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化的多元化教学结构建设

2024-05-22 13:05杨辉著江艳红梁嘉林马彬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新能源思政课程

杨辉著 江艳红 梁嘉林 马彬健

①基金项目:2022年度深圳校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双碳战略背景下《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HITSZIP22007);2023年度深圳校区首批文理通识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走进新能源”(HITSZUCC23004);2023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产学研协同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沸腾传热课程创新实践与探索”(23MS030);2022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面向产学研融合和新工科建设的流动测量技术与应用教改项目”(22MS055)。

作者简介:杨辉著(1988—),男,汉族,江西瑞金人,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强化传热及热管理系统。

*通讯作者:马彬健。

[摘           要]  “走进新能源”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大一到大四本科生的文理通识课,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开设这门课很有必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目标,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的同时,探索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旨在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自觉提升自身标准,努力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

[关    键   词]  “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结构;创新型复合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085-04

一、“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化的背景与意义

“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是中国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与政策赋予的。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将碳达峰碳中和与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起来。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而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其结构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结构,其方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育工作的显隐结合的方法,其思维是科学创新[1]。

“走进新能源”是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文理通识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能源技术的开发原理、发展现状、科学前沿和未来趋势等,该课程融入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是适应“双碳”战略目标与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走进新能源”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启示式+案例式+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自身标准,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科研报国精神的体现,不但为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决策提供参考价值,而且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政治思想觉悟高、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本功扎实的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一)课程学习目标

“走进新能源”课程不但适应国家的战略发展,而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该课程不仅强调传授好课堂专业知识,更注重让学生掌握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共性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拓展能力,学会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和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形势。具体的课程学习目标包括:(1)了解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原理,明白新能源开发利用基本技术及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与可再生发展理念。(2)认识到新能源技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具备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并辩证分析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提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技术、新方法。(4)了解国内外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工艺水平,学会辩证看待和分析国内外工艺发展形势,激发创造动力。

(二)思政育人目标

为了使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相统一,“走进新能源”课程需要学生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获得以下提高:(1)从了解新能源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巨大进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内涵,认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转型与文明进步的协调。(2)清楚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发扬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智慧和大国担当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感,培养爱国、爱党情怀和增强民族自信心。(3)高度重视我国面临从高碳经济走向低碳经济的严峻挑战,学会把握时代机遇并合理应对国际形势风险挑战,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和哈工大“八百壮士”的科研报国情怀。(4)学习坚实的理论知识,形成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高度统一的价值取向,立志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一生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结构建设思路与举措

为打造好“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制定的课程建设思路为: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即让专业课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浸润对接。其次,要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弱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另外,要注意科学地考核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最后,加强教师、课程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为此,提出一种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结构,即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启发式研讨式课程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多元教学活动、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打造教学闭环反馈系统。

(一)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

“走进新能源”课程教学设计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战略需求高度统一的价值取向。

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世界难题的主要途径是开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该途径也是发展新兴产业的突破口。

在本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中,在强调专业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分析知识的内部逻辑,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知识背后经济、技术和国家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想内涵。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要主观、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要从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具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下:(1)在“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家政策、技术突破等重点节点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主动思考并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关键科学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介绍国家在“特高压”电网输运战略的布局,强调在未来以电能为主要能源背景下电网输运的重要性,突出我国在前沿性的能源布局和技术突破取得的科技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和增强民族自信心。(3)分析我国 “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技术特点,强调我们对浅层地热资源利用一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也认识到我们在干热岩发电技术上仍然严重滞后,客观阐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先进工艺水平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和奮起追赶的精神。(4)从“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到“能源转型与深刻变革之路”,层层剖析我国能源政策及发展历程,强调我国 “双碳”战略目标的本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内涵,认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转型与文明进步的协调,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的核心内容。

(二)启发式研讨式课程教学方式

“走进新能源”课程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

在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原理、发展现状、科学前沿和未来趋势中存在事物发展普遍的对立统一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对立统一的规律把共性的统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知难而进的意志和毅力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下:(1)问题启示式+案例式+研讨式的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提出“什么是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什么是未来无害可燃冰?崛起的页岩气新能源能否引领新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保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工匠”精神。(2)丰富教学手段+共性统一的知识点逐级递进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基础知识时,注重引入相关技术研究前沿、科技进展和未来前景等内容,帮助学生从知识点、线到面的升华梳理,形成知识点之间衔接的连贯性、逐级递进性。培养学生应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揭示知识点间的统一性,具备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3)充分利用线下教学传授+线上资源。考虑到线下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引导学生搜索线上海量的有用资源,将线下教育与线上资源充分结合,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搜索信息并辨别有用信息的能力,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有针对性的多元教学活动

“走进新能源”课程组织学生调研新能源技术发展、发起新能源发展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和观看技术突破背后的纪录片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高自身标准,激发创造动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一生的远大理想。

打破纯粹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对比性的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激发学生对知识无穷追求的力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悟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可贵,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忘初心,树立远大志向。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下:(1)组织学生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思考与调研:“化石能源的未来”“核能是解决能源危机方案吗?从短期与长期分析”“新能源潜在的挑战”“我国新能源发展机遇和挑战”等鼓励学生通过调研,提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创新想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团队互助、宽容、协作、团结和奉献的优良品质。(2)课堂开始前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所介绍知识的掌握情况:“可燃冰的定义及其形成条件”“什么是干热岩及其应用方式”“地热能的常用方式”“中国双碳目标的主要举措”等。应用问题引导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家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学习和感悟,增强国家发展政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3)现代化媒体在传播文化过程中相较于口头讲授,更容易从生动的影片中获得知识的体会,利用先进人物的个人事迹、大国重器等纪录片的观影环节,完成隐性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对实现理想目标吃苦耐劳奋斗精神的领悟,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和艰苦奋斗精神,学会站在国家战略发展与个人前途命运一致性上规划人生。(4)组织课程中期报告,训练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获得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鉴别甚至综合利用的满足感,使学生充分了解新能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能源战略规划的认识,使学生在体会国家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时,立志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一生。

(四)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单一的期末考试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过程管理和考核,通过课堂检验的方式强化课程学习效果,使学生注重过程能力提升,形成多元化互助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严于律己、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持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国梦高度统一的价值取向。

(五)打造教学闭环反馈系统

教师改良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是构建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并依托反馈机制进行持续有效反思。本文提出一种教学闭环反馈系统,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后通过学生群体获得和了解自身的教学信息,然后根据此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调整,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升,加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的教学闭环反馈系统

四、课程思政预期效果

“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预期产生的具体效果如下:(1)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幅度提高。通过启示式+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和问卷式课堂摸底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畏难情绪,培养严于律己、知难而进的意志和毅力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取广博的感性知识和鲜活的理论知识,课程思政的融入将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应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揭示知识点的统一性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3)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大幅提升。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观看影视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在能源战略的快速发展、居安思危的超前布局以及关键技术突破,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4)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文明进步协调理念的加深。层层深入剖析“双碳”目标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技术支撑,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的本质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内涵,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的核心内容。(5)人生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崇高理想信念的高度一致。将课程内容与我国关键技术突破进行关联讲解,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逐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倡导学生学习哈工大“八百壯士”的科研报国情怀,使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坚持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统一的价值取向。

五、结束语

“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化的同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结构建设,力求达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目标的统一,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课程教学方式,开展富有针对性多元化的趣味教学活动,课程学习考核同时注重期末考核和过程性考核。“走进新能源”课程思政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吴石英,俞小和.教学反馈、教学反思与高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05-109.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新能源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