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基金项目:202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GZD202102)。
作者简介:许丹丹(1982—),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摘 要]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强调各学校必须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出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备高度思想品德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全程育人。思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通过加强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主要对课程思政与思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阐述开展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课程思政;思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065-04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特征,更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但就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普遍过于重视课程工具性目标的实现,缺乏对人文性目标的教学。也就是教师习惯将教学目标设置成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学素材内容就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样本,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对教学素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标准。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思辨缺失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创新创造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而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育实践形式,强调在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课程思政为出发点,科学设计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英语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课程思政与思辨教学之间的联系
思政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相关学者提出:在英语教育中,需要重视思辨教学,以实现对学生评判能力、思考能力与批评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变学生的心理认识,使之能够更加成熟地理解和认知文化、意识形态,最终提升学生的理性和明辨能力、对不良思想侵蚀与冲击的抵抗能力,使其更加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缘事析理评估能力,即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说,课程思政目标和思辨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中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思辨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提高其思辨能力。
“思辨”也可称之为“批判”,但有的学者提出:“批判”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而“思辨”则更加精确,可以体现出“高级人才”的教育目标。基于二维结构思辨模式可知,“思考能力”的概念是一个人具有勤奋好学的品质,对待事物拥有自己的看法,并做出相应的理解,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思考。思考能力涉及“认识”与“情绪”两个层面。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思辨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并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现阶段,我国对思辨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上,而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思政要素融入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中,创新各环节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
(一)听说模块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辨教学
在大学英语听说模块中,教师应当围绕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听说能力,让学生通过批判性倾听获取信息后,能够实现批判性陈述,这就是学生的思辨能力, 即对听到的信息的阐释、分析与评价,并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推理与解释的能力。其中针对批判性倾听,主要指通过倾听对所听到的信息质量高低、重要性、合理性以及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价。这样形成的英语听说能力包含思辨能力,只有促使学生具有以思辨为导向的语言能力,才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或是话语,并完成逻辑表达。对此,在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具有思辨性的听、说、读、写活动进行合理设计,有机融合英语学习与思辨能力训练,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思辨能力的提升。从这一点来看,大学听说教学课堂可以成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载体,利用这一课堂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听”的教学环节,需先向学生传授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语法与词汇等基础知识,待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再引导其对听力材料中的文化含义和话语逻辑等进行分析、思考和推理,从而锻炼其思辨能力;在“说”的教学环节,应当鼓励学生做到勤学好问、客观评价,不仅要符合事实依据,还要做好谨慎判断,能够正确分析和阐释证据、标准、背景、概念等要素,也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与调节。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在听说教学全过程中充分渗透课程思政。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Unit 2 “Journey into the Unknown”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主要是讲述旅游名城威尼斯面临的困境,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基于“Problem-Solution pattern”对教材内容进行逻辑分析,之后再鼓励学生对自己所认识旅游城市的“Problem-Solution”加以思辨,不断拓展话题讨论,让學生在这一过程中大胆说、有话说,促进其形成自主思考、谨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具体教学活动流程为:第一环节,导入话题。为学生介绍意大利这一国家的时政背景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然后鼓励学生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库存,了解我国与意大利之间存在的丝路文化,并介绍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从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最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第二环节,布置听力任务。先是引导学生掌握“Problem-Solution pattern”这一听力材料的文本特征与听力技巧,找出其中的信号词,然后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注意听关键词,再精听个别含有细节信息的语句,最后对听力材料内容进行总结,对整份材料的结构进行展示,以强化学生在听力练习中的结构意识。第三环节,后续测试。以听力训练获取的知识点为依据,引导学生以英语口语的形式介绍自己认识的中国旅游城市,内容涉及旅游城市的特点、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改进办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阅读模块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辨教学
阅读模块作为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主干部分,拥有较为广泛的阅读题材,阅读内容丰富,蕴含着诸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思想素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具体而言,首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注意深挖英语阅读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如,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爱护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再依据这些思政元素,收集相关素材,进一步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然后结合“驱动、促成、评价”的任务流程合理设计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技巧,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并对其正面的“三观”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促进教育和育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其次,明确教学对象。大学生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其作为唯一的授课对象,教师需要向其传授英语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达到当下英语学习应用的水平。同时,大学生作为“00后”一代,他们个性张扬、性格独立,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情感态度方面,大多数学生拥有健康、正确的“三观”,但依然需要教师给予正面的指导与潜移默化的引导,这就为课程思政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合奠定了基础。最后,明确教学流程。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通过微信等平台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其对即将学习的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英语短文,以便教师了解其当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以及具备的思想政治观点。在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确定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再以思辨教学为导向,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形式,如,探究式学习、深度学习与延伸阅读等,同时向学生补充英语阅读材料,结合本篇文章的主题进行反思讨论,从而培养学生正面、健康的“三观”。
(三)写作模块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辨教学
大学英语写作模块的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使之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语法与词汇知识,提高其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还能够写出正确、通顺的语言,提升其分析综合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同时,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广泛的阅读理解,阅读内容包含中西文化的交融,但中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均各有不同,大学生极易在这一方面产生模糊认识,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大学生所接触的英文材料中包含中外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程思政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有效融合,在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政治思想的同时,增强其思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并通过更为宽广的视角看待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具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即课程思政反映出教育观的重构与英语课程建设,塑造价值,需要依据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英语写作教学中,包括党的先进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还需充分理解教材,正确把控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优化设计。由于现有的大学英语写作教材普遍缺少思政教育的内容,加上学习西方文化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批判性地使用现有教材,还需基于课程思政的需要,重新编写写作教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材中,以教材体现思政。另外,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创新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写作技巧、理论与思政元素,只要有合适的话题或是内容,均会与思政相融合。在写作教学技巧上,教师应当通过多模态输入的手段,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教材语篇中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其学会准确地理解与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三观”。如,在某节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话题——“中国式人情关系”,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文材料,这份材料主要以外国人为主人公,谈一谈自己如何看待“中国式人情关系”,还有一段2015年央视春晚相声节目《圈子》的视频,要求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认真阅读,并围绕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见缝插针地渗透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谈一谈自己对于“中国式人情关系”的观点,然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引导其辩证地看待这一话题,帮助其客观地评价中国式人情关系,形成辩证思维能力。
(四)翻译模块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辨教学
在課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模块教学开展的重点在于结合教学资源,通过翻译实践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翻译知识和技能,又需注重思政元素的合理融入,引导学生在英语翻译中深入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内外时事热点,从而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意识,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
首先,合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将翻译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翻译素养和思辨能力,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其次,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大纲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明确其现有的英语知识、能力基础和翻译能力,深挖各章节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如,针对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语境下产品说明书翻译存在的跨文化现象,并进行跨文化对比,找出存在的跨文化元素,有效辨别翻译素材中的主次要信息,充分思考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采用最为简单、合理的方式传达素材中的关键信息,确保翻译准确,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最后,创新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引入先进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调研汇报等方式,对翻译素材中存在的不足、是否符合英语翻译原则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的翻译建议和策略,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翻译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如,在中国某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语翻译实践训练中,可先要求学生对现有的景区公示语译本进行收集,并对这些译本进行翻译与分析,再针对缺少英文版本的景区公示语,要求学生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和自身的英语翻译知识,提供准确的译文参考。
(五)注重多维评价融合
针对多维评价融合,主要涉及三个维度:一是评价内容,不仅包含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评价,还包含文化知识、富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知识内容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包括增值性、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三是评价主体,除了常规的教师评价以外,还可采用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等。在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中,通过实现多维评价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完成英语课程教学以后,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真人访谈、口语项目成果评价、写作项目成果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全面考查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英语思辨教学效果,判断是否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问卷调查,可设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满意度四个子维度,以完全同意、同意、不同意作为评价标准。在课程教学结束之际,教师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了解学生是否认同大学生英语课程是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辨能力培养的结合;是否认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能够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效果;了解学生是否满意大学英语多元融合式思辨教学模式,以明确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思辨能力培养的认识,如,有的学生非常认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思辨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认为此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其聚焦思政元素,引导其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培养其辩证、严谨的思维方式;针对口语项目成果评价,教师需要先要求学生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调研,并以PPT的形式对调研内容和结果进行呈现,再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对整个研究流程进行口头表述。通过这一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政素养,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口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价值塑造;针对写作项目成果评价,主要从语言和内容两个维度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成果加以评价,前者涉及词汇表达、句法与单词拼写使用的正确性、复杂度与流利度等,即学生在英语作文写作中是否能够有意识地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整篇文章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和流畅;是否能够对各种句法进行灵活变换等。后者涉及写作主体的关联性、思维的高阶性、思想内容的创新性等,即学生是否能够结合主题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内容是否融入自己的思想观点;是否展现出正面的价值观取向、良好的思辨能力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深刻解读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明确思政教育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性。然后以此为依据,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对听说教学、阅读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设计,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有效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同时贯穿多维评价融合方式,以此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思辨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与综合素质,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耀华.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養研究[J].知识经济,2022,595(2):117-118.
[2]李丝贝.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6):139-142,151.
[3]何婷婷.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长江丛刊,2023(25):40-42.
[4]郭威.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53-56.
[5]杜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层级任务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影响[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71-75.
[6]胡瑞霞.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思辨一体化教学实践[J].畅谈,2023(1):34-36.
[7]范秋芳.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3(51):37-39.
[8]李光梅.思政元素挖掘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2):186-19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