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在伟大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2024-05-22 14:08杨金伟
巴蜀史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川军集团军日军

杨金伟

民国前期,川军素有“双枪兵”之称,士兵带着 吸食鸦片的烟枪行军打仗,军队纪律和兵士素质可 见一斑,加之川军内部不和,彼此攻伐,使得四川饱 受军阀混战之苦,川军名声欠佳。中日冲突加剧 后,川军在众多因素影响下,逐渐走上出川抗日的 道路。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四川民间爱国组 织“四川抗日救国会”就组织成都市民请愿游行,群 众高呼“全川民众团结起来,督促川军出兵抗日”② “借故不出兵,便是卖国贼”等口号,呼吁川军出兵 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四川 省政府主席刘湘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 立即全国总动员,一致抗击日本。川军各将领纷纷 请命领军出川抗日。在全面抗日战争中,川军将士 虽面临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补给有限等诸多困难, 但在历次战斗中仍能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打出 了川军将士的威名,改变了以往川军不佳的名声, 蜀中健儿以血汗铸成了“无川不成军”的荣誉。

一、川军出川抗战和输送壮丁人数

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出川抗日的川军将士人数 众多,前后达40余万人。成建制川军前后3次出川 抗日。卢沟桥事变后,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于1937 年 7 月 10 日电呈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吁请抗日。8 月 7 日,刘湘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在国防会议 上,刘湘表示:“竭力抗战,四川可以出兵三十万,供 给壮丁五百万和粮食若干万担。”③与此同时,四川 及西康地区整军事项同步进行,刘湘要求,快速完 成川军部队的整编,以期早日出川抗日。川军将领 邓锡侯、杨森等人也纷纷请命领兵出川抗日。

第一批成建制川军部队在 9 月至 10 月间陆续 出川,分为北路和东路,有14个师又2个独立旅,共 15万人。同时设立第七战区,任命刘湘为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将四十一军、四十五军、四十七军编为第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为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 令;将二十一军、二十三军编为第二十三集团军,刘 湘兼该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潘文华为副总司 令①。”然而川军领袖刘湘出师未捷身先死,1938年1 月20日刘湘因胃病加重,病逝在汉口万国医院。刘 湘病逝后,第七战区随即被撤销,留下的川军部队 被编入其他战区,继续参加抗日作战。

1938年,第二批成建制川军出川抗日。刘湘病 逝后,原部下将领王缵绪被任命为代理四川省主席 和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被任命为第三十 集团军总司令。5月,二十九集团军在副总司令许 绍宗率领下出川抗日,三十集团军也奉命出川抗 日,出川后两个集团军分别划归第五戰区和第九战 区管辖。1939 年,第三批成建制川军将士为国奋 战,出川抗日。3月,“第八十八军军长范绍增率部 一万两千人,由南川出发,步行四千余里,到达江西 弋阳”,部队到达后划归第三战区。9月,“王缵绪辞 去四川省政府主席职务,并于年底率新编成的四个 旅出川抗战②。”

此外,杨森第二十军曾因围剿红军而停留在贵 州,抗战伊始,杨森率军“从贵州经湖南直趋淞沪前 线参战③。”1938年春,杨森军队扩编为第二十七集 团军,杨森为总司令。原二十二集团军的李家钰部 第四十七军在1939年扩编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李家 钰出任总司令。至此,川军出川抗日部队有第二十 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十六集团军, 另有郭汝栋第四十三军、范绍增第八十八军等。“投 入六个集团军又两个军、一个独立旅,计四十余万 人,担负正面战场十分之二。”④

四川省在全面抗战期间为全国抗战输送壮丁 人数居全国前列。1945年 9月 2日,日本向盟国举 行投降仪式。9 月 3 日,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 发表《胜利日感言》,在抗战中,四川省“应征赴敌之 壮丁,达三百万人以上⑤。”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 何应钦公布一组数据,经整理得到,“抗战期中川省 壮丁配额为 3193807 人,实征额为 2567810 人…… 西康省为 309380 人……其他一栏,统计为 497434 人为省籍不详者……川籍壮丁人数,恐远较十万人 为高⑥。”西康省与四川省同为一体,其统计数据可 归于四川省,按上述3项数据相加,四川省实征壮丁 人数应当在300万人左右。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川军出川抗日,到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长达8年的全 面抗战中,四川省为全国抗战提供兵力资源,达340 余万人。其中出川军队40万人,先后3次成建制出 川抗日,足见川军在抵抗日军侵略中发挥的重要作 用。输送壮丁约300万人,壮丁人数占到全国实征 壮丁人数的五分之一。“四川平均约十四人中即有 一人当兵,全国抗日军人每五人中即有一个四川 兵,抗日各战区、各战场几乎都有川军参战。”⑦以致 抗日前线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二、浴血奋战的川军将士

(一)淞沪战场上的川军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后,前方战事激 烈,急需补充武装力量投入战斗,杨森的二十军奉 命投入淞沪战场作战。上战场前夕,杨森鼓舞二十 军将士,“我们这次打的是国际战,是最光荣的,我 们一定要抵住敌人的进攻。如果上海这一仗抵不 住,就要亡国!我们要为国牺牲,这是最光荣的!”⑧ 战场上,二十军划归第十九集团军司令长官薛岳指 挥,驻守在上海市郊蕴藻浜的陈家行、顿悟寺一带,阻击日军前进。在10月10日到11月期间,二十军 与日军多次爆发激烈战斗,阵地反复易手,川军不 退一步。在激烈的战斗中,各级指挥官亲上前线, 二十军军长杨森也亲赴前线指挥。其中八零二团 在战斗中更显英勇顽强,团长林相侯为国捐躯,在 坚守中整个八零二团几乎全团覆没。

《新新新闻》对二十军在淞沪战场的战斗多有 报道:“淞沪各线我改守为攻,今捷报特多。”①又, “我们四川健儿也加入了这血肉的斗争,他们曾以 英雄的姿态,鼓起大无畏的精神,出其不意,狠狠地 予敌人严重的打击,在四川军队中,这是新时代的 一页,从他们加入那一天起,才真正的是替国家流 了第一滴的血。”②淞沪会战中的川军为国牺牲,英 勇不屈。二十军在淞沪战场上伤亡7000余人,随后 部队撤离战场休整。此外,另一只川军部队,郭汝 栋的四十三军驻守大场,阻击日军,同样在淞沪会 战中浴血疆场。

(二)南京战场上的川军

川军领袖刘湘率军出川抗日,来到南京后不料 胃病复发加剧,后转移到汉口万国医院治疗,最终 病逝。刘湘病发后其部下唐式遵、潘文华等将领继 续留在前线,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淞沪会战后日 军兵锋直至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川军保卫南京,部 队坚守在太湖地区和泗安、广德一线。“一四四师郭 勋祺部在长兴以北太湖西岸的夹浦、金村一线设 防,一四五师饶国华部在泗安、广德一线设防,以阻 滞日军,掩护主力部队调往南京……务要牢守阵 地!”③一四四师在与日军的拉锯战中,为夺回阵地, 组织敢死队,最终守住了阵地,付出的代价同样惨 痛,敢死队全部为国捐躯。师长郭勋祺负伤后仍然 在战场督战。

一四五师死守广德防线,师长饶国华壮烈牺 牲。广德防线上,川军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装备精 良的日军,日军出动机械化部队,使用装甲车、坦克 等重武器进攻。师长饶国华舍生忘死,表明决心: “我晓得日寇残忍,又武器精良。虽深感责任艰巨, 但我出川抗战就是为了歼灭强寇,现在幸而被派到 前线御敌,战机来临,我万死不辞!”④将军忠勇,然 而军事力量差距悬殊,己方增援尚未赶到,一四五 师阵地已被日军攻陷。饶国华师长留下绝命书: “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入敌手,故决与城共存 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⑤面 对沦陷国土,饶师长杀身成仁,年仅44岁。饶国华 师长遗体运回四川后,受到隆重吊唁,国共两党均 进行追悼。1983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 饶国华将军为革命烈士,次年1月,其故乡资阳县政 府修葺饶国华将军纪念墓碑,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三)徐州战场上的川军

邓锡侯、孙震率领的第二十二集团军赶到山西 后,因装备差、纪律涣散等诸多原因处处不受待见, 无处容身时,被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接纳,并 为川军补充枪支弹药。此时日军为沟通南北战场, 企图会师徐州。为阻挡沿铁路南下的日军矶谷师 团,李宗仁派川军前往堵截防守,川军王铭章一二二师防守滕县。1938年3月15日凌晨,来势汹汹的 日军集结重兵进攻滕县外围陣地,并派兵迂回包 抄,企图一举拿下滕县。一二二师得到的命令是固 守滕县,不得后退。情况万分危急,一二二师只能 坚守求援,两天后部队几乎拼光,援军仍无踪迹。 王铭章向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发出最后一封电文: “立到。临城。军长孙,密。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 敌大部队冲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军作最后血 战!职王铭章。”①在城中与敌军混战时,王铭章腹部 中弹,为避免被俘,决然饮弹慷慨赴义。王铭章牺牲 后,余下士兵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国民政府追 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举行盛大的追悼会。1984年9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

滕县防卫战,川军一二二师伤亡惨重,师长王 铭章殉国,但是一二二师在滕县大大迟缓了日军精 锐矶谷师团的南下速度,有力配合了台儿庄战役的 进行,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台儿 庄战役的指挥者、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对滕县战役 作出高度评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 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作战任务,写出川军史上最 光荣的一页!临沂、滕县两役,都是台儿庄大捷前, 最光辉的序幕战。”②

川军将士出川后浴血奋战、血洒疆场,除上文 叙及的战役和人物外,还有众多英勇顽强抗战的例 子。如1944年5月,川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 家钰在掩护友军部队撤离途中,中敌人埋伏,身中 数弹,壮烈殉国,终年53岁。李家钰成为在战场上 牺牲的川军最高级将领。

三、抗战大后方的四川省

抗战时期的四川省,包含今天的直辖市重庆, 1939年建省的西康省因与四川联系紧密,统计抗战 时期的各项数据时,也常将西康省归于四川省一并 统计。1935年3月蒋介石视察重庆时,对四川省持 高度评价:“四川人口之众多,土地之广大,物产之 丰富,文化之普及,可说是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 称天府之国,处处得天独厚。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 的根据地。”③

淞沪会战期间,前方战事愈发不利于中国军 队,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处在日军兵锋威胁之下,为 此国民政府有将首都内迁、做持久抗日的打算。 1937年10月29日,在国防最高会议上,蒋介石发表 《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1937年 11月 20日, 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滋为适应 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 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抗战。”④直到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明定重庆为国 民政府陪都。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东部沦陷区 和受日军威胁地区的工厂、企业、学校等纷纷内迁, 一时间有太多的机构和人口涌入四川省。作为抗 战大后方的四川省,在整个抗战期间为全国坚持抗 战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川军出川抗日的 40 余万部队和输送前线的 300余万壮丁在前线与日军正面战斗。此外,在抗 战期间,四川民工广泛参与大后方的建设与前线支 援工作。四川省以盆地和山地地形为主,较为封 闭,与外省交通不甚便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川 黔、川湘、川滇、川陕公路已经动工或部分完成,抗 战爆发后,为便利四川省与周边各省的交通环境, 征调民夫继续修筑公路。仅修筑公路一项,征调川 籍民夫,“计各线公路前后征工总数在二百五十万 人以上”⑤。在成都周边修筑机场“共动员民工一百 五十万人参加修建”⑥。在当时的条件下,修筑公 路、修建机场,大部分的工程依靠劳动群众的双手 和简易工具,可见任务的艰巨。有数据统计:“国民 政府抗战期间在四川征用民工的总数在五百万人以上,广泛地使用于筑路、造船、修机场、疏浚航道、建 设军事工程、搬运军用物资等各种抗日军事工程。”①

1939 年 9 月张其昀发表一篇文章《四川精神》, 文章指出:“巩固西陲,兴复祖国,此为四川历史的精 神,亦为其时代的使命。”②认为历史上的四川在巩固 西疆,复兴国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也是抗战中 四川省的时代使命。值此日寇大举入侵、国家危难 之际,列举四川省过去对于国家的贡献,以此激励国 人,坚持抗战。四川精神是中华民族国魂之一,是抗 战时期全国全民坚持抗战的精神。在全面抗日战争 期间,340余万川籍将士出川抗战,辗转在全国各地 战场上,以落后武器装备与日寇顽强搏杀,为后人留 下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故事,蜀中健儿以血泪铸就无 川不成军的威名。

除了直接出兵,四川省各族群众竭尽全力出钱 出物,支援前线抗战。国民政府通过征收田赋、发行 公债等方式保证财政收入。此外,还广泛动员民众, 开展抗日募捐以购买战机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财政供应上,“国民政府八年抗战期间总支出为 14640余亿元(法币,下同),四川负担了约4400余亿 元,占30%以上”③。甚至在全国抗战最艰难的时间 里,四川省的财政贡献占到国民政府财政支出的 50%。粮食供应方面,仅 1940 年至 1945 年期间, 四川民众提供粮食“八千四百四十三万零七百四 十八市石”④,远超全国其他省份。

四、结语

抗战大后方的四川省在全国抗战中的贡献, 各方都给出极高的评价和肯定。1945年5月7日, 《新民报》发表社论《莫忘四川》:“四川对于抗战的 贡献是特殊的……征兵征粮,以四川的负担为最 重;出钱出力,又总是率先倡导。假如没有四川, 我们就不能想象抗战何以能支持如此之久。”⑤9月 3日,张群在《胜利日感言》中总结,抗战期间“四川 应征赴敌之壮丁,达 300 万人次以上。征购捐献 粮食约 7100 万石。建筑空军基地 33 处,征工 90 万人。其他建设,运输公役以及公债储蓄税捐等 各项负担……总计川人直接间接负担数之巨量, 无一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⑥。1945 年 10 月 8 日,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文章《感 谢四川人民》,指出:“五千万四川人民在八年抗战 中,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 少血泪”,评价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 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⑦

抗战大后方的四川省,无惧敌人惨无人道的 大轰炸,以全省之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全国抗战 的持续进行。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在大 后方坚忍不屈、慷慨奉献、苦中作乐的精神,即是 抗战时期四川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精神鼓舞着 全国各民族继续坚持抗战,直到迎接胜利的到来。 而四川各族人民为抗战的历史贡献,将永远为历 史所铭记。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2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川军集团军日军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春节期间习近平视察慰问第65 集团军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壮士山川一段悲壮历史的再现(上篇)
——记中国共产党在川军出川抗日中的积极作用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