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墨巴山 于斯攸归

2024-05-22 13:43映铮
现代艺术 2024年5期
关键词:于斯画里巴山

映铮

远利的画,如他的为人,敦厚含蓄,谦逊内敛。他善用点皴,聚散灵活,画作多构图饱满,笔迹繁密,笔法丰富多变而致层次厚重。

绞缠在科技与便利,危机和风险之中的现代人,于城市缝隙处寻找烟波渺渺,云鹤霭霭,可我们要去哪里看水草?

远利的笔下有!它们在画里摇曳,绵绵无尽,悠悠不断。画中的山河之味,如人间一碗羹汤,更像闹市的一抹清幽。

一个学油画专业的绘画者,后专国画十年,2017年攻山水画。短短三年时间,就凭着传承与创新的山水画创作成为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靠名师指导,更靠自己勤奋,当然,悟性是这两者的肋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临习大量传统经典画作,又在写生中不断与自然对话,从师古人到师自然,最终形成了在传统中兼具现代感的笔墨语言。

远利的画,如他的为人,敦厚含蓄,谦逊内敛。他善用点皴,聚散灵活,画作多构图饱满,笔迹繁密,笔法丰富多变而致层次厚重。他行笔中侧并用,皴染披拂,计较墨的浓淡,在意线的轮廓,于是,大巴山的山峰并不粗鄙,空气也不模糊。你看他抚手几笔淡墨,便是《峡谷幽居》里山的沉穆,树的静谧;点挑几缕线韵,便是《春山人家》中云的轻盈,雨的洒脱,生动变化又空灵含蓄;《晚秋》是他用诗心和巧手调和的生命底色,抚慰着庸常凡尘世俗。我们在观画时常有穿越之感,因而生出无限感慨,即便是在小小的画室,也不影响他描绘十万八千里的广阔和绚丽。若是胸中无山水,哪来天地轮廓的万千诸“相”。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事,墨色之中见光明,也见疏离。青山几重,落花几层,是刚落的雪花,也是檐前的滴水声,闐静而慈悲。远利以此来告诉我们的人间秘密和生命奇迹,也是他作为一个画家必须要承袭的传统和责任。他的祖师爷李文信、师爷唐允明都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他的授业老师梁民颖热爱生养他的大巴山,经常带着他翻山越岭,深入到巴山腹地采风写生。一路就山说形,对水道韵,他把对生养地的热爱和衷情都诉诸笔墨,表达在画里。远利深受师尊影响,在长期的写生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墨语,可谓问墨巴山,于斯攸归。

现代人追求精致,凡事热爱爆梗、段子和包袱,远利有颗宁静而生动的心,有忍受枯燥的能力。那么多喧嚣的炫技办法,他选择了用传统的抒情方式,找到隐含的趣味,隐遁的气象,比如田园的闲适,荒野的钝拙,瓜生户外,果落树头,松鼠在树上荡过,锦鸡从身边飞过……毋需机巧伪装,深奥难懂。有匠心的人,匠味就淡了,诚拙撑起了他的艺术空间。

历来画家多狂悖,但远利简单,阅他的画,只有谦逊,不见外化的张狂。自然,他也有在云端的心,不便说的梦,只是用画笔,稀释了心酸,在砚中提纯了心境。画中的留白,该是他所有的玄想,也是给赏画者的一片光明。

才艺,本是情绪宣泄的出口,热烈或者凝涩,愤怒还是失语,都在一张白纸,一缕墨色中见天地。有癖好的痴人是幸福而苦恼的,有上下求索的艰难,也有画成之后的欣喜与满足。我见过那些在爱好里与自己较劲的人,他们最终被定义为成功者。

江水弯弯向东绕,“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愿多年积淀养成的翮翅,滋生远利未来的凌霄之姿。

猜你喜欢
于斯画里巴山
画里江山
依山数流云——写在春天的画里
荆楚老乡敲钟忙
巴山送红军
他的画里藏着“永葆青春”的秘诀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儿哥
童心童画
大美于斯书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