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热点分析与未来展望

2024-05-22 23:44胡晨成张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发文红色思政

胡晨成 张顺

作者简介:胡晨成(1984—),男,汉族,河南舞钢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顺(1999—),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摘           要]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加强思政课立德树人育人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参考。以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搜集整理2012—2022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共599篇,从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CiteSpace对作者共线、关键词共线、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2012—2016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发文量平稳且较少,2017—2022年发文量迅速增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价值、现状以及路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研究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学者间、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研究相对独立。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思政课;融入;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177-0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当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与保护[1-2]。二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路径研究[3-4]。三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价值研究[5-6]。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该领域研究的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尚存认识上的缺失,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及时总结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理清研究现状、把握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中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知网(CNKI)。在高级检索中选择“主题”或“关键词”或“全文”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含有“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检索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经过检索、筛选,共得到599篇文献,作为本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可视化分析也能使庞杂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示。CiteSpace是一款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并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软件,能够对相关问题的热点领域、演化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前沿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7]。该文通过对CiteSpace软件的运用,从研究热点、研究主题以及研究前沿等方面统计分析了相关文献数据,绘制可视化图谱。

二、文献现状分析

(一)文献时序分析

2012—2022年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及其变化信息(见图1)显示,发文量从最初的3篇/年增加到187篇/年,平均年出版文献数量约为54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依据发文量变化趋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图1 总体发文量

缓慢增长期(2012—2016年):该阶段年均发文量约为6篇/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探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方法及实践,较多关注红色文化与思政课融入研究。

快速增长阶段(2017—2022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调研时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一阶段研究迎来了快速发展,关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8-9]、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10-11]等方面研究。

(二)高产作者及机构合作分析

1.高产作者合作分析

根据发文数量以及与关键词相关强度排名,选取发文量在前十的作者进行高产作者分析(见表1)。其中,发文数最多的作者是舒前毅,其余作者发文数都在两篇。其中舒前毅发文量最多(3篇),被引频次最高(29次)的文章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论证了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路径。其次是谢安国、魏雪梅等9位作者,其发文量均为2篇。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在思政教育领域融入红色文化的研究者相对较为分散,高产作者总体发文量偏低,表明该领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表1 作者发文量

对发文作者进行共线图谱分析(见图2),共包含222个网络节点,5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1,其中节点的字体大小代表作者中心性强弱,节点的轮环大小代表作者发文量多少,作者间连线的粗细及多少代表合作关系的紧密度。发文作者总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陈刚、周姝、冯译冉等作者为首的具备多条连线的研究团队;第二类是以秦专松、魏雪梅、王瑞等为首的仅有一条连线的作者,初具两两合作关系;第三类是以舒前毅、谢安国、江国云等为首的单独存在的作者,不具备任何合作关系。由此可知,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领域的研究作者较为分散,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合作的网络效应整体偏弱,仅形成了陈刚等较小规模的研究团体,并且多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其余研究人员缺乏广泛的学术互动。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对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生成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共得到204个节点,2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3。图谱中出现了以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及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备多条连线的合作机构;出现了华南师范大学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为代表的具备两两合作机构;出现了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代表的孤立存在的机构,研究实力较强,但缺乏优势互补。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三、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的简明扼要概括与提炼,展现了文献主要研究价值和方向,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分析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率来反映不同主题之间的亲属关系,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12]。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研究的关键词共线图谱(见图4)可知,研究热度最强的关键词是红色文化,热度次之的为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路径,而实践教学、融合也受部分研究者的青睐。

图4 关键词共线图谱

对关键词共线图谱进行聚类分析(见图5)显示,研究共得到8个聚类模块(#0—#7),分别是红色文化、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路径、融入、红色基因、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研究热点,据此归纳出了两个热门研究主题。

图5 关键词聚类

第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学的价值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发现,2012年以来,不乏学者开始研究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对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有学者对红色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能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以及所有有形、无形载体的总和[13]。有学者研究了伟大党史融入思政课的意蕴。吴少伟从教学目标、课堂效果与学生获得感方面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思政课的价值,认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是提升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是筑牢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信念的精神之钙[14];陈锡喜等从党史功能观的教学意蕴、党史研究观的理论意蕴与党史叙述观的方法论意蕴阐释了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认为习近平党史观融入思政课可以强化思政课的铸魂育人的功能、促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相互贯通以及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创新[15]。

第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怎样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王岩等提出了讲好“红色故事”应该遵循从“五个逻辑”,即讲史实、讲事实,以历史的逻辑陈述好“红色故事”,讲细节、讲情节,以情感的逻辑演绎好“红色故事”,微观讲点、宏观带面,以辩证的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讲精神、讲道理,以理论的逻辑升华“红色故事”,讲理想、讲信念、讲奉献,以教育的逻辑凸显“红色故事”的基本功能[16];王延光从红色文化理论认识的厚植、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的强化视角论述了运用好红色资源滋养大学生心智、启迪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作用[17];李超从依托红色文化夯实党政认同基础、依靠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认同方法、依据红色文化引领价值认同等方面论述了巧用红色文化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效果[18]。有学者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卞成林从创新课题教学形式以增强红色文化价值引领、加强社会实践以创新红色文化体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激发时代活力等方面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19];蒋福明等从叙事化路径探讨了高校思政课传播红色基因效能,指出运用故事、歌剧、戏曲、歌曲、小品、相声、影视以及情景表演等直观形式和手段来叙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获得感[20]。

四、结论

本文通过CNKI文献计量分析和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2012—2022年期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1.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关键节点呈现阶段性。

2.作者整体发文较少,相互之间缺乏合作,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3.发文机构间合作较少,已有合作多为单位内部机构合作。

4.关键词突现显示红色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策略等领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鑫,许静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黑龙江红色资源的利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2):39-43.

[2]王洪春,徐群,赵东来.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教育本位:对几种不良现象的剖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11):25-30,108.

[3]庞睿,朱金瑞.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8(5):93-100.

[4]田珊.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155-159.

[5]陈晓风.党史观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4):113-119.

[6]崔龙燕,崔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追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7):164-172.

[7]李臣之,陈洁敏,刘芳珍.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计量学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6):42-50.

[8]彭贤则,冯旺舟,蔡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7(11):212-214.

[9]王永芹,李彦群.党史国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5):32-34.

[10]王晶晶.红色经典影视文化作品在艺术高校思政课程中的运用与拓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2(23):25-29.

[11]朱彤.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教育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2(8):153-157.

[12]王京,周园春.数据视域下的女娲研究态势及知识图谱分析:以中国知网2236篇论文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1(10):150-155.

[13]陈始发,李立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70-73.

[14]吴少伟.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46-48.

[15]陈锡喜,吕列霞.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5):42-47.

[16]王岩,赵爱霞.讲好“红色故事”应遵循的五重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6):179-185.

[17]王延光.高校思政课要善用红色文化资源[J].红旗文稿,2020(20):42-44.

[18]李超.巧用红色文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47-48.

[19]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5):9-13.

[20]蒋福明,唐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叙事化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127-130.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发文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