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南京市栖霞区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在探寻各种对抗疾病、恢复健康的方法。其中,我们无法忽视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就是中医针灸,一种用特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手法操纵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灸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范畴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体的各个系统。主要功效在于调节阴阳、流通气血、缓解疼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这里将对针灸的治疗范畴进行简要探讨。
针灸在疼痛治疗领域中表现出色, 它可以缓解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关节炎等。通过刺激体内的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等天然止痛物质,从而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针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上同样有显著成效,如改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便秘、腹痛)、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的症状。
疏通经络是一种基本且直接的治疗方法,能够使瘀阻的经络畅通,发挥其应有的生理作用。当经络发生阻塞时,就会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对应到临床,就会映射出各种疾病的症状,例如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可以说是“病从经络生,病在经络灭”。具体到针灸,就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动人体内的气血,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在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中,阴阳平衡被视为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理念。阴阳两极,对立而统一,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影响和转化。疾病常常被视为阴阳失衡的体现。
作为古老的治疗方法,针灸通过调整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针灸调和阴阳,十二条主要的经络被分为阴经和阳经。阴经运行在身体的前部或内侧,包括心包经、肺经、脾经、肾经、肝经和心经。阳经则运行在身体的后部或外侧,包括胆经、胃经、膀胱经、三焦经、大肠经和小肠经。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状态,为针灸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灸的治疗理念体现了“扶正祛邪”这一中医的重要原则。针灸通过刺激体内特定的经络和穴位,旨在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其正气,以及抵御或祛除邪气,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扶正方面,针灸可以促进体内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例如,针刺某些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时,如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提高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关元穴被认为是增强元气、提升体质的重要穴位。通过调节这些穴位,针灸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和保持健康状态。
在祛邪方面,针灸能够通过祛除外邪、调和气血消除局部及整体的不适。
针灸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医学疗法,不仅获得了国内的广泛认可,在全球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针灸为许多现代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