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中小学德育

2024-05-25 18:20:19胡思遥
南方论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雷锋纪念

胡思遥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0)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德育教育象征,蕴含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有其独特的德育教育功能。自1927 年7 月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适时举办重要历史人物诞辰逝世纪念活动、重要节日纪念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和大型庆典活动,对于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营造中小学德育教育氛围、丰富德育教育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完善德育教育实践与成果总结具有特殊意义,是中小学德育教育应该抓住和利用的契机,也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一、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在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需要依托一些载体,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各项纪念活动,作为重要的内容载体,在德育实践开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1]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对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群体的培养,在中小学开展德育活动是为学生群体筑基固本,

所以德育的载体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各项纪念活动对于中小学学生群体的德育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逐步完善中小学德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丰富经验。纪念活动一直贯穿其中,纪念活动自身也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注意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引导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日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 年,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解决了德育正位的问题。1986 年至1992 年,中国共产党摸着石头过河,开始创建和建立德育的规章制度。如1988 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全校性传统教育活动”,“要开辟教育陈列室,悬挂中国、世界地图和中外名人画像”,文件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体制和制度改革,更加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1992 年至2017 年,中国共产党重塑现代学校德育完整框架与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 年12 月14 日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举办“学雷锋为民服务周活动”。进一步印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要配合革命领袖、革命先烈、著名爱国者的纪念活动及时组织发表和播出纪念文章和歌颂、宣传他们事迹的文艺作品、文艺节目。提倡在大中小学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企事业单位和街道、乡村的文化站、俱乐部等公共活动场所也可以贴挂一些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著名劳动模范的画像、照片。”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和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了中小学德育体制与架构的完整框架与体系。2017 年至今,中小学德育步入新时代。2017 年8 月22 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2019 年11 月1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

中国共产党组织举行各级各类纪念活动,目的就是要组织教育、引导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产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正向情感,这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举行各级各类纪念活动,是对党、国家、社会的历史与现实的教育资源的挖掘、整理与利用。这些纪念活动在对所有人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自身也经过沉淀、提升、完善,成为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实践的重要资源,拓展了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和范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级各类纪念活动经常围绕重要人物、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等角度展开。

二、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德育功能

人所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树立榜样、锻造精神品质的传统,这自身也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使命之一。中国共产党组织进行各级各类重要的纪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教育引导人民。这些纪念活动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小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远大理想。这些纪念活动具有以下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树立精神榜样、锻造精神品格

从小就听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同志就是千千万万个党员中的优秀代表,毛泽东同志亲自为雷锋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高度评价了雷锋这样的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为纪念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优秀党员典范,在1963 年将3 月5 日定为“学习雷锋日”。直至今日广大中小学生仍然坚持学习雷锋同志的为民服务、乐于助人精神,具有德育意义。除了像雷锋这样的优秀个人,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忘记过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所有革命先烈。例如,新中国成立65 周年之际,全国人民迎来了首个“烈士纪念日”;2021 年9 月30 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众多革命烈士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计个人利益、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品质,更是通过纪念活动帮助学生群体树立精神榜样,不断学习、砥砺自我。

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集体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方向的引路人,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总舵手,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头雁。他们的个人魅力、精神品质、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他们既是各项纪念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各项纪念活动的重要核心内容。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就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2]这样的纪念活动不仅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革命贡献和历史地位,也为中小学乃至中华民族的德育提供了重要精神资源。再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精神品格也得到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评价,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3]习近平也提出了纪念邓小平的教育方向,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五个维度高度概括了邓小平的崇高品格情操,也为开展德育实践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精神品格和影响进行剖析并开展相应的纪念活动,可以为中小学学生树立精神榜样、锻造精神品格。

(二)深化历史记忆、培育历史责任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了一个执政党和一个民族的高度。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4],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态度。“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才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知道要到哪里去,才会对民族、地域有情感,才会拥有历史记忆,扛起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历史上的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节日组织举行各级各类纪念活动,引导、教育全国人民取得重要成果。正如2016 年7 月1 日建党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5],2019 年国庆节,中央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召开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国庆阅兵,习近平发表了讲话等。2021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6]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学子提出的要求,既回忆了百年前青年群体在生死存亡时刻的不悔付出,为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画出蓝图,也深化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

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再回顾、再学习,通过纪念活动总结历史经验是历史记忆的再现与深化,也是通过纪念活动进行德育,学生群体可以深化历史理解、加深历史记忆、培育历史情怀、肩负历史责任。通过纪念活动让情景再现中国历史也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生群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可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仰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纪念活动对历史成就的呈现是生发爱国主义情感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建党、建军、建国等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是对党、军队、国家建设的成果的再现与展示,可以大幅度激发学生群体对国家成就的自豪感。“同一代人共有同样的过去,这不仅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强化了他们当下的价值取向。”[7]新时代的学生群体正处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中,他们是红色血脉的赓续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共产主义事业的接力人,纪念活动所展现出的巨大成就是综合国力的进步与最深层的文化自信,是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仰的重要力量。

国庆、建党、建军等重要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组织进行的阅兵仪式是纪念活动中很重要的政治仪式,“仪式不仅具有记忆功能,且可延续社会认同。”[8]例如,2021 年国庆节的阅兵仪式上,各种国产先进装备推陈出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雄壮的国防力量。神采奕奕的军队走过天安门的城楼,学生群体自然也会欢欣鼓舞,感到振奋人心,从中感受了国家的日益富强、民族走向复兴,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正确性,促成爱国情感生成。这些纪念活动会显著加强化中小学生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群体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仰,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德育途径

纪念活动在德育实践中的开展角度是多维度的,常见的可以主要分为时间纪念维度、空间纪念维度和生活纪念维度,让德育实践给中小学学生群体留下更丰富、更立体的印象,取得更非同凡响的教育效果。

纪念活动可以在时间纪念维度提供德育途径。主要体现在“节”和“日”的德育功能:“节”既有春节、元宵、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也有劳动节、儿童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中国共产党通过传统重要的“节”开展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群了解历史、赓续血脉。“日”既有学习雷锋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革命纪念日,也有“国家安全日”“禁毒日”等主题日。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些革命主题开展德育实践,教育学生群体铭记先烈、不忘苦难。时间纪念维度的德育教育具有规律性,能反复灌输理念,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

纪念活动可以在空间纪念维度提供德育途径。如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历史博物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公共场所开展德育实践,引导学生群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如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纪念馆(碑、牌坊)等革命场地开展德育实践,激发学生群体发扬优秀革命传统。空间纪念维度的德育具有现实性,能保存历史记忆,给学生群体 更为直观的印象。

纪念活动也可以在生活纪念维度提供德育途径。在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方如板报、墙壁、走廊等,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潜移默化的德育。再如学校的课程设置,结合传统文化、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的崇高信念。生活纪念维度的德育具有普遍性,能润物无声,让学生群体有更全面的印象。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纪念活动证明,利用纪念活动开展中小学德育是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国共产党组织、进行纪念活动与开展中小学德育实践是一致的、一体的。在开展各级各类纪念活动这个过程中,既要贯彻好、渗透好德育的内容以提升、强化纪念活动的意义,更要切实运用好纪念活动,实现、提升、强化德育的效果,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雷锋纪念
纪念九一八
环球时报(2022-09-19)2022-09-19 17:22:10
特别的纪念
环球时报(2022-05-27)2022-05-27 15:21:32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黑龙江气象(2021年1期)2021-05-28 10:36:08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英语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40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伙伴(2019年9期)2019-10-21 11:30:18
我也来两圈
畅谈(2018年18期)2018-10-28 12:07:44
写给雷锋
现代企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7:47
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原因论述的演变——以抗战胜利以来历次纪念活动的论述为中心
江汉论坛(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