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利用2024 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等11 则

2024-05-23 19:07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3期
关键词:通知生态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利用2024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利用2024 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利用2024 年卫星遥感季度(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监测成果严格保护耕地等事项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利用2024 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契机,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按季度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工作,聚焦耕地保护,突出工作重点,辅助地方早发现、早处置。落实关于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要求,严肃查处重大典型案件,查处一案、教育一片。与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工作有效衔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通知》明确了工作任务。一是开展季度卫片监测,提取下发变化图斑。二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日常执法,做好与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工作的衔接,部、省直接查处、挂牌督办重大典型案件。三是建立执法容错纠错反馈机制,对于执法过程中发现与《自然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明确土地卫片执法地类套合统计规则的通知》等规定不符,存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实际不符、用地手续备案信息有误等问题,具体承担执法工作的机构应及时向相关业务机构书面反馈情况,由相关业务机构组织核实认定,对确属需要调整相关管理属性的,相关业务机构确认调整后书面反馈执法工作机构,再按照新的管理属性,依法依规履行处置程序。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只依据管理数据进行合法性判定的“唯技术论”工作方式。

《通知》要求,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辖区耕地保护方式方法,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人员和所需必要经费等保障。要加强日常执法工作与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工作的有效衔接,推动违法问题在年度内及时整改到位。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同时将违法占用耕地有关情况按规定及时报送组织、审计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坚决防止过度依赖技术手段,不顾实际情况机械执法,或者连夜拆除、即时拆除等简单化、“一刀切”问题。要为问题整改特别是违法当事人搬离生产资料、生活设施等留出合理的过渡期。

为严格落实自然资源执法领域安全生产责任,《通知》要求,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指导所辖各地深刻汲取多地安全事故中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责任人因涉及土地、矿产和规划执法不严、查处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受到处分的深刻教训,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协调联动,依法依规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行为,推动消除违法状态,坚决防止与相关部门推诿扯皮等导致监管和执法真空、履行职责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刘超

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持续向好

日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召开“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2023)”研究成果发布研讨会。该成果基于综合指数测算结果,分析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及时空变化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作为一项全新的研究探索,通过一套客观、简便、可操作、同质可比的量化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更快地从宏观层面掌握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特征和趋势,更好地服务宏观管理的科学决策,也让全社会更直观地了解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指数以2020 年为基期年,从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和管理绩效两方面,对2020 年至2022 年全国、四大区域(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重点城市群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指数值越大表示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越好。

结果显示,2020 年至2022 年,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呈现持续向好的总体态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和支撑。同时,一些趋势需持续关注。其中,2022 年四大区域综合指数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纵观各个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22 年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和管理绩效“双高”与“双低”现象并存;部分省份呈现高投入低产出状况,需要持续跟踪;多数省份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水平较高,西部省份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城市群方面,2022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长株潭等重点城市群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最高,但区域内部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差异较大;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次之,区域内部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相对均衡。

鉴于此,建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强化规划赋能,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高品质空间供给;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激活提升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高水平利用土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持续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及时动态掌握用地状况并定期发布综合指数。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大学等高校组成的联合团队,从1999年开始探索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研制了技术标准,并持续支撑开展全国范围相关评价工作。本着由城市单体自评到“区域可比”的思路,通过进一步提炼总结,形成了一套量化、连续、横向纵向可比的综合指数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方正飞

青海:印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近日,青海省印发《青海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以青海重要流域与山脉为基础单元,将全省分为8 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明确14 个重点区域,提出生态修复重点任务,部署10 大类重大工程、35 个重点项目。

青海省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区四带”之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河流源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规划》以全面提升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主线,发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规划》通过建立和采用立地条件分区、区内参照系选择和比较的方法,提升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潜力诊断的科学性。以重要流域为分区基本单元,识别生态问题和修复重点区域,落实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理念。依托“两屏三区、两轴多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理单元连续性,构建了“两屏三区多廊”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规划》要求,到2025 年,着重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严重退化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解决重点区域核心生态问题,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39.11%,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 年,重要森林、草地、河流湖泊和矿山得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初步建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9.5%。到2035 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8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坚实稳固,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康维海

安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炉

近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安徽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立足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突出资金使用和预算绩效管理,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办法》重点聚焦省自然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牵头监管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以及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办法》要求,申报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要做好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项目成熟度。市、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项目实施方案认真审核论证,严格把关。项目实施完成后,按照“谁立项、谁验收”原则,分类规范开展子项目验收。验收通过后,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按照工程管理职责和受益情况等,与管护责任单位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内容、措施、周期和资金来源等。

《办法》强调,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遥感、测绘、地质调查等技术手段,对项目实施进度、修复成效等进行监督管理。要不定期开展现场核查,严格防范以生态修复名义违法采矿、破坏耕地等行为。对骗取、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洪昆仑 张七一

辽宁:盘活9989公顷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为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高效管理,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稳步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去年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9989 公顷,完成国家目标考核任务。其中,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212 公顷,处置闲置土地2777 公顷。

2023 年,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根据自然资源部相关工作要求,全面部署全省年度存量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并根据相关考核标准建立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工作台账,将任务分解到各市,通过因地施策、分类处置的方式,积极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处置工作。督促各地加快推进调查工作部署安排,协调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并及时报送工作成果。同时,全省各地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潜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2022 年6 月—2023 年2 月处置的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

此外,为全面掌握省内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还对140 个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开展评价工作,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晟南

新疆:加快构建优势矿业产业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日前透露,去年以来,借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疆矿产资源潜力得以有效释放,优势矿业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据介绍,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筹谋划、高位推动。一方面,壮大主力军阵容,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成立了自治区地质局和地质研究院;增编300 人组建找矿专项机构,成立了自治区地质勘查管理中心、地质勘查质量评价中心和地质成果中心。另一方面,加大项目资金投入,中央财政投入1.5 亿元,实施地质勘查项目18 个;自治区财政投入1.5 亿元,实施地质勘查基金项目44 个;引导地(州、市)实施各类地质勘查项目43 个,矿业权人等相关经营主体实施项目1800 多个。

截至2023 年年底,新疆已形成巴楚—阿图什十亿吨级铁、千万吨级钛,阿尔金百万吨级锂铍、千万吨级萤石,若羌50 万吨级镍,阿克陶百吨级金,阿勒泰十亿吨级硅质原料等7 处大型基地;增储石油2.7 亿吨、天然气4300 亿立方米、煤炭135.29 亿吨、煤层气300亿立方米,铁、锂、镍、萤石资源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提交找矿靶区69 个、矿(化)点60 处。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何伟

宁夏:专项打击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行为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等6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集中查处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行为,封填盗采形成的盗洞盗坑,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通知》提出,要根据线索,进一步梳理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情况,摸清现有盗洞的数量、规模、具体位置以及进出口道路和辖区内非法贩卖古生物化石情况,建好台账,并对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嫌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在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域设立警示牌、警示标志,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发动群众进行举报。

《通知》要求,集中力量依法查处一批违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行为,严肃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对前期已经破获的案件加快办理、尽快结案。对查获的非法挖掘贩卖的古生物化石一律依法没收,在案件办理结束后移交自然资源部门。同时,对摸排出的盗洞盗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整治方案,限期全面封堵回填,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恢复生态环境,在不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对盗采道路进行封堵。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遏制违法行为。要充分利用现代技防手段,在化石集中区域及主要进出道路,特别是盗采多发区域根据情况安装监控设施。

《通知》强调,专项行动要坚持“属地负责、部门联动、依法依规、及时处置”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部门协调,周密安排部署,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要加大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力度,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引导社会舆论,营造保护古生物化石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任金玲 王维鑫

河南:全面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

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不断推进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化,通过在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现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到2035 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91.55%。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的双重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22 年底,全省尚有2.03 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实施方案》提出,在源头防控方面,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化,纳入国土空间管控治理范围。科学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的范围,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大水土流失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通过深入实施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黄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和强制性约束条件,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综合论证,严防水土流失。对需要落实封育保护的区域开展造林绿化适宜性评价,加强封山育林育草,合理安排年度造林任务。

《实施方案》强调,推进重点省辖市和重点区域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健全耕地轮作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加强林草资源管护,落实天然商品林、天然林保护区国有林和地方公益林管护责任。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区域,科学选择树种和草种,重点实施林草模式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组织编制城市更新规划,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刘立新 申楠

广东:建立实施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实施《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旨在落实海洋强省建设具体部署,科学、准确、全面反映海洋经济发展规模、结构等情况。这是广东首部针对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全面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制度。

近年来,广东按照国家有关部署,不断夯实海洋统计数据基础,扎实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海洋产业活动单位数量超7 万家,有效参与涉海企业数据直报数量近2300 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连续四年印发实施《广东省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有效提升数据采集的覆盖面和数据报送的时效性;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培训,培训范围实现沿海城市全覆盖。

为进一步完善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加强省市海洋经济核算数据衔接,广东出台了《制度》,将弥补市级基础数据来源不完整的问题,有效保障海洋经济统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制度》按照15 个海洋产业及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结合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实际,以年度核算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经济分产业产值数据,更为详实、齐全、准确的核算资料反映市级海洋经济规模、增长速度、结构变化等情况。

在提升数据科学性和权威性方面,《制度》推进部门数据协同优化,要求充分收集、利用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同级统计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涉海企业的现有统计资料、核算资料,加工出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所需数据。严格管理数据发布,推动数据合规应用。

《制度》还新增了产业统计内容,贯彻落实广东制造业当家、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等具体部署,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新增涉海工业、有资质建筑业、服务业等海洋及相关产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增加值、营业收入等统计内容,同时新增分市别统计海洋客货运数量和周转量、沿海港口客货吞吐量、海上风电生产等地方特色产业情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统计支撑。

接下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将聚焦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体系,持续夯实数据质量基石,积极服务保障海洋强省建设。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冯建奎

陕西: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机制

近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财政厅出台《陕西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率先建立省级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高的地区支持力度。

《方案》包括基本原则、补偿范围、补偿办法、资金使用、申报评定程序、职责分工、保障措施等部分,并以附件形式公布补偿范围名单、补偿基础指标体系、补偿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表等内容。

《方案》明确,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协调、系统推进,激励约束、目标导向”的工作原则,通过建立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评价体系,以享受补偿权利与履行保护义务相匹配的约束机制,鼓励市县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方案》提出,每年从补偿范围涉及的102 个县区中,择优评出30 个县区进行生态保护综合补偿,并择优对3 个地级市进行通报表彰。补偿资金采用因素法分配,考核指标包括重点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作、资金预算执行及绩效完成情况、奖励事项等内容。补偿资金应以项目为支撑,由各县区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等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项目。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高绍珩 李想

湖南:通报六起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近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通报6 起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内容涵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实不到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久拖不决、整改存在弄虚作假、敷衍整改、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不规范、存在以各种工程建设之名行非法采矿之实等问题。

这6 起案例为:湘乡市梅桥镇以建设醴娄高速酒铺村集中联建点之名行非法采矿之实问题;慈利县狮渡溪文化体验园耕地“非农化”问题;永州市冷水滩区林志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碎石场耕地“非农化”整改不实问题;吉首市双塘街道办事处汇祥村耕地“非农化”敷衍整改问题;湘江新区含浦街道干子村牛蛙养殖基地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常宁市蓬塘乡以地质灾害治理之名行非法采矿之实问题。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各地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制度落地见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要加快落实问题整改,对通报的典型问题限期查处整改到位;要坚持动真碰硬,以“零容忍”的态度,有效推进存量问题整改,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发生,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失职渎职的,采取公开通报、警示约谈、移送纪检监察或公安机关追责等措施,坚决做到事要整改到位、人要处理到位。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强化与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职能部门思想同频、目标同向、工作同为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与纪委监委、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责任追究的监管机制。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丽容 龙金枝

猜你喜欢
通知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在通知删除程序中的义务分配
遗嘱中指定保险受益人的有效性及方式
生活处处有语文
米缸金融曹晓峰:保监会《通知》或对P2P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省农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备春耕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