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羽的交游与其书风形成的关系简论

2024-05-25 09:28邢玉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征明交游

摘 要:蔡羽是明中期的书法家、文学家,其书法艺术成就与他个人的仕途经历、家庭环境、时代环境等有关,亦与其同时期的书家交游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蔡羽与文征明、王宠等人的交游及书风特点比较,从而得出蔡羽的交游与其书风形成的关联性。

关键词:蔡羽;交游;书法风格;文征明

一、蔡羽书风简述

蔡羽(1477或1478—1541年),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是吴门书坛的重要人物之一。蔡羽书法作品以小楷、行草书为主,书风属于“二王”一派。蔡羽小楷具有端严古朴、萧散俊美之貌,行书则显现出潇洒飘逸、遒劲俊美之风,这不仅与他清高脱俗的心态、不隐于世的精神追求相一致,同时也与他直追魏晋风韵的诗文审美倾向相得益彰。

蔡羽现存的小楷墨迹较少,有《游金陵诗扇页》《湘君湘夫人》《惠山茶会序》等,在笔法上呈现出方圆兼备、瘦劲挺拔、“内擫”笔法突出、提按明显、捺角分明的特点;字法上以方扁为主,字内空间疏朗,横向笔画舒展;章法上讲究疏朗工整。

蔡羽行草书作品相对较多,也更追溯魏晋时期的“二王”之风,主要有《论书法语卷》《临解缙诗》《与陆治书画合璧-为陈启之诗作十首》、日常手札《致半岩书札》《〈橘洲图〉札》《致王守王宠札》《行书诗札页》等。蔡羽在行草书中的单字结构及整体章法气息上均体现了其胎息于魏晋书风的特点,比如《论书法语卷》通篇气韵流畅,线条平和婉转,提多于按,提笔轻巧潇洒,在急行中偶尔夹杂舒展的行楷,独具特色。同时,蔡羽的行书中还具有一个明显特征——点状居多,运用点状来凸显其空灵娴静的书风。在结体中,表现出方扁居多、中宫紧收、楷行草三体掺杂、偶有长线等特点。在章法上,与其小楷作品呈现出一致特点,即行距疏朗,行列分明,突出整体的空间感。

二、蔡羽的社会交游

蔡羽的一生都在在洞庭西山度过,地处吴中。在梳理蔡羽的交游圈时,发现蔡羽的交友极为广泛。他的诗文集《南馆集》《林屋集》中有大量诗篇,记载了与友人交游时的诗文创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正德年间被称作“东庄十友”的民间才子。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中记:“明初高侍郎季迪有‘北郭十友,丽文亦有‘东庄十友:吴爟次明、文征明征仲、吴奕嗣业、蔡羽九逵、钱同爱孔周、陈淳道复、汤珍子重、王守履约、王宠履仁、张灵梦晋。”紧密的交游是艺术创作提高的重要条件,也体现了吴中地区文人之间交往密切,常进行诗歌酬唱和书画交流活动。其中蔡羽与文征明、王宠二人在书法上交流繁多。

(一)蔡羽与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为“吴中四才子”之一,也是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诸体皆擅,尤以小楷、行书成就为高,其作品取法诸多,整体呈现出一种晋唐温润流美的气韵。

据记载,文征明年长蔡羽约7岁,二人交往甚密,常以诗文交流。《文征明集》中留下二十余处记录,或是与蔡羽游玩同赋,或是文征明访胜归来时所作诗文,如《怀九逵》《小山前对月有怀九逵兼简徐士瞻王履仁履约》等。而蔡羽也在《南馆》《林屋》二集中收录了许多给文征明的诗,如《上巳寄文子征仲》云:“故人东阁多情思,独咏《兰亭》兴未阑。”又如蔡羽《惠山茶会序》云:“尝与衡山文征明、中山唐子重、太原王履约、王履吉谋行。而诸君各有典守,又不敢舍已业以越人境。”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出二人交流频繁,不仅提升了友人之间的诗文创作激情,也体现出吴中文人之间的学术氛围良好。文征明曾追忆:“若都太仆玄敬、祝京兆希哲、黄郡博应龙、朱处士尧民、张文学梦晋、蔡太学九逵及昌国,时皆布衣,皆喜鉴别法书名画,每有所得,必互相品评以为乐。”由此知祝允明、文征明、蔡羽、都穆等人常一起品鉴书画作品,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彼此的书学思想与书法审美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与联系,二人皆主张书法以韵取胜,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如表1所示,笔者从蔡羽与文征明的行书作品中选取一些例字——“秋”“叶”“见”“庭”“看”字进行比较分析。两个“秋”字在用笔上比较相似,笔画劲健挺拔,转折处为方折,前者字形较为方扁,纵向缩短,横向舒展,后者字形較为瘦长,左右两部分较为紧凑;两个“叶”字在字形上略有不同,前者加强了纵势,两点画左近右远,更有空间感,而后者上收下放,两个点画的引带呼应更为舒展,欹侧感强烈;两个“见”字字形极为相似,但字势上略有不同,前者左低右高的势态明显,横画倾斜,最后一笔留出的空间较大,字势平衡又不失灵动,后者在空间的处理上较为匀称,线条饱满;两个“庭”字用笔方圆结合,结字大体相同,前者的首点与横画不相连,两笔画之间留有空间,开合有度,后者横画倾斜营造欹侧之势;关于两个“看”字,在结体的处理上略有不同,前者撇画舒展,突出整体的纵势,强调交代整体笔画的连带细节,后者布白匀称,用笔寓方于圆。

通过对蔡羽与文征明行书例字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在结字的处理与作品的审美倾向上是较为相似的,二人在学书的交往过程中均受到明代中期时代背景的熏染,取法王羲之笔法较为显著。文征明行草书笔法苍茫有劲,平正秀实,骨力劲健,注重法度。蔡羽行书作品整体给人以秀美温润之感,偶有长线,楷、行、草三体参杂。二者作品中不同的是:文书结字舒展,爽朗秀丽,温和又不失秀劲;蔡书字势平整,中宫收紧,笔断意连、笔虚气实的特征尤为明显。他们在学习古法的基础上,均加之个性意趣,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自成家法。

(二)蔡羽与王宠

王宠(1494—1533年),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称蔡羽为师。王宠在《虚太白墓志铭》曾记:“正德庚午后,余师受《易》林屋先生所,时先生寓吴城马禅禅舍,舍主僧即虚白也。”可见王宠兄弟二人曾拜蔡羽为师,蔡羽对王宠的书法艺术追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明史》也记载:“(王宠)少学与蔡羽,居林屋者三年,既而读书石湖,……行楷得晋法,书无所不观。”此外,在《雅宜山人集》中,王宠也常以蔡为师相称,如《秋日侍蔡师宴汤二子重》《赠曲岩山人蔡师古》等。王宠曾写小楷书册《林翁蔡尊师、衡山文丈偕计北征轺车齐发敬呈四首》,据内容是王宠送给“林翁蔡师衡山文丈”北上的四首赠别诗,其一曰:“山河千里目,师友百年心。”王宠怀着对恩师真挚的感激之情,希冀恩师能亲贤能,实壮志。因此,蔡羽是王宠在学书道路上的一位重要的启蒙老师,二人之间明显存在着直接的师承关系。

蔡羽在《林屋集》卷十二中《春夜话别序》也曾道:“时为弘治戊申,忘其日月,晚得三友,为太原王守暨弟宠,中山汤子子重,……见之日必相考德问学,讲艺赋咏,乃退暇之日,必就佳山水游息临观焉。”由此知,蔡羽与王宠之间亦师亦友,见面时常吟诗作赋,相谈甚欢,交流密切。明代诗人袁袠尝论王宠:“友文(徵明)德乃进,师逵(九逵)业以精。”蔡羽对于王宠的学业影响深远,其清高于世的精神追求和远阔空灵的审美思想一直深深感染着王宠。

笔者选取蔡羽与王宠的行书作品例字(表2)进行比较,通过局部对比来分析二者的联系。对比两个“声”字,二者在结字上都较长,最后一笔竖画舒展,前者倾斜角度取斜势,提按明显,转折处较为灵活,后者结字紧凑,上紧下松;两个“虚”字在结字上较为相似,首点与下半部不相连,使转圆转,前者结字更为端正,牵丝映带舒展流畅,后者欹侧明显;“新”字的结体略有不同,前者宽扁,通过横画的长短不同来表现结字的收放,后者瘦长,强调最后一笔的舒展,提按变化明显;两个“旷”字在结体的安排上略有不同,王书将“日”字写长,字势平稳,营造出一种平和端正之感,蔡书则是将偏旁写小,居左上,但二者在对于右半部的处理上又有相似之处,均取斜势,线条遒劲有力,方圆兼备;观两个“坐”字,二者均采用点状处理,只是在点画的形态上采用不同的处理,大体的字势结构极为相似。

由以上例字可以得出,在书法特征与审美倾向方面,王宠与其师蔡羽是极其相似的,尤其表现在王宠早期的书风上,其古雅空灵、萧散含蓄的书风明显受蔡羽的影响,亦取法逾越元宋,由隋唐直接魏晋,由此也可窥探其直接的师承关系。蔡羽对王宠的影响深远,在王宠启蒙时期埋下了向“二王”一脉书风深入学习的种子,是其学书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结语

蔡羽与文征明、祝允明、王宠等人交往密切,书信往来频繁,由此我们也可以窥探出他们之间在交游与日常书信中,自然也是可以见到对方的书写真迹。在耳濡目染的交往过程中,蔡羽的书学思想及书法审美必然受到这个文艺群体的熏染。本文通过将蔡羽与同时期的书家文征明、王宠的作品单字特征及书学审美倾向进行直接比较,也窥探出他们在书风上是互相影响的,蔡羽的书学观念也与当时崇尚晋唐风韵的书法取法风尚是相契合的。

参考文献:

[1]王宠.雅宜山人集[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92.

[2]王宠.王雅宜诗文稿墨迹册[Z].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3]蔡羽.林屋集[Z].嘉靖八年刻本.上海圖书馆藏.

[4]袁袠.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Z].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

[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6]张廷玉.明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邢玉茹,硕士,西安思源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书法教育。

猜你喜欢
文征明交游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文征明习字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文征明《草堂十志》可为字帖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文征明 雨馀春树图诗》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
黄公渚与周至元交游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