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西藏精神”浸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与价值指向

2024-05-24 20:40祁方圆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西藏共同体中华民族

祁方圆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西藏工作必须以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弦歌不辍、赓续向前于时代语境里的伟大论断创举,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夯实民族团结的先手棋和主动战。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国家重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藏以“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赓续红色血脉,以“老西藏精神”传递出的多民族团结互助建设西藏的共同历史记忆浸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新时代西藏社会建设。

一、嵌合共生:“老西藏精神”与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引导中华各族儿女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西藏的恢弘史诗是中华儿女共同谱写的,“老西藏精神”的历史形成与精神内涵正是内蕴着各民族儿女同力协契、命运与共的精神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在体认彼此生存发展的共性条件与历史基础上,秉持共善价值规范与能动维护意愿的复兴凝聚心态。[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着力强化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4]“老西藏精神”诞生于上世纪50 年代,在90年代至新世纪初,经过几次总结提炼被最终明确下来。在和平解放西藏、民主建设西藏的艰苦奋斗中,党带领进藏部队、援藏干部与西藏各族人民同力协契,淬炼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雪域高原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过程中,“老西藏精神”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老西藏精神”与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合共生。以“五个特别”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西藏构筑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信仰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四个与共”同频共振,汇聚而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超越人类生存极限的生命禁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老西藏”们缺氧不缺精神,领导西藏各民族实现和平解放,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浸润西藏、扎根雪域,形成休戚与共的“信仰共同体”;“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西藏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封建农奴制下的西藏,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老西藏”们肩负起“对外反蚕食,对内反分裂”的重任,艰苦不怕吃苦,护卫高原,架构起生死与共的“安全共同体”;西藏自治区有四十多个民族,“老西藏”们亦是来自不同民族,援藏官兵、干部等在解放和经营西藏的过程中,与藏族人民荣辱与共,尊重西藏各民族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学习优秀文化,逐渐提升各民族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同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援藏战士们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老西藏精神”的鲜明表征,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的征途,载满中华大家庭的命运与共,汇聚起壮阔的“命运共同体”。

二、关系厘析:“老西藏精神”浸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

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5]“老西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同源、历史同根、实践同行,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定力、动力、合力。

(一)理论同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同体概念,共同体内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共同体成员进行集体劳动,劳动成果由集体共享。源于私有制下“共同利益”与“私人利益”矛盾,衍生了“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我国民族工作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是“真正共同体”理论的具体化。解放前的西藏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人民饱受剥削压迫。“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消灭农奴制,进行民主改革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为纲,分析西藏特殊区情,做出的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因此,在实践中锻造而生的“老西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同源,“老西藏精神”内含的理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西藏缩影,其理论创新成果,具化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理论补给。

(二)历史同根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清晰的历史脉络,一部中国史亦是一部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提振史。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自古就有。几千年来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手足相亲、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大家庭;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后“救亡图存”“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提出,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革命实践,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向“自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展现出中华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亲近的大团结盛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赓续、升华。历史上,藏民族曾同各族人民共御外侵,为捍卫国家统一英勇战斗,各族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高涨,但西藏却依旧处于封建农奴制度的黑暗统治之下,“老西藏精神”是党和各族人民在此背景下前赴后继、艰辛作战于高原的精神凝聚,包含着各民族的团结一致、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怀。“老西藏精神”锻造于中华民族百年征程之中,承载着革命历史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洪浪中的一脉支流,两者“历史同根”。

(三)实践同行

党的二十大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论断是党在民族工作具体实践中逐渐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铺展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历程,形成于近代革命、改革的百年征途,完善于当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征程,也终将绽放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新篇章。“老西藏精神”是在以十八军为首的“老西藏”们立足于西藏特殊实际,同藏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在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它萌芽于实践、弘扬于实践、终将用之于实践,西藏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自治区以落实“四件大事”“四个确保”的治藏方略,作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工作部署,助力西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建设繁荣团结富强美丽的社会主义时代化现代化的新西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老西藏精神”与“铸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同行,前者以意识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西藏和平解放中的伟大实践,涵括于党带领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百年征途中凝铸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

三、时代使命:“老西藏精神”浸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指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构筑而成的,包含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老西藏精神”浸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推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传递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意蕴的多维时代表达。

(一)夯实政治共同体,坚定党的领导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历时性的政治共同体。[7]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党中心模式”凝聚人民的具体方式[8],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为民而生、因民而兴,领导人民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

“老西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赢得和平解放中淬砺而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二次长征的英雄主义气魄,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足迹。中国共产党凝聚西藏各族人民,发挥各民族团结伟力,在西藏革命中取得伟大胜利,使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生死相依的民族共同体。党始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救人民于水火,坚定了人民群众的选择,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制定方针政策中,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西藏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党战略部署的正确性、科学性,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以及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因此,以“老西藏精神”为载体的中国共产党人于西藏的伟大实践,强化了西藏乃至我国亿万人民的政治认同,助力构建团结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二)发展经济共同体,促进经济繁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老西藏精神”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老西藏精神”底蕴深厚,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所表现出的守望相助、艰苦创业、公平正义等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的稳固起到关键作用。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结束西藏农奴制压迫,使人人平等自由,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彰显了党的公平正义思想。面对新时代功利主义、利益主义滋生充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老西藏精神”中的公平正义思想,有力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源的民主性、公平性,对改善市场经济环境不良现象具有积极导向作用;其次,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改善落后面貌,党中央号召各省市支援西藏,弘扬“老西藏精神”,加快西藏经济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缩小了各民族发展差距,展示出各民族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经济层面的共同体理念;最后,“老西藏精神”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自立自强的精神,有助于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垄断主义等不良风气,营造向好的经济秩序,发展共建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三)深化文化共同体,加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9]推进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建立,首先要引导人民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老西藏精神”作为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西藏各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资源,党中央多次强调弘扬“老西藏精神”,并将其纳入党的精神谱系,表明对其价值意义的高度肯定,“老西藏精神”以其革命性、人民性增强西藏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其次,要强化各民族文化认同。“老西藏精神”涵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印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实践中建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后,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撑[10],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孕育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者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凝练,深刻影响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开展。“老西藏精神”的内蕴融汇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并以真实可感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化,有利于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深化各民族血脉相连的文化共同体。

(四)强化命运共同体,厚植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意识到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连、生死相依至关重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处于“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承担着拱卫祖国西南边陲的使命。高原雪域、珠峰背脊上,行军部队始终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外反蚕食、对内反分裂”为解放西藏浴血奋战。“老西藏”们的无私奉献、责任担当有助于唤醒民族记忆、培育家国情怀、凝聚民族伟力。“有幸高原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老西藏精神”熔铸于中华儿女共御外侮的革命斗争之中,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11]立足时代语境,必须弘扬“老西藏精神”,使其在新时代历久弥新,不断浸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力量。

猜你喜欢
西藏共同体中华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