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为
《热辣滚烫》是贾玲导演继《你好,李焕英》后的又一力作,通过影片的叙述不仅唤醒了观众的激情和共鸣,而且通过共情叙事和共情技巧等搭建了多种与观众的共情场域。
自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在春节上映,开启了贺岁片的序幕,现已27年了,其俨然成为中国电影受众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其影片数和观影人数连年屡创新高,已然成为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档期。其不仅具有中国电影市场所带来的巨大消费潜力,同时承载着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共同构筑的情感蕴藉。《热辣滚烫》自2024年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热度一直不减,在7天内取得了超过20亿的票房。《热辣滚烫》是贾玲导演继《你好,李焕英》后的又一力作,通过影片的叙述不仅唤醒了观众的激情和共鸣,而且通过共情叙事和共情技巧等搭建了多种与观众的共情场域。
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理解他人的经历并做出反应的一种能力”。([美]亚瑟·乔拉米卡利.共情力[M].耿沫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3.)具体是指, 在个体之间的相处和交流过程中,通过分享彼此的情感和经历,从而在至少两人或是更多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精神意识世界的共鸣和交互现象。因而,符合个体认知经历和经验的情景才能实现情绪和认知的共情,继而形成个人的行为共情。电影《热辣滚烫》通过营造基层人物写实命运的情境,使受众能够沉浸式地投入到影片所处的时空之中,从而感同身受于影片中人物的情感经历。
“共情可以划分为情绪共情、认知共情和行为共情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赵建国.论共情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06):47-52.)共情是一个受情绪、认知和行动共同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共情过程。从观众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的变化来看,电影《热辣滚烫》共情传播的触发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实人物呈现引发情绪共情
情绪共情是个人对于共情方感官情感信息的感受和认知。对于影视作品来讲,受众所能感知到的情绪来自于作品中的人物的情绪,换而言之,来自于演员的表演、对角色的演绎。演员通过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等感官情绪来演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而感官情绪的饱满度和真实度是引发情绪共情的主要因素。演员以真实生活逻辑来演绎角色,使角色的经历真实感人,让受众沉浸于写实的情景之中,从而唤起受众情绪共情。
电影《热辣滚烫》的人物呈现,并未刻意塑造一个完美转变,或拥有大圆满结局、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人物,而是将角色人物去极端化,塑造了一个真实鲜活、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小人物的形象。真实人物、真实写照,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这样更加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更易唤起受众的情绪共情。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是极其真实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现实的困境,贾玲饰演的乐莹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杨紫饰演的豆豆为了工作欺骗表姐上节目,雷佳音饰演的昊坤为了工作不得不拉人办卡,沙溢饰演的老板展现出的唯利是图等,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演员通过情绪的表达来影响受众的情绪共情,以突出的情绪变化使情绪共情得以强化。“原始性情绪感染诱发程度与情绪诱发者的情绪展示程度有关,诱发者的情绪越强烈,察觉者的模仿就越强烈,情绪感染也就越强烈。”(张奇勇,卢家楣.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9):1596-1604.)演员的感官情绪随着剧情的起伏,应通过适当地显露、放大、夸张来塑造出角色人物形象。在《热辣滚烫》最后一场拳击比赛中,乐莹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一次次被打、被摔倒,却又一次次不屈服地站起来,坚持到最后,即使没有赢得比赛,也坚持打完全程。在这一段的表演中,贾玲表现出孱弱、不屈、摇摇晃晃,都将乐莹这个人物的坚毅和不屈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受众沉浸在一次次的出拳中,一次次的击倒又站起来的过程中。受众借助演员的表演,经由内心感同身受的过程,从而产生了赞同、期许、震撼等情绪的共鸣,进而直达情绪共情之中。
二、个体意识加工达成认知共情
“认知共情表示对他人目的、企图以及信仰的理解,是识别他人情感状态以及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陈小荟.共情理论研究概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09):3-5.),“可通过思想认知、期望认知、情感认知和观点认知进行评价”(易魁,王玉琦,许俊.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研究——基于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60-72.)。电影与受众之间所形成的认知互动,能够提升受众共鸣共情的能力,从而完成一个共情效应完整的闭环。受众个体将自身情感投射到影视角色上,发挥其自身经历、学识对情绪情感进行甄别、评判和处理加工,从而达到认知共情的地步。
基于主观识别和映射的情感认知。电影《热辣滚烫》所刻画的乐莹这一角色,如同大多数平凡人一样,面对迷茫、磨难时,有过摆烂、躺平,但却在激励事件后又一路成长并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随着对角色的不断深入了解,受众更能感受到角色与自己的相通之处,都曾经摆烂,曾经肥胖,曾经无所事事,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缩影。个人的生活、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是认知共情得以达到的前提。作品中角色与受众个人在情感中的感同身受和共鸣,使得认知共情得到迸发。乐莹前期的摆烂、中期的为所爱委曲求全、后期的坚持与不屈,通过影片一幕幕展现在受众面前,这使得受众个体通过主观识别和映射激发了情感认知。
基于自身好恶和美满的期望认知。期望认知是对整个人物命运转折和结局带有主观走向的一种希冀。《热辣滚烫》最后一个高潮拳击比賽的演绎,面对着乐莹的不屈服和坚持,受众满怀期待能够赢得比赛,一次次地被打和倒下,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将受众的期待值拉满,就像是下一刻经历了热血和精神的双重淬炼,预示着主角一定能赢一样,但最终乐莹却输了比赛。但她却赢了自己,认真无憾地进行了一次比赛。受众在为结局期望时又失望,殊不知导演此刻将期望提升了一个层次,输了比赛赢了自己,此刻的期望认知,带领受众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共情,也让受众能够更加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情感和初心。
基本主观价值评判的思想认知。受众拥有丰富的学识和生活体验,他们通过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情绪。除了“刺激--反应”的应激模式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认知加工模式。认知共情是一个高阶的思维逻辑加工模式,涉及到基于共情方所处的实际情景中,并结合个体的学识和经历进行自我映射、观念认同和价值评判。电影《热辣滚烫》在叙事层次上为基层小人物的生活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场景空间,交织着爱、挣扎、困惑和不屈的心理空间,以及象征着坚强不挠和实现自我的社会空间。这些为受众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反思自己,并让他们理解自己、成就自己,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角色及我的映射,实现了认知共情体验。
三、叙事逻辑融合双重共情
在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融合下达至双重共情,才能不断地引起受众个体之间的共鸣,提升个人的共情和交往能力,进而推进至行为共情阶段。电影镜头受时长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所有且完整的信息,只能以片段式、连续式的镜头,结合富有逻辑的线索来演绎完整故事。电影《热辣滚烫》以朴实有效的叙事逻辑,使得受众利用自身的学识和生活经验,对影片中的情感、叙事逻辑进行完整的推理,以自身想象来弥补缺失部分,从而对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和自身经历,形成共同的认知,实现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双重融合。
本片在叙事逻辑上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采用平民化、平淡化的叙事方式。影片以平民化的视角,展现了乐莹一家普通人平淡的生活。以嘈杂喧闹的市井生活镜头,加之多元化的人物塑造,塑造了乐莹、乐丹、昊坤等普通人的平凡与自强、堕落与不屈,从而使受众能够以平常心去拉近与剧中人物角色的距离,产生认同与共情。二是以线性叙事结构彰显逻辑的合理性。电影基本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从乐莹的摆烂到离家出走,再到遇到昊坤,直至完成自我的蜕变。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将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因果逻辑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再结合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得受众能够沉浸于其中,感同身受于角色的经历,从而达到融合情绪共情和认知同情的双重共情的地步。
三是对情节的细节化呈现。电影《热辣滚烫》实景真实展现了拳击比赛的全过程,且是以一个拳击新手的角度切入,利用镜头语言将乐莹和刘红霞对打的过程,细节化、完整化地展现出来,其坚毅的出拳、不屈的眼神、腿脚的虚浮等细节都完全呈现。四是行业知识的专业化展现。 电影《热辣滚烫》涉及拳击专业领域的知识, 比如器械的练习、出拳的方式、打斗的方式、拳法的练习等,都以专业的方式呈现,片中的演员也是亲身学习和经历,而非花架子以镜头的切换来完成,更使得受众能够感受真实的拳击训练和比赛,营造出了真实的情境。让片中的人物在受众的见证下,不断成长和蜕变,使得受众在情绪情感上与人物达到共鸣,并延伸至认知上共情,认知到输了比赛却赢了自己,实现了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双重融合。
四、互动仪式共创行为共情
“行为共情主要是指个体共情过程中外显的行为倾向或行为反应”(王启忱,刘赞,苏彦捷.共情的毕生发展及其神经基础[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06):717-729.)。行为共情着重看中的是在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基础之上,所做出的与之相关的行为,主动的点赞、评论、留言、分享等。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和基于身边人所做的介绍,受众亦会先入为主地接受和认同所看到的评论、留言,由此选择去观赏影片,进而进行多级传播。
在共情传播中良好的传播效果得以扩散,受众通过社交媒介和人际传播对其有了更为深入且全面的认知、理解和判断,从而产生了与他人分享、评论电影的行为共情。在社会生活中,共享共情的发生、情绪情感的分享都是基于人际传播。根据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互动仪式是仪式参与者相互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的过程。在互动仪式中,传播者和受众在互动过程之中双方的身份属性在不停地变换,初次的情绪分享、共情体验在互动中不断地被分享和传播。
从传播对象和人数来看,上映7天,获得了20.8亿的票房;豆瓣电影有35万多人参与评分。春节假期上映,在题材上又含有喜剧成分,因而几乎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去观看。不少受众也谈到是经朋友、网络上的介绍和评论才去观看影片。如观影者“电镀小狐”:“前几天在微博上刷到过一个评论,大体是说热辣讲的是一个空心人长出脊柱的故事。就是这样!看不懂这层的人就完全没理解这个电影,这才是真正自我革命,哭死我了。”观影者“有个树洞”:“妈呀评论里好多菇子破防啊,就这一点不值五星?”
从传播场域来看,主要包括微博、短视频APP、社区论坛等。电影上映后,社交媒体上频现大量感悟的小作文,见证着一场女性要自强、要爱自己的视觉盛宴。观影者“钱袋看过”:“电影有两个很感动的点。一是虽然比赛输了但她说自己赢了。二是她沒有跟昊坤在一起。”观影者“Hot sprite”:“就凭最后没答应那个男的,这部片子的主动脉就体现出来了,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强。”在社区论坛的评分高低,也能够影响受众的观看意愿。豆瓣电影用户、中国电影报满意度调查给《热辣滚烫》打出了8.0和85.9的分数,社区论坛的评分一定程度上也在增强受众用户的观看意愿。
在互动仪式中,参与者的情感在此不断地得到认同和强化,从而将仪式不断向更多的受众推进和传递。社交网络极大地促成了受众的共情体验大规模的传播,使得《热辣滚烫》有了更多的讨论和观看,因而成就其越来越高的票房。
结语
通过对《热辣滚烫》共情叙事和传播的分析,影片的叙事以激发受众的共情为起点,以尊重受众的学识认知为前提,构建朴素如实的叙事场景,从而唤起受众的情绪共情,引发认知共情,通过互动仪式共创行为共情,成就了其极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制造多模态互动方式,持续吸引受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提升了电影的热度。对实现贺岁档电影传播效能最大化,除了调动情感、增强互动外,其高质量的呈现亦是重点。因此,无论是贺岁档电影的传播还是作品的创作,“内容为王”依旧是不变的真理。
总而言之,共情传播在当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贺岁片可以说在共情叙事和传播的运用中越来越成熟,趋于典范化。这对国产电影,特别是低成本的创作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也为大众朴素生活、基层文化形态融入电影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有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