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文人山水笔墨发展研究

2024-05-25 12:12张文馨张传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笔墨

张文馨 张传友

摘 要: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语言和形式之一,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引领着中国画的发展,反映了文人画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成功塑造了东方艺术的独特形象。阐述宋代至清代各个时期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特点。明代董其昌以笔墨风格为标准,将唐代以来的山水画分南北二宗,南宗以王维为首,董源、李成、范宽为代表,后经宋代米芾和米友仁、元代四家、明代文征明和沈周等加以发展,从而奠定了南宗画派繁荣的基础。最后分析当代山水画家代表刘国松的笔墨特征,期望当代创作者能够尽快回归到按照中国画的艺术方式不断创新,结合学习南宗文人山水笔墨的同时,使作品既具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笔墨;南宗文人山水画;当代山水笔墨

一、两宋文人山水笔墨

两宋时期,南宗文人山水笔墨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在笔墨技法的运用和画面意境的营造上,都体现了南宗文人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笔墨运用上,他们注重表现江南山水的平淡天真和轻烟淡岚的气象。其笔墨风格圆柔疏散,多呈线型结构,倾向于自如随意。在技法运用上,南宗画家常用“积墨法”,重渲染,画面相对精简。南宗文人山水画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画家们用密密的、或长或短的、有柔性的线条来表现山石的凹凸,形成了长短披麻皴、荷叶皴等独特的皴法。此外,南宗文人山水画还善于表现低矮山丘、平沙浅渚等景致。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墨和构图,将洲汀掩映、烟雾缭绕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笔墨风格不仅与“老庄”以柔克刚的思想相吻合,还适合文人抒发幽雅的情怀。

北宋时期,南宗山水画以强烈的笔触,通过纵向用笔突出山体的高大和纵深感,强调“高远”的效果。在树木的刻画中,画家采用笔多墨少的方式,通过远近空间关系处理不同浓淡的墨色,用虚笔逐层刻画山体,清晰地呈现山体空间布局。例如南宗山水画代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他运用均匀的直线勾勒山石轮廓,以中锋用笔勾勒山体的外形,并通过雨点皴的技法组合描绘山石的结构,将雨点皴的力量集中于笔锋,以反复皴擦和点染的手法,强调山石的纹理和结构。通过这种皴法的笔触组合,展现了范宽在整体构图中统一的笔墨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作品中,范宽对树木的描绘同样具备整体性和装饰性。远处的松树呈树丛状,运用了丰富变化的点、浓淡相间的组合;而近处的树木种类繁多,形态高大。此外,画家巧妙地运用适度粗细的线条勾勒树洞,通过皴擦表现树木的质感,与整体的山水景象相辉映。范宽通过烘染和留白等技法,使画中的烟云部分呈现出统一的视觉效果。范宽在这幅作品中,展示了独特的笔墨技法,同时传达了其尚“道”的精神内涵。

南宋时期,南宗山水画更加强调线条与墨色的紧密结合,通过浓墨处的实笔和淡墨处的虚化,实现笔随墨的效果。画家以横向用笔为主,有利于表现山体的连绵和平远感。南宗山水画的墨法灵动多变,黑白对比强烈,巧妙地展现了江南山川的连绵起伏,整体画面呈现生动和谐之美。例如,南宋画家米友仁与其父米芾共同创立了“米家山水”的山水画样式。他格外重视用墨,在“泼墨”“淡墨轻岚”“水墨渲染”等前人墨法的基础上,又加以积墨、破墨的墨法,以墨的浓淡与笔法的运用表现江南山水烟云变幻、苍茫雨雾、空旷悠远的景象。米友仁的笔墨运用自如,他巧妙地将横点技巧融于“落茄皴”中,简洁而富有深意。后世将他的绘画风格誉为“米氏云山”。以作品《潇湘奇观图》为例,米友仁采用了大笔触的有力笔法来泼染水墨,其墨随笔行,笔墨相生。画面中,既有纵向、横向,以及不规则的破笔点,又有连贯而多变的线条。云山以泼墨并参以积墨和破墨的墨法,其紧要处,又常以焦墨提神。这种用“落茄皴”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画,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米友仁将笔与墨相结合,使得作品既有润泽的质感又不乏特殊的精神氛围。

二、元代文人山水笔墨

元代是从宋代绘画到明清绘画的一个过渡时期,在文人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元代文人画以诗、书、画、印为四大要素,凝聚了文人隐逸、逍遥、清雅的情怀。另外,书法的引入为绘画注入了新的元素,形成了抑扬顿挫的画面效果,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笔墨表现。文人画家原本以墨戏为主,其中,“以书入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元代南宗文人山水笔墨在继承宋代南宗山水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其艺术特色。在笔墨技法上,元代南宗文人画家在山水画中更加强调笔墨的意境和气韵生动。他们运用草草逸笔,以简练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神韵和气质。笔墨的运用灵活多变,既有干笔皴擦的苍劲,又有湿笔渲染的润泽,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这一时期,南宗画家黄公望采用披麻皴的画法,以中锋用笔展现了浑厚华滋的艺术特色,将内在的皴法和结构作为表现的重点,使轮廓线不再是物象的明确界定。例如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他在描绘山石时,巧妙地将笔墨运用得恰到好处,并采用草篆般的笔法,使山石结构更加清晰,笔墨在表达山石的形态时顺势而为,呈现出自然流畅的效果。同时,画家在部分区域轻描淡写,施以淡墨渲染,通过皴染与石面转折的结合,墨色与山石相融,不留下明显的笔墨痕迹。这种含蓄而简练的笔墨表达使得笔墨成为他表达“意”的媒介,传达了画家内在的气韵和心境,使作品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元代南宗文人画家注重书法神韵和意趣的融入,他们运笔灵活、墨色淋漓,使画面产生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效果。另外,他们将黑白水墨的艺术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

三、明清文人山水笔墨

中国山水画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多种墨法,包括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宿墨、浓墨、淡墨以及渲、染、烘、托等技法。为了表现丰富的物象,元代画家通常使用不同浓淡的墨色进行多次皴擦,到了明代,则开始引入“染”这种技法。明代绘画融合书法的理论和实践激起了时代浪潮。书法用笔的目的在于表达性情,使笔下的物象充满情趣。董其昌认为,以笔墨的精妙来论述的话,山水画绝对不逊色于其他绘画形式。就文人画而言,董其昌强调笔墨的精妙,认为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应该以笔墨的精湛程度来评判。写意画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呈现出的情感与意趣,以及其中隐含的超脱形态及尘世的道法精神,突顯了笔墨的艺术性,使其在自然造化面前独树一帜,展现了中国画笔墨的独特性。例如,明代南宗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通过精妙的线条勾勒、披麻皴和焦墨点苔的处理,巧妙地结合了皴染技法,展现了硬朗而有力的笔意。沈周的笔法刚中有柔,在山石的处理中,通过层层加深的线条堆叠技巧,有力地展现了物体的结构和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他以淡墨双勾树干和浓墨复勾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松树的苍郁和硬朗。在整个画面中,墨色浓、淡、干、湿等的变化自然且层次丰富,具有清新典雅的韵味。明代南宗文人山水画开始逐渐强调笔墨个性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审美情趣,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绘制,成为表达画家情感的媒介,标志了明代开启中国绘画语言丰富表现的新篇章。明代文人画凸显的审美倾向是画家情趣的体现,画家对笔墨审美领域的探索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实践和认识,展现了笔墨独立的审美特性,从而更富情趣地表达了画家的情感,以笔墨之道体现人文关怀,深刻呈现了文人情感的内涵。

清代文人山水画的笔墨造型分为守旧和创新两派。守旧派笔墨造型的程式化延续了明末复古风气,他们注重造型与形式的统一,创作灵感源于对古代艺术的摹仿,并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对当代现实和自然的表现。创新派在笔墨造型中,融合了多种对立统一关系,造就了画面的丰富可读性。

清代“四僧”和“四王”的南宗文人山水笔墨各自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四王”的南宗文人山水笔墨更加注重笔墨的程式化和规范性,追求画面的和谐与平衡。他们的笔墨技法深受董其昌等前代画家的影响,不仅注重笔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和皴擦点染的技法运用,还注重合理的画面造型和构图法则。他们的作品往往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笔墨精细,体现出一种沉静内敛的艺术气质。“四王”具有扎实的笔墨功底,其细密的干笔和层层皴擦的技法所形成的笔墨造型方法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符号,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僧”石涛、石溪、弘仁、八大山人的笔墨造型皆丰富多变,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性与艺术性。他们的南宗文人山水笔墨因个性鲜明、笔墨豪放、意境深远而著称。他们继承了古人的精髓,但不受古代艺术的限制。他们不仅致敬古代先贤,还强调对大自然的深入领悟,使其笔墨造型呈現出独特的艺术性。其中,石涛的笔墨变幻莫测,富有生机;八大山人的笔墨冷峻孤寂,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情怀;石溪和弘仁的笔墨则显得苍劲浑厚,意境幽深。在《临水双松图》中,弘仁运用少皴多勾的笔法描绘山体,以淡润的古秀墨法,为画面注入一股冷逸之气,简约而富有趣味的构图凸显了艺术家在绘画上极高的造诣。画面左下方的两棵松树以中锋用笔勾勒,细致而清淡的描绘展现了松树的灵动秀气,而悬浮在水面上的坡石则以淡墨及很少皴擦的手法呈现低缓的姿态;右上方的山石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简洁而充实,巧妙的留白凸显了松树临水的意境,清雅的墨色彰显了冷寂之感。弘仁充分将笔墨作为情感的寄托,通过表达内心的感悟,强调墨随笔而出的传统绘画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弘仁将墨与笔相互衬托,营造了丰富的意境,传达了师法自然、独辟蹊径的艺术思想,实现了内外统一、形神兼备的表达。

总体来说,“四僧”和“四王”的南宗文人山水笔墨虽然都源于南宗传统,但在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四僧”注重个性和创新,而“四王”更加注重笔墨的程式化和规范性。这种差异使得他们的作品在清代画坛上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面貌,为后世的南宗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借鉴。

四、当代山水笔墨代表——刘国松

当代山水画在继承南宗文人山水笔墨的传统中,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在技法运用上,当代山水画家们不局限于传统的笔墨技法,而是结合现代绘画材料和技法,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此外,当代山水画在主题表现和内涵上,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探索。画家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自然、生命、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使得山水画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风格展现上,既有传统的写实风格,又有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使得当代山水画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画家刘国松是当代山水笔墨的代表,其笔墨特点主要体现在传统书法元素的巧妙运用和对多种实验性技法的探索创新。刘国松将狂草笔法融入画中,强调线条的表现力,为他的画作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息。在“太空系列”作品中,刘国松运用中国传统的对称概念,将圆和弧作为基础线条,营造出抽象而富有几何美感的画面。在实验性的创作中,他尝试运用拓墨法、渍墨法、喷墨法、裱贴法、喷雾法、转印法等多种技法,创造各种富有质感的独特效果。他所研究的“拓墨法”独树一帜,突破了传统的墨色运用方式,通过渗透、滴漏,呈现出一种新颖而自然的艺术形态。刘国松的作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之美,他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实验的融合中,赋予水墨画以新的审美内涵,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五、结语

如今的中国画创作应遵循其发展规律,专注于笔墨本体的创新。百余年来,我们曾在“中西融合”和“借鉴西法”中放弃了中国画的核心元素,包括书法和传统经典,以西方的造型手法和美术理论来引导中国画创作,最终导致中国画失去了其独特的笔墨内涵。我们期望当代创作者能够尽快回归到按照中国画的艺术方式不断创新,结合学习南宗文人山水笔墨的同时,使作品既具传统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今后,要让中国经典传统成为创作的出发点,恢复中国画的笔墨家园,从美术发展史的角度推动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静瑶.两宋山水画中笔墨语言差异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2]潘丰泉.由雄阔肃穆到晓风残月:从造形到写形:文人画笔墨的嬗变[J].中国美术,2016(4):92-95.

[3]李都灵.明清文人山水画笔墨符号的沿革及人文溯源[D].沈阳:沈阳大学,2020.

[4]陈奕.清初“四僧”山水画笔墨语言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5]刘国亮.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研究[J].中国艺术,2012(1):134.

作者简介:

张文馨,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张传友,博士,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史论与批评。

猜你喜欢
笔墨
笔墨童年
石鲁笔墨之变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戎马铿锵 笔墨斑斓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问题答问——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
笔墨与笔墨经验:一个常新的话题
笔墨厨神
笔墨筑大雅 撇捺写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