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玮
浙江是资源小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使其自然资源相对“拮据”。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浙江一直在探索。
2023 年,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8+4”政策体系,浙江先后出台了两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面对“2024 年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5.5%左右”这一目标,近期,在严守资源资产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延续、新增和调整,浙江省再次出台20 条新政“干货”,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据介绍,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聚焦基层、企业最有感的问题,牵头制定2024 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延续了一批落地成效良好的政策,新增了一批基层诉求强烈的政策,调整了一批更好承接省部要求的政策,出台了20 条“干货”。
2024 年,浙江将围绕“8+4”经济政策体系,坚持“要素跟着好项目走”,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等重大项目,全力做好要素服务保障工作,优先支持新质生产力重大项目,积极支持山区26 县民生及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平急两用”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此次新政包含空间保障更全面、指标保障持续加码、用地审批服务迭代优化、政策赋能加速项目开工、用海保障更加集约高效、自然资源保护抓严抓实等内容。
空间保障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允许在城镇开发边界外项目的准入条件和用地类型,为乡村振兴配套设施、产业融合项目落地提供空间支撑。
用海保障更加集约高效方面,创新用海政策体制,研究出台细化历史围填海处置政策,推行“集中连片论证、分期分块出让”,开展历史围填海区域水系绿化管理范围划定,各类用海全面推行海域立体开发利用。
指标保障方面,落实分级分类保障,做到突出重点、精准配置,全面支撑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山区26 县民生及产业补短板项目,计划给予每个县200 亩的用地计划指标。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家银表示,“我们决不因为指标保障不到位而影响浙江省重大项目落地。”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用地报批时间长等问题,浙江省变“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2024 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全面梳理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新基建等重点领域项目,确定了全省年度百大项目攻坚清单,同时,通过建立厅领导联系项目制度,成立实体化运作专班,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
在项目用地报批前期,健全靠前服务机制。在立项之前,率先开展“空间适配”,协调空间布局矛盾,明确底线、红线管控要求,智能引导项目选址;在组卷报批过程中,全面推行“多评合一”,实行成片开发方案“随报随审”,允许从永农储备区耕地中直接补划永农,更加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在项目用地报批时,优化审查服务机制。对林地许可、耕地占补平衡等手续暂缺的重大项目,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允许用地报批容缺受理,先作审查,等相关手续完成后再批准。
在项目用地获批后,明确调整报批机制。如原有用地未发生变化但需要新增少量必要用地,可以将新增用地按照原有用地审批权限报批。
此外,此次新政还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助力项目尽快落地。如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优化了划拨流程;在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批准实施后,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直接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存在耕地碎片化问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不利于保护耕地,不利于乡村振兴。
据介绍,浙江2024 年将实施集中连片建设50 万亩“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进一步推动“小田”变“大田”、“巴掌田”变“高产田”,改善永久基本农田内小块碎片问题。
在林地、耕地总量不减少,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2024 年浙江将完成林耕置换2 万亩。通过变“山上”为“山下”,破解林耕资源空间布局散乱问题。
探索开展“多田套合”试点。制定“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实施方案,力争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落在耕地上、高标准农田全部建在永久基本农田内、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中”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格局。
海洋是浙江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是浙江2024 年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新政要求用海保障更加集约高效,要统筹用好增量与存量,做到重大项目用海“应保尽保”,全年保障项目用海2.5 万亩。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副处长赵瑾表示,将从规划预留用海空间、加强用海要素保障、创新用海政策体制、提高用海服务水平四方面着手,更好支撑海洋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