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2352258)。
作者简介:蔡振合(1975—),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法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区教育、乡村人才培养。
[摘 要]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具身认知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具身认知理论学习过程中应将身体经验和认知形成融合在一起,帮助学习者感知环境知识。因此,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引入实践教学活动,促使社区教育课堂更具吸引力。基于此,从具身认知理论内涵入手,分析了具身认知知识层级结构理论以及影响要素,阐述了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的“离身”形态,并对具身认知理念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具身认知;社区教育;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153-04
从本质上来讲,认知属于身体的一种感知经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将认知形成过程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时间和互动方式获取信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因此,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积极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很有必要,可以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具身认知理论内涵及知识层级结构理论
通常情况下,具身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采用身体感知和动作的方式进行理解,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转化,主张通过真实情境实践的方式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核心理念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实现“身心合一”,不再依赖于人脑和心理,而是通过整个身体机制来获取知识结构。这种方法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學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具体真实的学习感受。[1]具身认知理论倾向于学习者主观学习意识,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和理论构建新的知识,整个过程都需要学习者亲身经历,需要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通过反复思索来获取,以促进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具身认知是人体机能的一种经验
具身认知是人体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身体感知外界环境而获得的一种经验,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人体机能所产生的一种敏锐性反应。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人所呈现出的具身认知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这不仅体现出学习体验的独立性,也可以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教育者创新教学方法提供思考方向。[2]具身认知更倾向于学习者对环境的感知,提高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的重视力度,充分展示具身认知与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的性质,进而优化教育者、管理人员等多个层级结构。
(二)具身认知是一种对抽象概念的感知与体验
具身认知形成是一个过程,不但是学习者主观认知,也是通过监督外部环境而形成一种认知体系,进而对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也导致事实认知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较高的逻辑性。从具身认知抽象性角度分析,虽然可以通过身体机能体验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感受,但这种教育价值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是在身体感知的基础上身体做出的一系列反应过程,这也是认知结构转变成基于自身认知的过程,充分展示了教育的个体性、复杂性、动态性。具身认知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者通过对环境的感知而形成一种抽象和理性的思维,也就是通过身体将信号反馈给大脑,通过认知系统对信号进行逻辑性的排列、整合,之后由大脑向身体发出指令,以此形成一种学习机能。具身认知也是理性与感性体验的结合体,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是通过理性和感性对自身所接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使其成为学习者的一项技能。实践能力是基础知识的最终体现形式,通过身体机能将所学知识表达出来,通过社会活动体现知识的具体价值。
(三)具身认知是一种包容性学习
具身认知理论也主张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展示了实践技能与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度。但是在具身认知理论下,体验教学不仅要意识到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还需要将这种基础知识转变成自身的技能,使其成为自身的优势,成为自身提高社会竞争力的资本。此外,具身认知理论更在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重视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主张具身认知的多样性、包容性。
二、影响具身学习的要素
(一)身体方面产生的影响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等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形成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形成阶段都起到重要价值。在对人体机能不断深入研究的背景下,广大学者对认知机制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在人体机制中,身体作为主要组成元素,对具身认知起到关键作用。而具身认知的主要思想观念也是来自身体体验,身体的感官以及体验等对具体认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身体的感知功能可以对外界环境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事物加以理解,进而形成学习过程,更加重视身体感知的体验性、参与性。[3]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学习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社区教育课堂开发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内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地设计社区教育课堂,在提高学习者身体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技能。比如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学习者实际工作生活相关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力度,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另外,也可以促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者日常学习需求。
(二)环境产生的影响
认知行为通常来自社会外界环境,同理,环境也是影响认知行为的一个关键环节。认知活动形成通常来自一个真实的外界情境,当外界情境发生变化时,人体机能通过各项感知功能,不断对环境进行探索,进而为形成具身认知提供支持。通过加大对环境的探知,既可以减少人们获取信息形成认知这个过程的负担,甚至环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处理信息的工具。整个认知形成过程包括身体、心理、大脑等多方面共同运行而完成的,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碰撞而形成的认知体系。认知形成不仅是身体体验,也包括了视觉、嗅觉等主观意识的感受,这些都是通过身体机能与外界环境接触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促使认知形成更加直观,为更深入的认知形成提供基础的信息。也就是说环境可以为学习者具身认知形成提供感知、支撑的服务。这个学习环境不仅是一个具有兼容性的学习体系,也包含了影响具身认知的各类因素。比如外界环境的事物形状、温度、声色等内容,同时也涉及现代化、数字化资源,这对人体情绪、学习氛围、学习情绪等一系列心理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在现代化信息时代中,各类认知工具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影响也较大,同时也影响着教育者教育质量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多样性、复杂性的教育体系。
三、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的“离身”形态
传统教學理念认为人的记忆、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形成以及学习都是独立存在的。而社区教育也成为学习者训练心智能力的主要渠道。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形成认知的过程中缺乏实际体验感,这样很容易导致学习者与知识之间出现距离感,这也不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这种教学理念普遍倾向于人体大脑心智开发对于身体组织、器官等感知能力培养并不高,甚至出现边缘化的问题,促使学习者在形成认知过程中与身体失去了联系。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人体机能在认知形成中的重要性,过度重视心理和头脑的强化,这样导致了教学身体感知作用和教学心理分离的情况,这也是突破传统认知理论教学观念的一个难题。
在社区课堂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离身”形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学习者、教育者的生活经验之间存在着较大距离,存在较为严重的知识灌输教学理念,这种教学观念很容易引起社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实际生活经验、个人认知方面不相符,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思想、感悟等认知存在一定的难度。[4]传统灌输教学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教育者也失去了指导价值,成为知识的搬运工。长此以往导致社区课程知识教学存在一定的机械性,学习者的情感、价值观等得不到有效培养;另一方面,这种“离身”教学形式,也会导致社区课程设置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分离问题出现。传统教学忽略了知识的探究性、延伸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习者将知识形成认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需要自身感知内化的,久而久之,其实施者便会失去自我探知的意识,逐渐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这对学习者的未来发展很不利。
四、具身认知理念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建议
(一)从环境入手,提升社区教育课程的开放性
具身认知理念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应当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从周围环境入手,设计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课程,能够起到激发学习者主观意识的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在构建社区教育课程研发的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对学习资源的开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当具有一定的丰富多样性,无论是学习资料、设备、辅助工具等都需要满足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应当包含社区区域内多个领域教育内容,以此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社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库,以便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这种模式也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学习者可以随时访问资源库。[5]另外也可以建立实际的教学资源库,主要针对一些需要实验、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为其提供实际辅助工具,以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其次,构建灵活的学习空间。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于消息空间的设置应当尽可能保证其灵活多变的特点,进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设置开放学习区、实验室、小组讨论区等多种学习空间,通过各类不同的学习空间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功能,并且这些空间中会配备相应的设备,打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自由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为了切实提高学习者的实践技能,还需要加大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比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将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的情感、意识、思想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形成新的意识。同时通过与实际场景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基于生活,创新社区教育课程
著名教育学者怀特海认为,教育可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生活主题。在教育活动中生活和实践经验都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的本质便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可以离开社会生活,这些观点非常符合具身学习理念,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对认知进行考察。教学活动中,生活作为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开放性特点,同时也是非常庞大的一项教学资源,其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地域文化、风俗等皆来自生活。只有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社区教育课程,才能够将区域内的文化教育、认知教育等发扬光大,促使他们更容易被接纳、传承。以民俗活动作为教育基础,将生活与地域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类传统节日、风俗特点等活动内容,提高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创新性。这些民俗活动是非常贴近区域内人们生活的,他们对节日的传统风俗、文化十分了解。以此作为教育课程开发的契合点,在社区教学课程中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历史等,通过对其来源、意义等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扩大文化覆盖面。比如“缙云烧饼节”活动,主要围绕烧饼开展。[6]社区教育可以设置这样的课程,通过书画、诗歌等方式将活动内容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实际烧饼制作的方式开展活动,通过录制视频的方法捕捉烧饼制作镜头,彰显出该区域的工匠精神。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习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缙云烧饼节”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充分展示出来。社区教育课程设置也可以融入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比如河阳剪纸文化,这是一种代表喜庆的意义,通常会在婚嫁、春节等喜庆的节日中应用,如婚庆嫁娶通常会用“喜”字表达喜庆,这种寓意一直延续到现阶段。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既丰富了社区教育资源,也促使社区教育更加生活化、具身化。
(三)基于实践经验,设计体验式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各种教育服务,对社区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具身认知理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包含了以下几点:首先,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应当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比如区域内传统工艺技术的学习,社区可以将教育课堂设置在实际工厂、制作基地,通过一边观看工人操作,一边听取专业人员解读,这样学习者可以在观看倾听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通过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将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呈现出来,以便学习者更好地内化知识。通过观看工人的动作、技巧等过程,可以进一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将此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渗透数字化技术。比如虚拟增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身于影像方式丰富学习者感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出学习者的创造价值。[7]通过游戏化互动方式,学习者可以自行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探讨,进而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社区教育课程可以采用“传帮带”的教学方式,强化教育的协作性。这种教学方法不单纯是为了传授实践技能,更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一种展示,对于区域文化传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阶段老艺人、老工匠等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在社区教育中融入这种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把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社区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助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
(四)立足具身认知,优化教学评价
具身认知理念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还需要设计激励性的教育评价,以便更好地增强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由于社区教育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者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参与,积极创新。可以结合社会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鼓励社会多个领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为学习者构建和谐的居住学习环境。比如,与社会合作构建终身学习奖励机制、荣誉和学分等激励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个人的实际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获取更多优秀的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可以制定学分银行激励制度,这种评价形式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方面进行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者通过非正式的学习模式而获得提升的一种评价形式,采用学分记录的方式参与具身学习建设,在这种评价形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多元化发展的意识。[8]鼓励在社区教育课程中融入地域文化,以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包含了该区域内人们的思想、文化,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而逐渐优化,持续创造,在社区教育课程评价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培养力度,通过评估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程度,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可以在教育评价中增设学习者自评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地域文化的效果对自身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也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更努力地学习地域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将地域文化转化成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为区域内地域文化赋予新的传承价值。
综上所述,具身认知理念应用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在传统社区教育课程“离身”形态的基础上,加强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力度,还需要从环境入手促使社区教育课程开放,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基于生活创新社区教育课程,让学习者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借助实践经验设计体验式教育模式,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立足具身认知理论优化教学评价,促使学习者正确看待自身,并鼓励学习者自主、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者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戴潘.认知科学中身体的争论及其实用主义和解[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11):37-43.
[2]张翰,韦玉芳.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设计活任务[J].中小学德育,2023(8):38-42.
[3]郭维娜,葛正祥.基于“具身认知”的社区老年教育体验学习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23(3):77-82.
[4]梁青青.具身认知视角下手势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1.
[5]高娟.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具身”研究的内容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22(5):9-12.
[6]康开宇,邵晓枫.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社区老年游学教育内涵与价值探讨[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2,35(2):70-74,80.
[7]赵昕,于雪.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教学驱动社会创新路径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22,41(1):35-40.
[8]许倩,林志淼.具身认知视域下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3(4):56-6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