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精神永远

2024-05-22 14:08:56范藻
现代艺术 2024年4期
关键词:世德文艺美学

范藻

王世德,四川大学教授,著名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从1945年15岁即发表文章,至2018年88岁还刊发论文,2019年仙逝。留下的不仅是著作等身,学术启人;更是生命不息,精神永远。

记得十年前,我一篇发表在《美与时代》上研究他的文章写道:

诗圣杜子美曾在《曲江二首》中慨叹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不能用长短来衡量的。

元帅叶剑英也在《八十抒怀》里欣然曰“满目青山夕照明”,那么人生的辉煌是無法用光阴来度量的。

在清明时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想起了2001年11月的一天,我在学校招待所再次见到了王先生,一别十二年,他却叫出了我的名字,很是令我激动。

评说德高望重的王世德先生,我是诚惶诚恐的,因为,我不是他的在籍弟子,但我一直都以老师能允许我“号称”是他的学生而自豪。我一直敬重并至今缅怀王先生倒不完全是因为他给了我个“名号”,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给予我的鼓励和指点、耳提面命的教诲、鸿雁传书的提点,为我的第一部美学著作作序言,给我的美学研究写评论,而是敬佩他旺盛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术生命。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地彰显出了一代生命美学大师的生命风范和一位文艺评论大家的文艺境界。

1984年和1985年他将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入社会科学,写了四篇论文专门探论模糊数学与文艺学的关系,并收在他1986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新趋势》一书中。1986年,为了系统而完备地展现美学的学科魅力,引导风靡全国的“美学热”,他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并获1987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1987年,在美学问题大讨论中,他独树一帜提出“美学”应为“审美学”,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审美学》。

1993年,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他依然潜心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文化的综合,努力为中西文化的融合探寻历史的成功个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1995年,针对兴起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国经济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该书广泛借鉴现代哲学、物理学、心理学、符号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

1999年,在中国电影门庭冷落和电视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独特的视觉审美现象,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推出了他将电影和电视研究融为一体的《影视审美学》。

进入新世纪后,他更是老当益壮,雄姿英发,佳作频出,获奖连连。《倡导新世纪的和合精神》发表于200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世纪论坛》头条,并于2006年6月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成果奖。《影视审美学》于2001年4月获得四川省政府荣誉奖。

关注当下、思考现实、紧贴时代是王世德文艺美学思想的显著特征,他把这种思维习惯和学术特色一直延续到2010年他80岁后的人生。

一是,关注文艺创作的最新动向。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的灾难文学火爆一时,2011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四川作家梁佐政的长篇小说《映秀湾》,王世德为此发表了两篇评论,其中发表在《美与时代》2012年第7期的一篇题目是《歌颂新时代人民壮美的民族精神》;他还对油画家刘亚明取之于地震题材的最新巨幅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发表了评论,指出“这是人类生命的忧患意识和奋搏自强精神”。2014年9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周啸天教授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引起舆论一片哗然,王世德在2015年第九期的《文史杂志》上撰文,认为这给我们“提供的美学经验”,就是不论什么题材都必须是“关怀当下现实人们审美需要而创造”。

二是,关注文艺样式的最新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促使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悄然兴起并呈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对这种最新的文艺样式他也予以关注。2010年8月在《美与时代》发表题为《文艺审美学要重视研究新的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的长篇文章,显示出敏锐的前沿意识,指出:“及时研究和不断总结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这些新的文艺审美活动,必能大大提高和完善我们的文艺审美学,使它与时俱进,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色,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关注时代美学的最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发表后,王世德及时捕捉到了这一最新的文艺动向,针对讲话提出的“中华美学精神”,他在2015年第十期的《美与时代》上发表了长篇论文,畅谈学习体会,指出“中华美学精神最重要的核心体现在重视诗文书画等艺术中的虚实相生,即文象和情意的深度融合;简约成两个字,就是‘超越,就是司空图说的‘超以象外,使艺术作品写出整个形象体系”。

就像那一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坎坷曲折伴随着他们的终身,从20世纪30年代的烽火岁月、20世纪40年代的战乱频出到20世纪50年代的争斗不息、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动乱,直到步入20世纪80年代,王世德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美学的春天和人生的春天。熔铸着生命记忆和思考的美学历程在他面前展开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金光大道,他的美学见解与时俱进,他的学术成果新见迭出,他的人生境界高远明净。

行文至此,突然发现浇灌先生那不老的学术生命的是:挑战悲剧命运的英雄情怀和洞彻百味人生的达观境界。

穿越时光的壁障,拂去岁月的沧桑,站在苍茫的地平线上,天高地迥,星移斗转,仿佛先生正缓缓走来……

啊!云山苍苍,江水汤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为王世德学生,四川文理学院教授,美学家,文艺评论家。)

猜你喜欢
世德文艺美学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1942,文艺之春
环球人物(2022年8期)2022-04-25 21:32:42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二人转艺谚:投师不如访友 访友不如偷艺
戏剧之家(2018年7期)2018-06-13 10:07:56
□文艺范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4
空椅子
诗潮(2016年9期)2016-05-14 03:27:14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