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江苏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江苏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责任,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江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新时代赋予共同富裕更多新内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新征程上,我们党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中心任务,把高質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目标。
只有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中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这一重要论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同时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新追求。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有助于增强我国抗风险能力,提升发展的韧性。总之,推进高质量发展,必将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步伐。
只有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品质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新追求。我国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已经摆脱贫困,实现了小康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在新征程上推进共同富裕,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只有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共同富裕既包括发展经济,更包括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新时代共同富裕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裕,更加注重人们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丰富和提升。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精神富裕的重要基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会促进人们更关注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资源;反之,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江苏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经济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质量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江苏共同富裕实现取得新成效。
产业实力雄厚。江苏实体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基本实现全覆盖,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至91.9。全国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江苏占据10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能充沛,投资支撑有力,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1.1%、49.6%;信息化和工业融合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核心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1%。以制造业为代表的江苏产业集群正加快崛起,为推动江苏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科教全国领先。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67所,其中原“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所,原“211工程”建设高校11所,全省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人数超过220万,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均居全国首位,丰富的科教资源也催生出一大批研发机构,全省各类独立研发机构800多家,聚焦关键技术突破的新型研发机构达555家,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江苏科教优势明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区域发展协调。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扶持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节点城市,支持连云港建成战略支点城市,三大区域的发展差距持续缩小。苏南产业升级换代,产业转移加速;苏中跨江联动,服务苏南,连接苏北;苏北利用自身优势努力追赶,随着南北结对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苏北承接苏南产业力度不断增加。2022年,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为1.93,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5,南北区域发展差距在持续缩小,为新时期共同富裕走在前、做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文底蕴深厚。江苏人文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曾涌现出众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是历史上诞生“状元”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院士数量最多的省份。受人文底蕴深厚的影响,江苏人文教育意识强烈,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高,随着江苏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的扎实推进,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在不断攀升,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增加,江苏人的综合人文素养在不断提升,这也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江苏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
江苏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22年江苏省GDP达到12.29万亿元,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99万元。而同期广东省GDP为12.91万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万元。江苏对标“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政治责任,对标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共同富裕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区域绝对差距仍然不小。江苏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但是苏南、苏中、苏北的绝对差距仍然较为明显。苏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走在全国前列,但苏北仍有四个城市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存在明显的梯度性,苏南板块以无锡、苏州、南京为代表,经济实力强劲,2022年人均GDP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分别达到19.8万元、18.6万元、17.9万元,而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人均GDP较低,分别只有9.37万元、8.7万元、8.25万元,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反映出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存在明顯的差距。
城乡绝对差距仍然较大。近年来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差距迅速缩小,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农民收入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薄弱,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不均衡等,尤其是广大的苏北地区差距更大。
高品质民生保障供给不足。对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江苏共同富裕仍存在诸多短板。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疫情的持续反复冲击,对人民群众高质量就业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还有待加强。此外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全省部分地区空气、水源等环境质量下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影响。
促进人民精神富裕仍有差距。近年来江苏对标精神和物质都要富裕的要求,大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有力促进了江苏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了精神富裕水平。但与推进物质富裕的力度相比,江苏在推进精神富裕方面仍存在短板。公共文化事业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文化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江苏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以科技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产业与科技为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是全国制造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良好基础。要紧紧围绕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做文章,推动产业体系智能化,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推动产业绿色化是大势所趋;推动产业融合化,即充分发挥现代产业体系“1+1>2”的效应,不是若干产业门类的简单拼盘,而是通过建立功能互补的复杂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效益外溢最大化,促进三次产业以及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等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江苏经济能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以高质量帮扶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江苏三大区域发展各有差异,又各具优势。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统筹江苏省内区域布局,形成三大区域的深度联动发展态势。要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明确帮扶路径,拓展帮扶领域,加强结对帮扶对接,完善南北帮扶机制。产业是发展的基础,要率先在产业合作上实施帮扶,支持苏南、苏中、苏北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江苏南北设立更多共建园区,抓好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产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联动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拓展产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既为苏南的产业升级换代腾出空间,也为推动苏北经济崛起提供有效路径,形成优势互补、高质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根据江苏省情,通过改善初次分配制度、优化二次分配制度、健全三次分配制度,构建更加均衡协调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要从省级层面出发,做好统筹谋划,缩小三大区块的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和农民,要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补齐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短板。
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要着力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以更多高质量就业提升人民群众的富裕水平。要根据省内各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突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加大财政资金转移力度,提升资金运作效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补充供给,健全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投入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保障提供公务服务的资金需求,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精神共同富裕。提升精神富裕水平是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培养更多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精神食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江苏推进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XT23082)〕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