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综艺”中女性形象构建研究
——以系列网综《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2024-05-23 16:44:56卢霞依
文化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综艺姐姐舞台

卢霞依

2019年,央广网推出新兴热点词汇——她综艺,意为以女性为主角,主要围绕其工作、生活、情感等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的综艺栏目。作为文化类商品的综艺节目,也是由于女性经济能力的提高而发展出了“她综艺”这一综艺类别。2019年,艺恩咨询发布了《女性综艺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头部电视综艺的受众构成中,女性观众的比例从2016年的47%,上升至2018年的56%;在同期网络综艺的数量中女性更是占到了60%,女性早已成为电视及网络综艺的主要受众”[1]。此外,在类型表现上,“她综艺”也不断从新群体、新视角、寻话题的方面创新切入,“2019—2021年的细分类型从4个提升至10个,力求站在不同年龄层、不同角色的女性视角多元布局,拓展圈层影响力”[2]。

《乘风破浪的姐姐》是2020年由芒果TV打造的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其中,节目邀请了多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性嘉宾,将成熟女性的风采展现在了舞台上,连续三季都成为最具话题度的综艺节目。节目内外,“姐姐”的人物形象,使她们和当代女性群体建立起了想象共同体,发挥着其特有的精神价值。

在此形势下,本研究从“她综艺”着手,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为案例,通过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一方面洞察观众诉求,升级节目内容价值;另一方面也试图寻找破解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的固化等模式化问题的方法,以期展现媒介对当代女性的正确引领作用。

一、“姐姐”形象建构的语言表达

“她综艺”中女性形象的建构策略正呈现由“他视角”向“她视角”的转变,这在代表性系列综艺《姐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观察该节目中的女性形象的语言表达、行为特征及典型形象,可以分析出其中包含的女性形象的建构策略。

(一)旁白语言编码形象建构

在《姐姐》中,旁白语言的编码主要从节目开场文案,后期标签文案两个方面展开建构。《姐姐》在每一期节目的开场,都将本期表达的主题利用深刻的文案呈现,使观众在提前了解本期主题后再进行观看,加深其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开场文案为第一期时的三个“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组合成的排比句。该文案与女性观众产生了共鸣,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独有的态度。

后期文案通常采用标签的方式呈现,标签在节目中起到了重点标记的作用,为观者留下更深的印象。例如,在伊能静出场的旁白“金粉点缀蕾丝,似暗黑与甜美,在舞台碰撞”;钟丽缇出场的旁白“金属腰封凸显身线,灯光下气场全开,掌控性感”。这些文案一一突显了参赛女性多样的美,是对当下主流的“白瘦幼”审美的反击。观众在观赏节目的过程中,通过后期旁白语言对嘉宾的着重塑造,能够深化对个体女性形象的印象。

(二)参赛女性人物对白建构

在人物对白建构中,主要由人物背采和日常对白两个部分组成。以阐释内心和日常沟通的方式共同塑造了女性形象。在背采时,姐姐们主要体现了她们打破偏见,挣脱桎梏的积极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中年女性的真情实感。面对女性年龄焦虑时,钟丽缇说“我觉得年龄是个数字,年龄不是一个问题,虽然我是五十岁,但是我的梦想一直没碎”;面对“元气少女”的标签时,陈意涵说“我觉得‘少女’这个词还形容我就蛮恶心的,我已经不是少女了,拒绝标签”。在背采时她们的每句话都真挚细腻、坚定有力,让电视机前的女性观众感受到年龄增长并不可怕,大龄可以散发优雅,经历亦会成为力量。

参赛姐姐们的日常对白更是直观地流露出当代女性自立自强、互帮互助的一面。相比于以往的许多女团选秀类节目呈现的刻板女性形象,《姐姐》中展示了更多女性的坚强与团结。例如,在面对黄圣依不自信地发问“我是什么风格”时,宁静霸气地回答“你就是你”,这句对白不仅让姐姐黄圣依充满信心,更是让每一位观众为之触动,彰显了女性的自信力量。此外,节目中姐姐们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氛围也展现了女性的责任感与团队精神。“好暖”“欣赏”等积极词汇在节目对白中频繁出现,展现了姐姐们的进取与温情。

(三)弹幕语言加深受众解读

弹幕这一社交媒介一方面可以表现受众自身对于嘉宾的看法态度,另一方面亦会对其他的受众观念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弹幕还会反向地对节目编码者制作方与嘉宾们产生影响。节目弹幕内容大致可分为舞台上、下两个维度。在《姐姐》节目的弹幕中,评价多为“飒”“迷人”“气场全开”等字句,在观众心中女性美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可爱与性感,多样的女性形象的呈现有利于逐步消解固定范式的女性形象。弹幕语言既给予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姐姐们以鼓励,又同时激励了其他屏幕前的受众,向“姐姐文化”注入了新内容。

二、多场景中女性形象的行为特征呈现

《姐姐》这一节目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存在于舞台上的大放异彩,还覆盖于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回归宿舍与练习室的姐姐们更与大部分普通女性相似,与观者产生共鸣。此外,在不同的场景中的她们也能展现出其形象的百变,使女性形象突破固化,趋向多样性发展。

(一)舞台表演挖掘独立自我

舞台表演作为该节目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展现女性自身魅力,实现自我蜕变的关键标志。近年来,选秀类综艺一直在推崇具有“少女感”的偶像,以“青春”作为卖点,徒增了女性的年龄焦虑。而《姐姐》着重突出了女性突破自我,颠覆固化形象的姿态。

张含韵自2004年出道后,长期展现的一直都是可爱少女形象,大众对她的印象固化。而在《姐姐》第一季第三次公演舞台上,她力排众议地在舞台上展现了极具野性美的非洲舞独舞,而且通过观众投票的结果反馈也可发现这一次的尝试是成功的。在一次次公演中,受众可以感受到姐姐们对挑战自我的无畏精神。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她们身上,可以瞥见新时代中国女性对多元美的追求。

(二)练习室训练展拼搏风采

在练习室这一场景中,集中展现的是姐姐们的专业与坚持,体现了姐姐们勇于拼搏,直面困难的态度。

黄龄克服了淤青的疼痛,为了舞台效果不断尝试练习钢管舞;万茜不顾右手手臂骨折,仍然以坚毅的态度归队训练,并高水准地完成了之后的每一场舞台竞演。在训练室这一空间中,姐姐们对于表演认真拼搏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训练室展现了其光鲜背后的勤恳付出,展现了女性在工作中的拼搏风采。

(三)宿舍生活直面日常温情

在宿舍生活这一场景中,姐姐们展现了体贴温暖、真实可爱的一面。在宿舍中,大家展现的不仅是努力练习的女团预备役成员,而更加突出了其特有的职业身份、家庭身份、社会身份,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群体。其中,有同样作为母亲的那英对张柏芝想念孩子心情的关心理解,有孟佳对于职业年龄限制的困惑,还有张含韵想摆脱可爱人设的渴望。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呈现过程中,观众更容易激发联想,产生共鸣。

三、“她综艺”中女性形象构建的价值意义

“具有舆论导向示范功能的真人秀节目展示出来的女性形象,不仅是这个时代的女性群像,也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女性的思考方式[3]。”综艺节目不仅只是客观的传播载体,而且还对现实中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反向作用。《姐姐》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进一步促进了女性意识的崛起与重构,其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一)女性意识的崛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教育、参与到社会分工的各个方面,我国女性的独立意识不断进步,女性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不只停留在社会权利与义务上,也开始追求更公平的媒介形象建构[4]。”女性的社会形象更加独立,女性意识的二次崛起(即女性权利的二次伸张)也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在《姐姐》这一栏目中,节目观众“浪花”们可凭自己的喜好选择出道队员,节目赋权给了女性受众,受众得以构建自己期望的理想女性形象,荧幕上的女性形象也不再是传统观念建构下的固定样式。

(二)女性意识的重构

《姐姐》中,嘉宾们的晋级形式为舞台竞演,多维度的打分构成了相对公平的竞争,这是传统性别建构中的男性范例。“派生的、间接的传统女性范例中的价值则完全被姐姐们摒弃,可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女性范例与高要求男性范例的颠覆存在[5]。”在节目中,姐姐代表着独立女性的身份,以此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女性意识产生的转变,节目有意引导女性提升自我认知,有利于女性正确地认识自我,起到了重构女性意识的作用。

(三)女性形象固化的消解

回顾以往的影视作品,可以轻易地发现,以往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标签化的女性形象。其或是性感妖娆的“漂亮尤物”,或是温柔贤淑的“贤妻良母”,又或是可爱天真的“清纯少女”。虽然类型不同,但其共通点为过于简单化、刻板化。而这些形象反之成为了许多女性自我审视的标准,她们将刻板的形象套于自身。而《姐姐》对世俗社会里固化的女性形象标准予以抨击,打破了以往对于女性形象的单一构建,向受众传达了坚持自我,直面真我的价值观。

《姐姐》的主要观众为女性,当这些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其通常会将节目中的嘉宾与自己相关联。但节目的生产者们也因为一直受到社会中传统性别思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陷入僵化的价值观中,节目在对女性形象建构方面仍需进一步反思。

四、“她综艺”中女性形象建构的文化反思

《姐姐》系列节目虽然创新建构了“姐姐”的女明星群像,但其在女性形象建构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她综艺”中“文化工业”表征的复现

阿多诺在阐述“文化工业”时,“认为当文化产品成为商品时,决定创作者如何生产的就不再是作者本身,而是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商品属性就会胜过内容的艺术属性。然而随着文化市场资本的急剧膨胀和生产体系的完善,‘作者’这一身份内涵早已变迁”[6]。《姐姐》的节目赛制应该和节目理念一脉相承,但其中的“观众喜爱度”才是决定选手去留的关键因素,这背后隐藏着的娱乐“文化工业”的法则,值得深入研究。在舞台表演中更偏向温柔抒情的演出类型或是没有体现嘉宾身材优势的造型,其所受到的关注度与热度更低。而嘉宾们也通过评分与观众反应发现了这一点,在选歌环节中,为了拿到较高的分数排名,便争夺“舞曲”与“热歌”类型。这一现象的出现便正为文化工业下女性物化的体现。此外,观众喜爱度和她们的名气息息相关,因为观众评审很难不顾嘉宾们曾经的成就来进行评价,这便会让最终的排名顺序有着一定的“论资排辈”的意味。抛开舞台的职业素养以及女性人格差异,单纯从人气热度高低予以评价,将人气排名靠前的选手留在舞台上,以赚取更多可变现的流量,节目的赛制使得其本身就已经陷入了大部分女团选秀节目的市场规律。

(二)“她综艺”中女性形象建构的改进

《姐姐》节目初衷是要“定义不一样的女团”,颠覆传统的女团形象,要对女性的社会固化观念的挑战。节目开播来,主题从第一季的“三十而骊”、第二季的“三十而奕”,到第三季的“三十而悦”再到如今第四季的主题“大美中国,乘风而上”都是不断扩写“女性之美”,意在通过不同层次的“美”,勾勒出一个专属于女性的文化地图。但是,受众已经习以为常的审美偏好、商业模式对女性叙述的限制和资本逐利的本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她综艺”节目中新兴女性价值观念的传达。《姐姐》在和资本的博弈中作出了妥协,导致了女性叙述的软化,同时,也给予了“她综艺”节目的创作以深刻的启示: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她综艺”节目应该对男性中心话语降噪,避免受资本利益的干扰,在传递当代女性价值、塑造多元生动的女性形象时,促使受众的审美偏好发生变化,并在自我的“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地实现女性叙事的逻辑自洽,从而充分展现女性价值,唤起广大女性群体的自我认同。此外,在大部分“她综艺”时,目光仍然停留在明星嘉宾上,难以达到共鸣。因此,应多从人民大众中挖掘元素,打造贴近群众的、人民喜闻乐见的“她综艺”。

“她综艺”作为女性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的艺术表达,通过对女性所处环境及其在生活和事业上的现状进行细腻的刻画,能够折射出时代发展与文明进步。而在“她综艺”发展的路途中,女性形象建构的改观是漫长而复杂的。受众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媒介平台也应分析与反省自身作品中的女性话语建构,创造可以立足于女性、立足于人民、立足于中国文化的高质量“她综艺”节目。

猜你喜欢
综艺姐姐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中国(俄文)(2020年9期)2020-11-23 06:24:08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认识“黑”字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金色年华(2016年9期)2016-02-28 01:41:08
十声姐姐等
吧啦吧啦小舞台
好孩子画报(2014年6期)2014-07-25 03: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