企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只由财务部牵头预算管理工作。由于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般是平级关系,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大大增加了沟通协调成本,降低了预算工作效率。
随着财务软件的普及,企业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力成本的投入,可以更快速地开展财务处理,随时调取各项财务数据,但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一,在预算编制方面,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收集、汇总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仅依靠财务系统软件远远不够;第二,预算执行情况仍依赖于财务人员的汇总整理,可能会因为对预算方案的不熟悉,造成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归集不准确,由于工作量大也无法做到实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全面预算管理是针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评价、考核及监督等管理方式的总称,一般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全部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由于预算涉及生产经营的多个环节,这就需要相关配套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但现实中,往往缺乏对应的制度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并不完善。通常预算以一年为周期,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但实际操作中,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可能使最终的奖惩偏离实际,从而使下级公司或被考核人产生抵触心理,失去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有效实施,关乎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越来越深入,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通过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使企业资源配置更优化。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积极转变旧思想,不断提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改善作用,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领导干部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要积极宣传引导,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奠定基础。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二字,即全业务覆盖、全过程控制以及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所有部门共同努力、所有人员全面参与,这样才能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企业整个预算管理流程中,预算编制是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才能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建议国有企业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管理者要明确预算管理必须服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要将全面预算管理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有机整体,这样才能使员工利益与部门利益相统一,使各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相统一,只有重视预算编制,才能为预算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二是紧盯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是预算编制的出发点,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分配,一切都以实现战略目标为导向,只有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才能让预算编制不偏离轨道,最终实现战略目标。三是做好预算指标的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格外关注企业的全年重点工作,要设置好关键性指标,通过对预算指标的层层分解,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责任,从而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实现年度战略目标打下基础。四是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和业务特点,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进行预算编制。从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等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并且要从年度预算细化到季度预算、月度预算,从而保障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编制的质量,与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管理者必须重视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预算人员的能力,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培训可围绕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算形式及内容、编制方法、预算分析、执行监控和考核等方面开展,帮助企业理顺预算业务流程,加深预算人员对预算管理制度及预算编制工作的理解,也要让预算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所有重点业务流程,这样才能使企业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同时,要积极向同行业其他企业学习,选取行业领先企业作为预算标杆,不断优化各类定额指标,加强交流,提高本企业预算编制水平。
第一,明确预算的决策和领导机构。对于国有企业集团,需要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明确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并且需要设立预算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工作,一般由集团财务部承担相应职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切实发挥集团总部的统领作用,通过实施“上下结合、分级编制、多上多下、互动沟通”等程序,形成对下属企业的目标指引。对于下属各预算单位,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履行预算管理职责。第二,各预算部门的人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如果出现挂职情况,会让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预算人员要真正参与到预算管理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为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坚实基础。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决定了国企战略和决策的执行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明确分工和责任,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形成合力,从而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国有企业要积极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数字化管理。各国有企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所有重点业务,并考虑母子公司之间数据的连接性,可根据全年的预算目标,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层层分解,通过规范的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该信息化平台可以和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建立联系,提高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总效率,方便预算人员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动态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分析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之间的差异,并提出解决方案,不断修正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提高成本管控的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要成为企业实现价值的有效工具,就要抓住管理的关键核心,也就是在科学预测、决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人财物各项资源的配置最优化,而资源最优化的实现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各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并在预算编制的初始阶段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即经上级预算单位审批后下达的预算,下级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无特殊情况不得调整。对于预算外项目支出,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国有企业要做好动态监控,及时反馈预算执行进度,对预算偏差及时纠正,并加强预算分析。预算分析要深入各业务流程,真正厘清各预算部门的责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各国有企业要积极推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一是要选取可量化的指标,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薪酬挂钩,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如果绩效指标选取不合理,将失去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二是要思想统一、积极宣传,提高员工参与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只有剔除主观因素,客观公正地将预算执行与员工薪酬联系起来,才能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总之,如何转变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如何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如何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和流程,是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全员参与意识,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流程体系以及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