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东风实验学校 林丹妮
作为一线班主任,本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劳动教育和班级管理是相得益彰的。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品质,更有利于班级的有效管理。针对目前初中生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不利于劳动素质的培养等问题,本人将从以下两大方面提出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意和动手能力,倡导学科融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倾向,布置不同的劳动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劳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例如,本人在“文明校园,你我共创”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设计了一份详细的劳动作业清单,给每一个学生都安排了劳动任务。
我校每周三下午都会在初一级开设校本课程,其中“民俗实践有传承”、“芳草研习社”、“中国多彩民居”等课程都与劳动教育进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民俗实践有传承”系列活动,包括立春制作“二十四节气”万花筒,春节剪窗花、“百联迎春”——现场挥春活动,清明节折纸花,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中秋节做月饼、制作灯笼,冬至做汤圆。“芳草研习社”融合生物学科,指导学生利用植物纤维进行简易人工造纸。“中国多彩民居”融合地理学科,指导学生根据传统民居特点手工搭建客家围龙屋、西关大屋、吊脚楼等特殊民居模型。
为了不使家务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本人借助家长会,强调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转变家长“学习至上”进而包办一切家务劳动的传统观念。再由学校层面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家长行使监督权,帮助学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本人通过开展“我是家中一分子”“传递温情的老火靓汤”“大扫除,迎新年”“挥春贴联,迎新纳福”“利是封上显文化”等系列活动,开展家校协作,进行劳动教育,并要求学生填写“家务劳动活动记录反馈表”,由家长作见证,真正落实家务劳动的完成度。借此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家庭主人翁意识,实现劳动教育与家校共育理念的融合。
学生劳动评价多元体系的建构,重点从劳动主体、劳动内容、劳动时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主体中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实践负责人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比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劳动教育反馈机制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和学校反馈三个方面,其中自评互评包括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每位学生都要填写《劳动教育自评互评表》,从“设计创意”“劳动态度”“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每个方面都分为A、B、C 三个等级。先学生自评,再由小组成员互评,最后由教师给出评定。学生还要根据自己在劳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撰写自我反思,这就是质性评价。家长评价可以利用“问卷星”进行反馈,学校层面则可以根据学生在劳动中的综合表现,评选出“爱班之星”和“劳动之星”,加以表彰。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整体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客观记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为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或参考。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这个综合测评非常重视,其中有好几个重要观测点是与劳动教育相关的。
“红领巾奖章”中的基础章是人人皆可争取的,里面的劳动章、奉献章可以对应劳动教育,作为相应的荣誉表彰。特色章里的“劳动之星”则可用来表彰在劳动方面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可在班里设立一个“星级英雄榜”,下面分设的“爱班之星”、“劳动之星”、“挑战之星”、“科技之星”等皆可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推选并表彰班级内的劳动积极分子,为学校及区一级少先队的争章活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