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度陪伴孩子?

2024-05-23 00:00:00胡运玲
妇女生活 2024年4期
关键词:卡牌小宝陪伴

主持人语:

如今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即便是一些全职妈妈,有时间陪孩子,也可能因为方法不当,对孩子的陪伴常常流于表面,缺少深度。心理学家指出,长期缺乏深度陪伴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成长极为不利。

“陪着”不等于“陪伴”

(余女士,31岁,全职妈妈)

我有两个孩子,在家全职带娃。当初我放弃工作就是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以前我只是跟孩子在一起,“陪着”他们,而不是全身心地“陪伴”他们。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正陪大宝写作业,突然意识到好半天没听到小宝的动静了,便去看看他在干什么。只听他在自己房间里嘀嘀咕咕,我悄悄走过去一看,他正在玩卡牌,左手握一张卡牌当自己出牌,右手握一张卡牌当对手出牌。突然,他兴奋地喊了一声:“妈妈,我赢了!”我以为他发现了我,刚想回应,却发现他对面放着一个相框,是我的结婚照,他是在对着照片叫妈妈。更让我吃惊的是,他还拿起相框对着我的照片亲了一口:“妈妈夸夸我,我赢了!”

我突然泪目!我就在他身边,他却需要靠我的照片陪他一起玩游戏。我又想起之前他多次想让我看他玩卡牌,我都因有事没答应。虽然我全职在家,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也充满焦虑,而且确实太忙——焦虑大宝的学习,忙着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加上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所以真正高质量陪伴小宝的时候很少。

而他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出差,回到家也是累得不想管孩子。有时孩子让爸爸陪玩,爸爸总是让孩子自己玩,他忙着刷手机,对孩子的情况缺乏关注,对孩子的提问回应不及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偶尔陪孩子玩一会儿,也是浮皮潦草地就结束了,根本谈不上有效陪伴。

我一直觉得小宝特别缺陪伴,经常求关注,原因竟然在这儿!我不禁一阵心酸、心疼,赶紧整理一下情绪,上前笑着拉起小宝的手说:“你是不是想让妈妈陪你一起玩卡牌啊?”

小宝说:“是的。可是你要陪姐姐写作业,所以我就让妈妈的照片陪我。”

我搂过小宝:“来,妈妈陪你好好玩一会儿。”

小宝高兴得欢呼起来,认真地给我介绍卡牌,我才知道了卡牌怎么玩,知道了如何分辨卡牌上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知道了他最喜欢的皮卡丘原来就是卡牌上的角色。

那天,我投入地陪小宝玩了半个多小时卡牌,耐心地听他说,积极地与他互动,他特别开心。

我跟小宝约定,以后经常这样陪他玩。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打定主意,以后也要这样全情陪伴大宝,而不只是跟她谈学习,要给她情感上的陪伴,跟她谈心,多了解她的精神需求。

现在想来,我当了多年全职妈妈,真的很不合格,以前只是“陪着”孩子,并不是“陪伴”孩子。希望我的这段经历能让家长们明白:陪孩子要注重深度,必须全情投入,而不是简单地陪在他们身边。

想要陪伴孩子,总能挤出时间

(刘先生,41岁,媒体从业者)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对儿子说:“小熊宝宝,快点儿吃啊,吃完了咱们和熊妈妈一起去散步。熊爸爸有惊喜送给你哦!”

儿子一听高兴不已:“好的爸爸,吃完饭咱们三只小熊又要去散步喽。是什么惊喜啊爸爸?”

我告诉儿子是个秋千。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带儿子在小区散步的时候,他看见别的孩子拿着秋千挂在双杠上玩,他也想要一个,于是我就悄悄给他网购了一个,正好那天快递到了。

吃过饭,我们一家三口先去取快递,然后溜达到小区健身广场,我拆开快递拿出秋千挂到双杠上,让儿子坐上去,我和他妈妈一边一个推着他玩。儿子高兴得尖叫,我们也被他的快乐情绪感染了。妻子突然深情地凑到我耳边说:“我们这样是不是很幸福啊?一家三口相互陪伴,其乐融融。”我笑答:“必须的呀。孩子的童年很短,我们能好好陪伴他的时间不多,所以更应珍惜,高质量地陪伴他。”

儿子听到我们的对话,说:“我喜欢爸爸妈妈陪着我……”

我一直觉得,事业和家庭同样重要,其实我们努力拼事业,不就是为了让家人幸福吗?而一家人相互陪伴就是幸福,尤其对孩子来说。尽管身处快节奏时代,尽管我和妻子都上班,但我们还是每天尽量抽出时间专心陪儿子。因为我俩都明白,陪伴不只是身为父母的责任,更是孩子成长必需的精神食粮。

平时,我儿子由我妈带,我和妻子上班比较远,中午都不回家吃饭,一走一天见不到儿子。正因如此,我和妻子多次讨论如何抽出更多时间好好陪儿子的问题。我们商量出来两个方案:一是每天趁午餐时间跟儿子视频一会儿,或是开一个集体视频会议,为此我还专门教我妈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二是每天晚饭后,我们仨在小区里散步、玩耍。这样就有了我们一家三口单独相处相伴的时光,同时也让我妈休息片刻。其间除非有电话需要接听,我们约定都不看手机。一来能好好陪伴儿子,二来也让自己脱离手机放松一下。这已成了我们家雷打不动的专属陪伴时间,儿子给这段时光取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三只小熊去散步”。

尽管我和妻子不能全天候陪儿子,但因为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给予儿子深度陪伴,我们的亲子关系很和谐,儿子活泼开朗,很有安全感。

我觉得,深度陪伴一定是能让孩子有所得的,不管是心理上、技能上还是思想上,都能让孩子有所提升。这就需要非常投入地陪孩子,与孩子互动,充分调动孩子行为与思维的积极性,比如跟孩子探讨一个他感兴趣的问题,解开他心中的疑惑;或者和孩子一起解决他遇到的难题;或者教他学习一项技能……即便是陪孩子聊聊天,花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只要聊得深入,也能给孩子情感上的满足。

作为家长,不能把生活节奏快作为疏于陪伴孩子的理由,应自觉放慢脚步,用心、用情、用关注的目光锁定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光,陪孩子走过他们短暂的童年。

快节奏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陪伴?

(蔡女士,39岁,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者)

所谓深度陪伴,概括地讲,就是在陪伴孩子时放下其他事务,全情投入,通过独处、情感连接、用心观察和理解孩子、积极跟孩子互动、观察孩子的行为、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和维护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信任关系。它是一个能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愉悦的过程。

对孩子深度陪伴的好处不言而喻,孩子缺乏深度陪伴的危害也显而易见。从心理学层面分析,长期缺乏深度陪伴的孩子,由于感受不到充足的爱,缺乏安全感,情感会日渐淡漠,容易患上孤僻症及情感饥渴症。孩子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就难以融入环境。而且,孩子为了打发无聊时间,会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沉迷游戏和网络。总之,它的危害极大。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度陪伴孩子呢?

方法1:运用番茄工作法提高陪伴效率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因在发明这个方法时用了番茄形状的时钟计时而得名。该方法通过设定计划、排除干扰,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一件事。

家长可运用番茄工作法,先找出一小段空余时间,然后在心里计划好这段时间陪孩子做什么,评估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预先排除其他干扰,然后开始计时。从开始到结束,只陪孩子做计划好的事,比如陪孩子捏陶泥,计时15分钟,中间不看手机,专心致志。

用这个办法有两个好处:一是约束家长专一、深度陪伴孩子,免得分心;二是避免孩子长时间缠着家长陪他玩。大家可以试一试。具体时长可根据要陪孩子做的事情来设定。哪怕只是5分钟的深度陪伴,也胜过半天敷衍地陪着。

方法2: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确实很快,但碎片化时间也不少,不过很多人不懂得利用,都浪费在了刷视频、焦虑或发呆上。若恰当利用碎片化时间,也能深度陪伴孩子。

比如我会利用给孩子洗头、洗澡的时间,跟孩子好好聊聊天,可以聊聊幼儿园里的事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事;再比如孩子爸爸会利用吃饭前的十来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另外还有睡前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带孩子排队等待的时间……长期坚持,积累起来,陪伴的效果就会显现。

方法3:利用时间跨度给孩子连续剧式的深度陪伴

我身边有个宝妈,就采取了这种连续剧式的深度陪伴。她是上班族,好在每天下午下班后能赶去幼儿园接孩子。她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接到孩子后每天跟孩子散步回家,一路上母子俩轮流续编一个长篇童话故事。回到家她会把当天的故事进展记录下来,目前已经记录了好几万字。她打算以后有机会出一本母子书,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礼物,是不是很有意义?

连续剧式的深度陪伴,适合陪孩子坚持做持续性的事,每天有空了就拾起来接着做,比如每天陪孩子坚持运动也可以。

另外,我想跟家长朋友分享一点,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妨适当增加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深深的爱意和关注。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棒时,可以竖起大拇指为孩子点赞,或者抚摸孩子的头夸他一句:“真厉害!”比如,当家长和孩子完成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时,与孩子来一个热烈拥抱,相互鼓励、庆祝。再比如,睡前给孩子捏捏脊背、做做肢体抚触。肢体语言能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孩子的体验感、幸福感与满足感。

深度陪伴,既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也是父母的职责,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表达。趁着孩子还小,还需要我们陪,多陪陪孩子吧!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卡牌小宝陪伴
疏堵结合,发挥卡牌的积极意义
父母必读(2024年12期)2024-12-29 00:00:00
航空科普卡牌
航空世界(2022年10期)2022-12-08 03:02:48
陪伴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04:34:52
解读新晋“顶流”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10 23:59:17
收集卡牌
陪伴
杂文月刊(2019年16期)2019-09-25 06:56:36
捉迷藏
最后一名
鱼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