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不同于传统美声唱法,要求歌者在具有扎实的唱功基础之上,还要根据流行唱法的风格和特点,调整自己的演唱方法和演唱状态。很多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流行演唱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就会片面地认为,流行歌曲演唱的“门槛”较低。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能唱”和“唱好”是两个概念,只有从事多年流行演唱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流行唱法在舞台实践中想要表达出理想的效果是比较难的事情。如文章开头所说,由于流行演唱的每一种风格基本上都有其特有的演唱处理方式,所以面对每一种风格的时候,要有不同的演唱方法。下文要通过近年来流行的演唱方法——气声和弱唱对歌曲进行分析,也是笔者多年来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气声和弱唱本质上可以分开解析,但是在演唱实践中,气声和弱唱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在歌唱中同时或连贯运用才能呈现出最佳效果,所以合并解析更为有意义。
一、气声和弱唱的练习方法和演唱特点
(一)气声和弱唱的练习方法
气声和弱唱的原理是在发声的时候,让声带略微松开,气孔放大,使更多的气流从声带间穿行而过,形成一种气流感。气声和弱唱的难点是在消耗更多气息的同时,还要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集中,不能变成漏气声或松垮的声音。气声和弱唱是一种在歌唱中运用的发声方式及声音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声音轻柔、顺滑,没有一丝杂质。与通常的发声方式相比,后者的声音则是纯净、明亮、有力的。
气声和弱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歌唱修饰技巧,它可以给歌曲增添更多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效果。气声和弱唱可以表达一种柔和、亲切、轻盈、空灵、飘渺、苍凉、哀伤、无奈、无力、倦怠、慵懒的情绪,也可以增加歌曲的动态变化和层次感,使歌曲更加富有韵味和魅力。通过气声和弱唱,会增加中低音区声音的色彩,在高音区唱出更加轻松的声音状态,或者在长音或跳音的时候保持声音的连贯和流畅。
气声和弱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练习:1.肺活量。气声和弱唱需要消耗更多的气息,所以歌手需要有足够的肺活量,才能保证气息的供应和控制。2.声带控制。气声和弱唱需要让声带松开一定的程度,但不要完全松开,否则就会变成漏气声或垮掉的声音。声带控制的练习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发声方法来实现。3.胸声支撑。气声和弱唱需要在声音轻柔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胸声或胸腔共鸣,才能保证声音的稳定。胸声支撑的练习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姿势和动作来实现,比如腹部向前、横膈膜坠压、气柱抗等等。4.口腔共鸣。气声和弱唱需要将从声带间溜走的气流更大程度地转移到口腔中,才能保证声音的美感和韵味。口腔共鸣的练习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口型和舌位来实现,比如嘴唇轻闭、舌尖轻抵下牙内、上下牙关松开、下腭、颈部、喉腔放松等等。
(二)气声和弱唱的演唱特点及意义
缓推气息弱声演唱的表象确实是让气息缓缓推动减弱音量的弱声唱法,但一定注意的是歌者整体的演唱状态必须是积极的,包括协调、控制、保持、支撑。
所谓的弱声演唱其實并不简单,甚至比共鸣较大的真声演唱还要有难度,因为对于演唱者的控制力要求非常高。流行演唱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近年来的流行音乐作品运用弱声唱法的越来越多,专业学院的老师提倡弱声唱法而不提倡共鸣较大的真声演唱。首先正确的弱声唱法可以摆脱大家错误的演唱习惯,比如过多运用脖子和下巴附近的肌肉导致提喉来挤出声音,弱声唱法很容易去掉这些错误的用力方式。其次,因为迎合当下流行音乐作品特点,弱声演唱更好听,现如今的歌曲尤其在前半段的中低音区部分,要求歌手必须用弱声来演唱,才能更好地去诠释作品的情感。歌唱的意义也确实在于表达情感,老一辈的流行演唱教育者就一直强调要“以情带声”,时至今日,这一重要的观点仍然是众多流行演唱教育工作者课堂上运用的教学用语。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作为流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进步。
多运用气声和弱唱唱法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这种唱法利于保护歌者声带。毕竟歌手都希望可以保持声带的健康,不想越唱嗓子状态越差,从而缩短演唱生涯。演唱者最怕的就是声带状态不够稳定,常年的用嗓过度会导致声带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声带受损很容易在高音区控制不住,从而出现破音现象。所以无论是因为当下作品要求或是为了获得好听且松弛的声音,平时的练习及演唱建议侧重于气声弱唱,时刻让自己有饱满的演唱状态。
二、歌曲《如果呢》的作品分析
《如果呢》是新晋歌手郑润泽的一首流行+R&B风格的作品。该作品为典型的并列单二部曲式,分别为引子(前奏)、主歌(Verse)、导歌(Pre-Chorus)、副歌(Chorus)四部分。整首作品结构工整明了,旋律优美柔和,是一首融合了 R&B风格的抒情流行歌曲。
前奏1—8小节,从 B 调开始为 A 段主歌的演唱作准备。 主歌(Verse)部分9—16小节,分为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为方整性结构的收拢乐段,终止在 B 调主和弦上,其中未出现转调。前奏以钢琴分解和弦作为织体进行铺垫,内敛而平静。从第三小节开始,加入小提琴等弦乐将忧郁悲伤的情绪引出,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调,引出主歌。 A 段主歌的伴奏以柱式和弦为主,伴随演唱者温柔的声线和诉说式的演唱,增强作品的叙事性、倾诉感,这种作曲技法易于烘托氛围,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容易使听者产生共情。导歌部分(Pre-Chorus)17—20小节,这一部分伴奏的织体不再是柱式和弦,而是分解和弦,同时加以吉他弹奏,提高了伴奏的音乐层次感。无论是在音乐角度还是在情感角度都得到了发展,让音乐可以更顺畅地进入副歌。
副歌(Chorus)为 B 调,可分为e、f、g、h 四个部分,为方整性结构收拢乐段,终止在 B 调主和弦上。伴奏加入了贝斯和鼓,在配器上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同时在演奏力度上也得到了提高,整首作品的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旋律流动性增强。 B 段多用切分音节奏与延音技法,使副歌旋律连接更加紧凑,具有流动性与连贯性,在歌者演唱过程中对情绪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人物内心遗憾的感情完全抒发,使乐句层层递进将全曲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该作品为并列单二部曲式。整部作品调性稳定,结构工整,悲伤遗憾的情感贯穿全曲。主歌叙事性强,将歌词以叙述的方式唱出,引出极具感染力的副歌并引起听者共鸣,是一首颇具内涵的抒情作品。
三、气声和弱唱在歌曲《如果呢》中的具体运用
流行演唱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专业知识点,不能只是体现在理论性的文字上,而是要通过更具体、细节的解析歌曲作品,让专业知识点更清晰、易懂,更易于学生或流行音乐爱好者运用到演唱实践中。
接下来通过《如果呢》这首作品,具体解析气声和弱唱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具体运用。首先,在演唱作品时,要针对每一句歌词具体分析,句首字头要气声化,而且要做得明显一些,同时保证每个字都气声处理,例如《如果呢》第一句歌词“看,幻想中的星星,平静与天际”的“中”“的”“际”,这三个字的字头发音分别是“zh”“d”“j”,如果要更好地体现气声化效果,像这三个字的字头就要轻声化,zh音向ch音上过渡一些,d音向t音上过渡一些,j音向q音上过渡,这样的处理,会使字头轻松就能做到气声化,因为zh、d、j字头发音根据它的发音特点是很难做到气声处理的,句尾最后一个字“际”的气声化使得声音通道以气声并开放的状态结束,这为下一句的演唱能保持很好的松弛状态做到良好的铺垫,所以这样的处理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使得整句歌词都在声音通道里流畅地进行。
第二句歌词“听,你说过的话语,是那么平静”,句首字“听”要有明显的字头气声化,“过”字,字头g音向k音上过渡一些,并且字头气声化,“话”字也要做明显的字头气声化,那么句尾字“静”弱唱的同时,字头j音要向q音过渡,做字头气声化处理。第三句、第四句“能记得我的好,也能够忘记我,迟早,我的心里仍屹立着座城堡”。“记”要字头气声化并弱唱,“记”“的”“早”“堡”的演唱也要气声化。其发音过渡分别是:j到q、d到t、z到c、b到p的倾向。接下来的一小段“不知为何,无法感受到你的不舍,你是如何能够,轻易做得到”。句首字“不”,字头明显气声化,并弱唱,“感”“得”“到”“的”“够”“做”,涉及到的过渡音是:b到p、g到k、d到t、z到c。
这首歌的副歌部分笔者重点做了处理设计。前半段“如果说是真的爱我,那为何都说不出口,一大堆的所以然呢,我脑海只剩为什么。”句首“如果说”三个字,字头明显气声化的同时,还要弱唱处理,这一点尤为重要,后面紧跟着的“说”“真的”也都要字头气声化,“真的”还涉及字头过渡音:z到c、d到t,句尾字“口”要弱唱,下一句句首“一大堆”三字中的“一”字头“y”同样是不发音,气声的发音方向以母音发出音标“I”音为目的,“大堆”字头气声发音照旧过渡音为:d到t。“所以”气声并弱唱处理。副歌后半段“就让我放下所有回忆,所有事情不那么清晰,也许,会好,比较。”重点说一下句首字“就”,字头气声化,发音j到q过渡,并且弱唱,会有利于对后面声音更好的控制,并且也能够获得更平稳的声音。“不”“也”“会”“比”这几字除了重点字头气声化的同时,期中“不”和“会”还要弱唱处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副歌部分弱唱处理的意义更为明显,弱唱除了能够帮助演唱者更稳地控制好声音,使声音听起来更加轻松,副歌部分关键词的弱唱处理与声音完全释放相比,情感表达更加浓烈且有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很多歌曲的处理要具体到每一句歌词中,例如《如果呢》这首作品中歌词的发音,要做到字头气声化处理,字头发音就需要借助从浊辅音到清辅音的发音过渡。这就是一直强调的气声和弱唱在歌唱教学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只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演唱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意图,展现作品中的情感,让听者知其意。
参考文献:
[1]楊三峡:《声乐演唱教学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张彩霞:《声乐演唱技能与嗓音保健》,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年版。
[3]张艳、唐胜:《浅析提升流行音乐演唱技巧的有效途径》,《教育前言》2021年第33期。
[4]曲忠坤:《浅析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北方音乐》2016年第2期。
[5]彭鑫:《浅谈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演唱方法与技巧》,《北方音乐》2011年第4期。
尚艳霞 沈阳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