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符娟
好的预设活动与生成性活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随着需要变化的,只不过生成性活动的变化更灵活、更多样,而预设活动的变化更多基于原先的活动在逐步改进。好的预设活动虽然是幼儿园、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但并不代表不可更改,预设活动每学年都需要反思调整,根据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幼儿经验等调整具体的活动内容。
好的活动是基于幼儿需求,能明确指向幼儿某个发展经验的,例如大班预设主题“我们毕业了”,具有非常显著的幼儿在幼小衔接方面必须获得的经验,在活动开展前,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分析活动目标,预备活动内容和活动实施策略,结合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运用高阶问题逐步深入推动幼儿经验的提升。
好的主题中每一个活动之间是有经验链接的,是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追随着幼儿的经验发展,具有显著的逻辑脉络和逐步深入学习路径的,每个教学活动的学习策略也是以探究式、游戏化学习方式为主,不是简单的教师说教。
生成活动并不是无中生有,可以是结合季节、节气生成的,可以是结合周边生活环境生成的,可以是结合当地风俗生成的,或者在预设的大主题下生发出来的小主题。例如主题“春天来了”,这是一个经典的预设课程的主题,里面囊括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可能是唱一首春天的儿歌,听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画一幅春天的画等,每个班开展的活动都大同小异,看似是一个完整的主题,但活动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经验线索链接,是典型的偏小学化的分科教学模式。而科学的活动开展模式应该是每个班都有其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可能透过“春雨”来探索春天,有的可能透过春天常见的花朵来认识春天,有的可能透过探索昆虫来认识春天等。
预设主题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作为教师的生成活动教学资源库,教师根据需要从预设资源库中选取和生成探索内容相关的活动来支持幼儿,将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
新教师和成长型教师在做生成主题前需要先跟着经验型、成熟型教师做主题,充分了解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备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倾听儿童,如何科学有效地追随儿童,分析每一次活动对于幼儿的价值,以及活动后对整个主题活动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幼儿在主题中所获得的发展是否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
在确定开展一个主题前,教师要针对主题做大量的活动审议、查找资料、分析幼儿需求等准备工作,带着“干货”去倾听和反馈。生成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经验也来源于平时在集体教学活动和专业学习上的积累,不同领域的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提问范式,在专业的教师书籍中都是有所陈述的。
生长点,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在活动中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生长。一个主题活动不需要面面俱到且每个领域都深度涉及,它必然有一个核心的领域生长点,如探索“光影”的主题,它的核心生长点必然是科学领域,其次可能是艺术领域、健康领域等,那教师要提前针对重点领域分析幼儿的生长点,以期在之后开展主题活动时分析在这一主题中依据幼儿目前的经验探究的程度可以去到哪里。
每一个生成活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为之后开展新的生成活动提供思路。将一个幼儿园内所有的生成活动汇集到一起进行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园本教研形式,因为所有的生成活动都来源于自身幼儿园,对园内所有教师来说都具备良好的参考价值,教师们可以从中收集自己没关注到或忽略的教育资源,为自己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打开思路。
好的课程应该是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我们不是要简单地改变课程的来源,而是要改变教师开展活动的策略、幼儿学习的方式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果教师的理念是科学的,不论是生成性活动抑或预设活动,教师都能和幼儿一起呈现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