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林尼治,遇见“卡蒂萨克”

2024-05-24 17:37:27左如
茶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格林尼治卡蒂萨克

左如

自17世纪起,因为茶,英国与远隔重洋的东方文明古国一一中国“香”逢。也因为茶,两国兵刃相见。茶这一枚香叶背后,是嗜好的追逐、财富的竞逐,也是中英、东西方的较量。

“卡蒂萨克”号,赫赫有名的运茶飞剪船,曾8次跨越大半个地球,往来于中国与英国间,亲历并见证了19世纪全球茶叶贸易的繁盛。历150余载风霜雪雨的它,如今静静停靠在泰晤士河畔,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风云变幻,沧桑沉浮。

01

女巫的短衫

密如蛛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把我们从伦敦闹市区带到了位于郊区的格林尼治。这座在地理课本中反复被提及的名城,是世界时间的起点,也是伦敦的东方门户。

从伦敦轻轨(DLR)下车,穿过一条热闹的街巷,一艘巨大的帆船赫然眼前。高耸入云的桅杆,密密麻麻的绳索,矗立在西半球初冬的暖阳里。船头朝向泰晤士河,一如当年,正要扬帆起航。

这艘3桅式巨轮,名叫(Cutty Sark),又名“短衬衫”号、“克里斯蒂克”号。于1869年正式建成,已有150多岁了,是目前存世的最古老帆船。64.7米长的船身,921吨的运载量,17.15节的航速,曾是19世纪70年代全球航速最快的帆船,有“顺风威士忌”之称。“Cutty Sark”得名于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代表作《Tam O'Shanter》。诗中,讲述了一个名叫泰姆(Tam)的农民被女巫南妮(Nannie)追赶。她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短衫,在苏格兰语中,短衫就叫“Cutty Sark”。船头的雕像,正是她本尊。“卡蒂萨克”原为船运巨头约翰·威利斯(JohnWillis)斥资16150英镑订制。1870年2月16日,它装满酒和手工制品,启航前往中国上海。7个多月(10月13日)后,它运回了1,305,812磅(约60万千克)茶。在此后7年时间里,它又七次往返于两国间。无一例外,返航的船舱里装的都是茶!更确切地说,是财富!

中英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长期以来,英国人对茶这种致瘾性饮品保持旺盛的需求,而英国工业制品却很难敲开中国的市场。尽管茶叶生意让英国海商们都赚到了钱,但,巨额的贸易逆差,让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为了破局,英国人绞尽脑汁。最后,他们用另一种“瘾品”一一鸦片,成功地扭转了两国贸易不对称的局面。

白银是回流了,战争的种子却埋下了。清政府的“以茶制夷”及禁烟硝烟运动,最终让两国兵戎相见。

在船坚炮利面前,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竟不堪一击,一败涂地。除割地赔款外,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大沿海口岸,被迫开放自由贸易。

02

命运多坎坷

于英国而言,战争的“果实”很丰硕:损失获赔,殖民版图“上新”,运茶也更便利了。通商的“五口”,一度帆樯如云,舳舻相接。

1866年,在福州马尾罗星塔下的洋面,还曾上演了一场运茶船的速度与激情。“火十字”号(FieryCross)、“羚羊”号(Ariel)、“太平”号(Taeping)和“赛里斯”号(Serica)等4艘英国运茶飞剪船从福州出发,跨越14000多公里,展开激烈角逐。3个多月后,“太平”号仅以领先20分钟的优势先于“羚羊”号驶入泰晤士河河口,两位船长分享了100英镑的奖金。

“卡蒂萨克”虽没有参赛,却是英国造的、最快的运茶船,并为英国飞剪船黄金时代划上圆满的句号。最快的一次,从汉口到伦敦,只用了109天。1871年,它也抵达福州,将产自闽江上游的武夷茶运回伦敦。

就在“卡蒂萨克”下水的当年,苏伊士运河也正式通航,蒸汽动力船以更快的速度驶入大清帝国,将新采制的茶运抵伦敦,获得更高的利润。当初为运茶竞速而生的飞剪船开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生的“卡蒂萨克”亦是命运多舛。

1878年時,从更快速的蒸汽船中尝到甜头的茶商们,几乎对“卡蒂萨克”号失去了兴趣。昔日的无限风光,慢慢黯淡下去。运了近十年的茶后,“卡蒂萨克”号便转向澳洲运羊毛。尽管如此,这也无法掩盖它的优秀。往返英澳一次仅需12周,足足比同类的所有船只快了1个月。

可惜,好景也不长。19世纪末,面对蒸汽船的竞争,“卡蒂萨克”号几乎没有优势。1895年,它被一家葡萄牙公司买下,改名为“费雷拉”(Ferreira)号。后又几度易主,几度更名。终于在1922年,重新回到了英国人手中。此间,除了运货,还被用作训练船。

1923年,它又恢复了最初的名字。1954年,它被转入格林尼治的干船坞,辟为博物馆。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它又遭遇了两次大火的浩劫(2007年5月2日和2014年10月19日)。

幸运的是,它都“浴火”重生了。2012年4月25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钻禧(登基60周年)庆典时,它重新向公众开放。

03

“浴火”重生

虽两度遭遇火灾,但它还完整保留了当年船体的90%,与皇家天文台、国家海事博物馆、女王宫一样,是皇家格林尼治博物馆的一部分,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整艘船,就是一个博物馆。进入船体的刹那,就被深深震撼了。为减轻龙骨的压力、尽可能保持它独特的形状,整个船体被吊高33米。设计师用黄铜装饰船腹,在玻璃钢格折射进来的光线中,锃亮锃亮的。20根钢柱,牢牢地撑起船座,交织出硬朗有力的线条。

游客们行走在船下,如同置身于海底,以仰望的视角,感受它巨大的体量与厚重的历史。

光线相对充足的中庭,是一处画廊,展示着一些雕塑和当地艺术品。下层甲板,复原了当年堆满茶箱的情景。茶箱上贴着茶名,小种茶、屯溪茶、花橙白毫、功夫茶等等,全是18-19世纪最热销的品种。

不难想象,100多年前,当“卡蒂萨克”满载茶叶,驶离港口时,全船人的脸上一定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因为在甲板下,是一箱箱有香气、有滋味的“黄金”。

其实,每到一处,使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当年当时的情形:舱外,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翻浪涌;舱内,饮酒,喝下午茶,做着发财梦……

百年倏忽,古船新生。或漫步徜徉,细细品读历史;或一路沿着促狭的金属楼梯,来到主甲板,亲自掌舵,体验一番当年乘风破浪的快意与豪情;或临窗而坐,一边欣赏泰晤士河的柔波,一边静享经典英国下午茶……当然,也可以发呆。若在百年古船里吃晚餐或举办婚礼,是不是更酷炫?请放心,“女巫”会帮你实现愿望。

伫立于船前,我抬眼凝望。桅杆上的绳索,在和煦的风里,富有节奏地摆动。我仿佛又看见——它鼓满了风帆,整装待发。

如果时空可以转换,我一定要搭“顺风船”回家。

责任编辑/杨巍 美术编辑/蔡林

猜你喜欢
格林尼治卡蒂萨克
伯格曼《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分析
名作欣赏(2023年18期)2023-09-28 11:13:03
清前期内札萨克蒙古贵族封号及其演变
美国的金融精英为何纷纷离开格林尼治
英语文摘(2020年5期)2020-09-21 09:26:38
品鉴一款法国波尔多弗龙萨克的酒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20
送给世界一棵卷心菜
2016年第三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国际太空(2016年12期)2017-01-18 02:03:52
世界上最矮小夫妻
中老年健康(2016年9期)2016-11-18 15:25:16
发展中的札萨克中心卫生院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0
送给世界一棵卷心菜
偏离正确位置131年的格林尼治子午线
知识窗(2015年11期)2015-05-14 0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