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迪
初入大学时,我从辅导员老师那里领到了一张橙红色的存折。这张存折很特殊,既不能存钱,也不能取款,且只能在学院范围内通行。
这张存折就是学院为每一名新生在爱心时间银行办理了“开户”手续后下发的凭证。
我们学院的每个学生都是爱心时间银行的储户。有了这家银行的存折,学生们在参加公益活动之后,就可以拿着它去爱心时间银行储存志愿服务时间。
“存爱心时间”的过程很有仪式感——首先,爱心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储户的姓名查询该储户参加某项公益活动的小时数,然后在存折上写下活动的名称,登记储蓄“时币”(即志愿服务时长),最后再重重地盖上银行的图章。
若是有需要,储户也可以去银行支取自己储存的“时币”,从而获得他人相等时长的帮助。此外,储户还可以凭爱心时长兑换书籍、学习用品等。
为了与爱心时间银行的存取制度相匹配,我们学院还专门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组织——水滴公益行动队,为有志从事志愿服务的同学搭建起活动平台。
刚进大学时,我就听说不少学长学姐加入了水滴公益行动队。他们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奉献爱心、传递温暖,逐渐成为爱心时间银行的“大客户”。
那时,捏着刚到手的新存折的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填满存折的每一个空行。如今,我已经毕业,但翻开存折,看着那一行行公益活動的名称,一些人、一些事又浮现在眼前。
“这衣服穿着真不错”
我正式加入水滴公益行动队是在大一开学一个月后,而回收军训用的迷彩服是我接手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那时我们刚刚结束军训,因为迷彩服质量不错,所以同学们都觉得扔了很可惜,但是军训过后穿迷彩服的场合较少,一直放着也占地方。
后来,我和水滴公益行动队的伙伴们了解到校外一社区居委会正在筹备环卫工人节的相关活动。大伙一合计,觉得将迷彩服捐赠给环卫工人,正好一举两得:既能为同学们解决旧物处理问题,又能给迷彩服找到合适的去处,让环卫工人穿上实用耐脏的工作服。
说干就干,我们在学校食堂对面的小广场上支起帐篷,挂上横幅,向同学们展开宣传。这项活动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很多同学都愿意把自己的迷彩服捐出来,为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添一份温暖。在宣传过程中,我们这一活动还引起了其他学院志愿者协会的注意,他们了解情况后也愿意加入回收、捐赠迷彩服的行列当中来。有了兄弟组织的帮助和支持,这项活动的范围从一个学院扩大到了整所学校。我们深入新生宿舍,上门回收学生的迷彩服,接着紧锣密鼓地完成分拣、清洗工作,并按照尺码大小将迷彩服捆扎打包好,然后送到社区。
捐赠当天正好是环卫工人节,社区居委会特地为我们办了个小小的捐赠仪式。我们将衣服交到环卫工人手里时,他们都乐呵呵的,有些环卫工人还马上换上了我们的迷彩服。其中一位大爷边系衣扣子边冲我笑:“这衣服穿着真不错。”当时我正好拿着手机,便将他的笑容拍了下来。
后来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意——经过我们的努力,闲置的衣服重新拥有了使用价值,旧物插上了公益的翅膀,飞向了需要它的人,我们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这条手链送给你”
水滴公益行动队与市福利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志愿者会定期前往福利院探望、陪伴孩子们。我对接的孩子约莫八岁,头发、眉毛、皮肤都很白,看上去就像一个精灵。每次去福利院,她都会和我分享最近发生的趣事,如老师在课上说了什么故事、教她做了什么手工玩具,做饭的大妈新做了什么好吃的菜等。大多数时候都是她说,我听。孩子说到高兴处,会手舞足蹈,眼睛发亮。
一天下午,我正准备离开福利院,那个爱和我分享故事的小精灵跑过来,将一条用彩色皮筋编成的手链塞到我手里后,仰头望着我说:“这条手链送给你。”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开了。手链应该是她在手工课上学着编的,各种颜色的皮筋一环扣一环,编得很漂亮。之后每次去福利院,我都将这条手链戴在手上。她看到后很高兴,跟我分享的故事也更多了。
这条彩色皮筋手链,我现在还保存着。
这项对接福利院孩子的活动有个主题名称,叫“水滴润心,浇灌童年”。其实,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也得到了滋润。
“今天我们学哪首”
疫情期间,线下的公益活动较难开展,我们便将目光投向了线上。
疫情发生前,常有学长学姐利用寒暑假和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前往青海、四川等地支教,因此与这些地方的部分学校有联系。疫情期间,我们便利用这层关系联系上了这些地方的一些中小学校,然后通过学校来寻找线上支教的可能。不久,我们就得到了回应——一些学生恰好需要辅导,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成绩等。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且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课程表。
那段时间,我教一个青海的小学生学唐诗、背唐诗。我每天精讲一首唐诗,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带领学生走进辉煌瑰丽的诗歌世界。
起初,孩子认生,在电脑屏幕那头表现得很腼腆,我就逗他说:“你是不是在打腹稿,准备写一首诗呀?”他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同时也慢慢地放松了下来。经过几次授课,他和我熟络了起来,往往在正式上课前就打开麦克风主动问:“老师,今天我们学哪首?”此外,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难题,他也会主动地将难题发给我,让我帮忙解答。
经过一个寒假的努力,孩子的语文成绩显著提升。春季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孩子的妈妈给我发来微信,说孩子在古诗默写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看到这个信息,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大学四年,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而和志愿服务经历一起变多的是我储存在爱心时间银行中的“资金”。毕业时,我的银行“账户”上有362个“时币”,薄薄的存折上写满了活动的名称,盖满了银行的图章。当然,我也曾凭借“时币”获得过帮助,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爱的双向流动。
学院创造性地设立爱心时间银行,既有效利用了资源,又鼓舞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更教会了我们互惠互利、互帮互助。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在爱心时间银行中“开户”,存储时间、存储爱心,将爱与温暖传递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