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全力打造河南新兴区域经济中心

2024-05-24 07:24侯隽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省域南阳市南阳

侯隽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在河南省许平南高速公路进入南阳地域之处,这句标语分外醒目。

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决策,赋予南阳新的发展定位: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2024年3月,国务院批复通过《河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提升郑州都市圈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郑州—开封同城化进程,加快洛阳、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目前,河南省希望打造“一主二副”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以期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洛阳市和南阳市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将成为辅助郑州市、共同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为河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为何能脱颖而出、走上前台?多重机遇叠加之际,南阳如何乘势而上,抓住发展机遇?在倾力打造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南阳要怎样筑牢根基、赢得主动?

当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有底子

“如果要给南阳这个城市贴标签,那就是文化厚重、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实力不俗。”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南阳古称“宛”,北倚伏牛,南临汉水,西依秦岭,东连江淮,是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东西接合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分水岭,自古以来便是商家汇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历史典故“三顾茅庐”的发生地。

在河南省的城市中,南阳市域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近1/6;常住人口971万,占河南的1/10,居全省第二。南阳产业基础扎实,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长期在全省居第3位。《2023年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也把郑州、洛阳、南阳排在前3位。

南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要全力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增强吸纳集聚能力和影响力竞争力”。

2022年年中,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给出鲜明定位——“三区一中心一高地”(三区,即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一中心,即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一高地,即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

“南阳市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开局良好,未来可期。”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他认为,从人口、区位、文化底蕴与经济基础等方面综合考量,南阳市是“有底子”的。

“从人口规模看,2022年底,南阳全市常住人口在960万以上,不仅在河南有优势,对比相邻的湖北襄阳、陕西商洛,也优势明显。近千万级别的人口规模,会为南阳带来不可限量的消费潜力。从区位看,南阳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是河南不多的‘公铁空水交通要素齐全的城市之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为区域间的合作和人员往来带来极大便利。从文化底蕴看,南阳有着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三国文化、楚汉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从经济基础看,南阳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发展潜力,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近年,南阳还发展了冶金、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成为河南省的工业重镇。”喻新安如是分析。

强化产业链,科技创新谋突围

产业兴则城市兴。

“虽然资源雄厚,但是对比近年高速发展的襄阳,南阳还缺少龙头企业;再看洛阳,洛阳市是全国非省会城市中,央企众多、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种类繁多、工业结构较完整的城市,南阳与其也有差距。”秦尊文说。

他认为,南阳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放大优势,补齐短板。

事实上,近年来,南阳市政府也加大力度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共抓,着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竞争力。

目前,南阳市政府制定了“工业立市、兴工强市”发展目标,把加快建设特色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摆在首位,全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南阳市科技局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资料显示,南阳着力优化本土产业结构,打造数字光电、防爆电机、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群,打造“5+N”千百亿产业集群,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壮大龙头企业。

此外,南阳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实现了长足进步。

南阳市科技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河南省科技厅发布的《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和河南省社科院发布的《河南双创蓝皮书(2023)》,南阳市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省第 4位。目前,南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638 家,位列全省第四;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5015 家,新增数量位列全省第一;获批5 家省级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南阳产业突围的制胜法宝。南阳乐凯华光、中光学集团等一批南阳传统国企,依靠技术研发,分别在柔性板材、光学镜头等领域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带动上下游细分领域崛起一批行业“小巨人”。

截至2023年10月,南陽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新通过认定240家以上,总量达620家以上,位居全省第三;先后挂牌成立牧原实验室、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等机构,引入多个院士工作站,数量、质量在河南省居于领先位次。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坐禅谷景区

合作谋发展,唱好南襄“双城记”

南阳与襄阳同处南襄盆地,地理文化相近,常常被拿来比较。

此前,网络上有关于“南阳挣钱,襄阳消费”的讨论,起因是襄阳华侨城给南阳人民写了一封信,因为南阳禁放烟花爆竹的原因,邀请南阳人民可以到襄阳华侨城看烟花。此事还引起了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的感慨,他表示,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为什么在南阳挣钱,在襄阳消费?说明南阳的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落后。

近年,襄阳经济高速发展,其不仅与南阳接壤,还是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在社交网络上,两个城市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我们要学习襄阳的长处,人家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的确比我们好。”南阳从事旅游产业的张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从A级旅游景区数量来看,南阳有超过50家A级景区(点),5A级1家;襄阳拥有40多家A级旅游景区,来南阳的游客数量比襄阳多。

“但是人家营销好、服务好,襄阳近年建了影视城,消费单价更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近年来,文旅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日益增多,也是提升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之一。之前淄博、哈尔滨的破圈也让南阳与襄阳这两座都拥有“三国”大IP的城市发力思考,如何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阳和襄阳在城市资源、产业方面具有互补性,例如襄阳如今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南阳则是国内传统汽配产业链较完整的城市之一。文旅上可以合作的地方也很多,如果两地文旅合作,或能取得共赢。不过,两地也需要找准定位,错位发展。”秦尊文表示。

南阳与襄阳正试图由此联手破局。

2023年8月初,湖北襄阳党政代表团一行到南阳考察调研,深化南阳襄阳合作,共同打造襄南双城经济圈。8月23日,南阳市党政考察团赴襄阳市考察,举行南阳·襄阳工作座谈会,携手合作,推动两地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高悬在南阳武侯祠庙堂之上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的名联。新时代的南阳与襄阳,早已不再是三国之争的焦点。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地交通便捷、产业相融,正同心协力唱好“南襄双城记”。

猜你喜欢
省域南阳市南阳
省域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可信管控技术应用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市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