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制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的效能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制度体系的完善、制度的执行力以及民众的参与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填补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空白。要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明确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时间安排,确保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同时,要做好不同制度的衔接与协调,避免制度建设中的冲突与重复。要从农村基层治理的实际出发,做好深入调研工作,找准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制度的漏洞和空白所在,并充分利用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为完善制度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创新。要从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制度和机制,对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实践加以复制、推广。要做好制度的前瞻性设计,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基层治理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为制度的调整预留充足的空间和弹性。要做好制度创新与科技的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对基层治理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应用,来提高制度创新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做到精准建制,进而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
健全农村基层治理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要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层治理监督委员会,并明确其权责划分,根据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监督标准和程序,做好监督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各项工作进展、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互动,及时回应民众关切的社会问题,自觉接受民众监督。要强化对监督结果的运用,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并做好后续跟踪监督,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对农村基层治理制度执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明确基层治理制度执行人员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将农村基层治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流程、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群众工作方法作为其主要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受培训人员的政策理解力、制度执行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要从受培训人员工作实际出发,灵活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受培训人员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受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制度建设的参与意识。要从农村基层治理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详细的宣传计划,把提高民众对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认知度、理解度和支持度作为宣传目标,切实激发民众参与制度建设的热情。要明确宣传内容,重点宣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围绕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建设意义、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解读,通过分享先进经验、讲述成功案例,提升民众对制度建设的信心。要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既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要深入基层群众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宣传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向民众普及制度知识、答疑解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制度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民众制度建设的参与度。要建立相应的民意调查机制,准确掌握基层民众对制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对民众提出的問题和建议及时反馈,并将民意调查结果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尊重民意落到实处。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制度建设活动,如访谈、座谈、研讨等,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献谋献策。要树模范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宣传在制度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借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制度建设中。要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出创新性建议的民众,进行公开表彰,提升其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民众参与制度建设的热情。
基金项目:201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微腐败治理研究”(项目编号:L19CDS002)。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